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7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新中国生育成本报告:在国内养孩子全球第二贵,平均一个48.5万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2-24 04:57:4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最新中国生育成本报告:在国内养孩子全球第二贵,平均一个48.5万                                                         2022-02-23 11:00                    

                                       

出品 | 搜狐商学院
编辑 | 郑青春
2月22日,由梁建章、任泽平联合多位学术专家设立的“育娲人口研究”发布了《中国生育成本报告》。报告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0》为基础进行估算得出,中国家庭养育一个孩子到18岁的平均成本为48.5万元,为人均GDP的6.9倍,在全球仅次于韩国,高于众多发达国家。
按城镇和农村区分,0-17岁城镇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63万元;0-17岁农村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30万元。报告还指出,虽然中国法律规定18岁是成年年龄,父母没有义务抚养已满18岁的子女,但实际上大多数大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仍然依靠父母支付。在中国,平均一个孩子大学四年的平均养育成本为14.2万元,这使得全国家庭将孩子抚养至大学毕业的平均养育成本上升到62.7万元。
按31省份区分,北京和上海家庭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分别为96.9万元和102.6万元。相比之下,西藏家庭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只有29.3万元,贵州省家庭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只有33.3万元。

从国际比较养育成本,把一个孩子抚养到刚年满18岁所花的成本相对于人均GDP的倍数,澳大利亚是2.08倍,法国是2.24倍,瑞典是2.91倍,德国是3.64倍,美国是4.11倍,日本是4.26倍,中国是6.9倍,几乎是全球最高的。
由于生育成本过高、女性难以兼顾家庭和工作等原因,中国人的平均生育意愿(理想子女数)也几乎是世界最低的。根据经合组织的数据,绝大部分国家的平均理想子女数均超过2个,而多次生育意愿调查结果表明,中国人的平均理想子女数均低于2个。
生育成本是影响育龄家庭生育意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原国家卫计委在2017年进行的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育龄妇女不打算再生育的前三位原因依次是“经济负担重”、“年龄太大”、“没人带孩子”,分别占77.4%、45.6%和33.2%。
报告指出,生育成本过高是影响育龄家庭生育意愿的最重要负面因素之一。对此,梁建章,任泽平为首的育娲人口研究相关专家呼吁,全国层面应尽快出台减轻育龄家庭生育成本的政策。其中,现金和税收补贴、购房补贴、增建托儿所这三项措施,是最重要的鼓励生育措施,能够大幅降低养育成本,有效提升生育率,总共需要的财政投入占 GDP 的 5%左右,但生育率可以提升50%左右,每年能多生500万孩子。
此外,提供男女平等的育产假、引进包括外国保姆在内的外国劳工、推广混合办公,保障单身女性的生育权、允许孕育辅助生育技术等,也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生育率,并有助于消除就业市场中的性别歧视,减轻女性的生育负担。如果都能实施,生育率预计可以提升13%-19%,每年多生约130-190万孩子。而高考和学制改革这项措施,包括普及大学教育,推迟普职分流,在梁建章等人看来,既是最有难度的,但也可能是最有效的,如果政策落实的力度和广度足够,最高可提升约30%生育率,应作为长期改革的目标来奋斗。
“最高每年近1000万,虽然是基于养育成本降低幅度进行估算的,但我们应该敢想敢做,尽快推出全国性的减轻生育负担的措施。”梁建章说。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2-2-24 05:01:20 |只看该作者
发达国家出生率最高,70多年人口涨10倍:以色列家庭为何敢生娃?                                                         2021-05-12 13:11                    
                                       

没有父母的孩子是孤儿,没有孩子的国家亦是孤儿。
正解局原创
人口,是负担,还是财富?
不少国家悲催的现实告诉我们:人口,更多的是财富。
比如说在日本,每年销售的成年人尿布比婴儿尿布还多,整个国家正变得“老而衰”。
类似的情况,发生在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并且愈演愈烈,甚至有向某些发展中国家蔓延的势头。
以色列,是一个例外。

一对夫妻生育4个孩子,在以色列很常见

如何成为发达国家?
光靠钱当然不行。
像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卡塔尔等国家,靠着开发自然资源或旅游业,实现了较高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但都算不上发达国家。
具有官方背书(得到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美国中央情报局认可)的发达经济体,只有40余个。
以色列正是其中之一,并且是中东唯一。
发达经济体,意味着财富、工业实力,也代表着较高的人类发展指数和生活品质。
但偏偏,基本每一个发达国家,都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人口出生率逐年下滑,入不敷出。

因为劳动力短缺,日本一些老人选择重返职场
目前来看,只有以色列幸免于难。
总和生育率(简称生育率),是指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平均生育子女数。
这是衡量新生人口的常用统计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考虑到婴儿夭折、疾病等因素,发达国家总和生育率至少要达到2.1,才能达到世代更替水平。
也就是说,假设没有净迁移,死亡率不变,平均每个妇女要生育超过2个孩子,才能保证每代人的顺利交接。
否则,整个国家人口只会持续下降,直至消失。
近60年来看,以色列的总和生育率虽然有所下降,但基本保持在3.0以上。
并且,在上世纪90年代最低跌至2.7以后,以色列总和生育率便呈现缓慢复苏趋势,最近10年基本在3.0以上。
不仅强势,还带着V型反转。
反观其他发达国家,基本一边倒。
1960年,OECD(共38个国家,基本为发达国家)总和生育率在3.2以上。
而近几年,已经降至1.7,远低于2.1的替代水平,并且很可能继续下降。

1960至2019年以色列与OECD总和生育率比较。红线为以色列,蓝线为OECD平均总和生育率
从总量来看,更能直接体会到以色列人口的增长。
据以色列中央统计局发布的年度报告,现在,以色列总人口为932.7万人。
而1948年建国时,以色列的人口只有80.6万人。
73年时间,人口增长了约10.6倍。

1960至2019年以色列人口增长情况,其中蓝线表示以色列
不仅如此,以色列中央统计局还预测,2024年以色列人口将达到1000万,2048年达到1500万,2065年达到2000万。
简单换算一下,不到40年时间,人口再翻一倍。
以色列官方对人口增长的信心,可见一斑。
再来看一下人口密度。
据世界银行统计,2018年以色列人口密度为410.5人/平方公里,远高于世界平均值(58.4人/平方公里),比印度稍低(454.9人/平方公里).

1961至2018年以色列人口密度增长情况

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妇女劳动力参与率,女性高等教育普及率,会导致较低的生育率,这是统计学上最一致的观察之一。
前面提及的这几项指标,以色列与大多数发达国家差别并不大,但却走上了不一样的道路,既有其特殊性,更有其普遍性。
特殊性在于,这与以色列的历史进程有关。
在经历二战的大屠杀之后,以色列人口锐减。
1948年,以色列建国,如何增长人口,成了摆在当局者眼前的一道难题。
除了从世界各国吸引犹太移民,鼓励生育也成了国家的基本方针。
从此,在以色列,多生娃被赋予了一项神圣的使命:国家和种族的延续。
以色列第一任总理、“国父”戴维·本-古里安就曾号召:提高犹太人的出生率是关系到以色列生死存亡大事,一个犹太妇女应该至少生育四个孩子,否则就有辱民族使命。

1948年5月14日,戴维·本-古里安在宣读以色列独立宣言
建国之初,以色列甚至会对生育10个及以上孩子的母亲授予“英雄母亲”称号。
同时,地处战乱之地,也刺激了以色列对人口增长保持着较强的欲望。
在2012年进行的一项调查中,许多以色列人就提到,安全局势鼓励了更多的婴儿出生。
当然,以色列政府靠的不单是民族情怀,更多的是物质上的支持。这正是普遍性所在。
比如,1968年以色列就设立了生育鼓励基金,1995年通过的国家健康保险,就不再涵盖避孕和节育,反而慷慨支持体外授精等助孕措施。
如今,以色列的人均助孕诊所数,已经跃居世界首位。
就拿试管婴儿来说,只要是45岁以下、未满2个孩子的妇女,可以不限次数进行试管婴儿手术,费用基本由政府全包。
据报道,一些女性甚至进行过30多次的试管婴儿尝试。
人工受孕的费用,已经成了色列最大的公共健康开支。
同时,以色列有4%新生儿来自体外受精,比率全球最高。

以色列阿苏塔医院,每年要执行约7000例试管婴儿手术
生下来,自然得养。
这方面,政府也花了大力气。
首先,在以色列,母亲可以享受到14周的带薪产假(按原工资100%发放),并且还有1年的无薪产假。
其次,等到孩子上学,幼儿园和学校的费用基本上全免,完全不用家长操心。
除了政府,宗教也是以色列高生育率的一个催化剂。
比如占据以色列人口约一成的极端正统犹太人(哈瑞迪),信奉“多子多福”的宗教观,平均每个妇女会生育7、8个孩子。

哈瑞迪是犹太教中最为传统的一支,以高生育率闻名
而穆斯林(占以色列人口约17%),同样秉持“多生多育、禁止堕胎”的伊斯兰教教义,将儿童看成是真主安拉的恩典。
1960年,以色列每名穆斯林妇女平均生育近10个孩子,进入21世纪后,虽然下降了近一半,但仍远高于2.1的替代水平。
美国一家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数据表明,基于穆斯林迅速增长的新生儿数量,2075年伊斯兰教将很可能超过基督教,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宗教。
而占据以色列人口高达75%的犹太教徒,也坚信“生育是上帝对以色列民族的神圣诫命”,认为孩子是幸福的源泉。
千年的宗教渲染,再加上政府七十余年的鼓励宣传,最终沉淀为一种社会文化,这正是以色列高生育率的关键所在。
生育,已经成为一种风气。
哪怕是不信教的普通民众,也认为生育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
比如世俗犹太人,一般也会养育3个孩子。

1950年代以色列一张母亲节海报
和很多发达国家不一样,以色列的整个社会基础都是家族性的,孩子和父母基本住在一起。
组建一个大家庭,是很多以色列人的渴望。
在犹太人的传统文化里,结婚生子是一项文化义务,他们相信人死后来到天堂之门,“是否完成了繁殖的命令”,这是贤哲将会问的三个问题之一。
那些决定不结婚的人、不生育孩子的年轻夫妇,甚至会被视为一种或多种极端主义分子。
甚至连同性恋群体,也会通过领养或者代孕等手段,拥有自己的孩子。

国外某论坛的回答:一个未婚的以色列妇女不想结婚,迫于压力只能移民到美国

众人拾柴火焰高。人,代表着希望,人越多,希望越大。
短短七十余年,以色列从一个弹丸小国,发展为中东霸主,人口红利功不可没。
并且,这些人口红利,贯穿现在,也将延伸到未来。
1960年,以色列GDP只有25.99亿美元,只有美国的0.5%。
而到了2019年,这一数字达到了3946.52亿美元,排在世界第30名,是美国的1.8%。
而实际上,哪怕经历了四次中东战争,如今以色列实际管辖的面积也只有2.5万平方公里,差不多相当于2个天津市,在世界排名140多。
当然,人口的大量增长,并没有拖累以色列的人均GDP。
从2019年来看,以色列人均GDP已经达到了4.36万美元,高于英国和日本,稍逊于德国。

以色列历年人均GDP
除了经济增长,以色列更令人惊艳的,是其在科技上的成就,这同样与人息息相关。
以色列塞缪尔尼曼国家政策研究院调查显示,来自大学的专利申请量占到了全国总申请量的10%—12%,这一比例居于世界最高水平。
正是得益于新生力量的不断补充,以色列的大学科研才能如火如荼地发展下去。
有人曾说过:如果以色列人口比现在翻一番,科技创新力会比现在强得多。
人口的增长,给以色列带来更多的,是未来。
一个有孩子的国家,才是有前途、有未来的国家。
据《以色列发展报告(2020)》统计,截至2021年,以色列约有28%的人口年龄在0-14岁,12%的人口年龄在65岁及以上。
而OECD同期平均水平分别为18.5%、15%。
“少子老龄化”严重的日本,情况更糟。
日本总务省推算,截至2020年4月1日,包含外国人在内的0-14岁年龄段人口占日本总人口比例为12%,连续46年下降。
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则突破了28%。
以色列与日本,虽说同是发达国家,但如今一个是年轻国度,一个却在“老而衰”的道路越走越远,似乎已经揭示了二者未来截然不同的命运。

2009至2019年以色列各年龄段人口比例
优质的新生人口,使得以色列不必为劳动力短缺、兵源匮乏、养老金危机而头痛。并使得它能够在众多的发达国家中脱颖而出,有着更好的未来。

18世纪末,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在其代表作《人口论》中提到:人类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否则贫穷将是不可改变的命运。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两个世纪后的英国,不再担心粮食短缺,反而是新生人口的减少成了更大的问题。
人口不再是负担,而是实实在在的财富。
目前来看,在一众发达国家中,只有以色列能摆脱这一“魔咒”。
固然,以色列有着其独特的历史机遇,但其在生育福利的建设以及对“多生多育”社会文化的营造,是一众发达国家需要学习的。
当然,对于很多国家来说,也值得警醒和学习。
对于家庭,多子多福,并不是陈腐的观念。
对国家、民族来说,孩子更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1 10:08 , Processed in 0.00934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