- 注册时间
- 2016-6-9
- 最后登录
- 2025-2-19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61533
- 精华
- 0
- 帖子
- 19321
  
|
人到老年,最难得快乐无忧。
怎样才能“心乐”呢?北宋名家程颢给了一个启示:
“云淡风轻近午 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他认为老年人生活应当和少年人一样丰富多彩,以愉悦身心,欢度晚年。
诗坛寿星陆放翁,一生坎坷, 却寿至85岁高龄,诗云:
“吾身本无患,卫养在得宜。一毫不加谨,百疾所由滋。”
他常常运动,活跃身心,抵御衰老。
“八十身犹健,生涯学灌园。午窗无一 事,梨枣弄诸孙。”
陆放翁年虽老了,仍手不释卷: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真是“读书有味身忘老”。
唐代诗人白居易号“乐天”,然而生逢乱 世,他饱受折磨,疾病缠身。到了不惑之年方知“不得长欢乐”是“人生不满百”的原因,从而开始注意情志养生,“以道活心气,终岁得晏然”,逐渐变成真正 “乐天派”人物。诗云:
“始知年与貌,衰盛随忧乐;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
洋溢着诗人正确对待老与病的唯物论观念。“生事纵贫犹可过,风情虽老未全 消”,
正是其乐天精神的自我写照。
养神,是延年益寿的良方。东晋名士陶渊明有诗云: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问君何所乐?而无车马喧。山气日夕佳,飞鸟 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这首诗,境与意会,物与心融,真是妙不可言!被誉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