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进宋词之十大经典离愁别恨之词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2-27 09:26:0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走进宋词之十大经典离愁别恨之词                           2022-02-27 09:14                    
                                       

词之一体,始于隋、形于唐、盛于宋。宋词与唐诗一起如古代文学皇冠上最耀眼的两颗明珠。不仅闪光与过去,也照耀了现在,也会传承后世。今天我们拿出宋词中十大经典的离愁别恨之词来共同学习欣赏。
在我们从一个类别中找前十个最经典的事物时有两种情况最难找出。一种是这个类别数量不多,很难凑够十个。例如让我们在宇宙中找十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或许宇宙中存在不止十个这样的星球。但就我们现在的认知还无法找出。另外一种就是这个类别的优秀的太多,让人取舍不得,无论怎么选都觉得会遗漏一些。宋词中选十大离愁别恨之词便是如此。因为一说到离愁别恨之词,一些千古流传的句子就会不自觉的跳到我们的脑海里。像:“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人比黄花瘦”、“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挑选实属不易,排序更是难为。每写一首词的介绍时,我都觉得给它排名低了。反复斟酌,左右调序不下十次,仍不得意。无奈只得先按这样来做了。如有不公之处还望读者见谅。更遥向古之贤仙抱歉。
第十首:
他是一位末代皇帝,他更是一位文坛巨匠。有人说是皇帝这个职业耽误了他的文学。但我却认为正式因为他由皇帝到阶下囚。由人类最巅峰急转人类最底层的传奇而独特的经历才更加催化出那一首首脍炙人口,传唱至今,邻人难忘的诗词。他便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南唐后主李煜。第十首词我们推荐的是他写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庭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词的上片“独”“寂寞”“锁”等词像锤子一般一下下重重砸在词人心中,也锤在了读者的心里。那弯缺月,那棵梧桐,那座深院,那抹清秋。互相渲染,互相映衬。无不将词人心内的孤寂和落寞展示的淋漓尽致。让我们也仿佛就站在词人身边,和他一起感受那悲凉的秋风。看到这些情景,回想之前的经历,一幕幕纷至沓来。有悔、有恨、有悲、有怨、有苦、有酸。人世间那令人难受的感觉,那令人心碎的词语仿佛都能用在自己身上。最后一句“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是呀!昔日的唯我独尊,现在的阶下之囚。旁人再怎么体会,却怎能完全体会的到呢?
第九首:
宋代有不少文武双全的名人,尤为代表的人物是范仲淹、陆游、辛弃疾。他们不但能投身军旅,抗击外敌,还能挥洒文墨书写千古名篇。读他们的诗词总能给人一种大气磅礴,豪气冲天之感。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今天我们要提的便是范仲淹的一首婉约词代表作《苏幕遮.怀旧》。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是词人驻守边疆思念家乡的表达。同样是写愁思,但范仲淹写来意境却无比的阔大。“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同样是描写秋景,这首词却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展现出一派长空湛碧、大地橙黄的高远境界。元曲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一折直接化用这首词的起首两句“碧云天,黄叶地”,改为“碧云天,黄花地”,衍为曲子,同样极富画面美和诗意美。最后一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收笔,将郁积的乡思旅愁在外物的触发下发展到高潮。整首词将阔远之境、秾丽之景、深挚之情完美的柔和在了一起。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范仲淹的《苏幕遮.怀古》。
苏幕遮 怀旧(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第八首:
重阳佳节倍思亲,更那堪婚后又离别。说起离愁别恨之词就不能不说婉约派词人。而说起婉约派词人就不能不提巾帼不让须眉的李清照。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婚后不久,丈夫便“负笈远游”。浓浓相思意,款款寄思情。无不体现在了字里行间。但这首词里面没有你侬我侬的情话,没有牵肠挂肚的靡音。皆是罗列了词人眼前的事物从天气到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等。心情是什么样,你看到的世界就是什么样。人观景,景映人。人景交融,将一幅秋夜少妇凄凉寂寥寞,思念远方丈夫的画面生动鲜明的展现在我们面前。传说李清照将此词寄给丈夫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这首《醉花阴》。”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卷帘西风,人比黄花瘦。
第七首:
说到生离死别的词牌名,我们不得不提起《雨霖铃》。雨霖铃原为唐教坊曲名,此曲是唐玄宗安史之乱后奔蜀途中,”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悼念在“马嵬之变”中被处死杨贵妃。玄宗便以雨打铃声为名,做了《雨铃霖》之词曲,以寄思念之情、死别之恨。《雨霖铃》词牌签写难度很大,后世诗词大家鲜有签写。直到宋朝,终于出现了一位诗词大家。他不但进行了签写,还成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他就是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所做之词就是《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因作词忤仁宗,屡试不第,所以心中失意忧愤。不得不离开汴京南下。这首词便是柳永在南下前与恋人的惜别之作。与前面李清照的《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不同。这首次字里行间将惜别、思念、不舍尽情的书写出来。“凄切”“催发”让不舍离别之人更加百爪挠心。“无绪”是因为除了难舍难分之情再无其它情绪。“无语”更是表达出情到浓时便无语。又是清秋节(重阳节),又是一个本该相聚日。没有比在这天分别更加让人难受。以后或许还会有“千种风情”,但哪有怎么样呢?没有了知心人,哪些又有什么意义呢?长亭送别更是在深深影响着后世。金元杂剧、散曲引用词中句子或运用其语意的非常多。董西厢“长亭送别”一段,就写张生、莺莺在清秋季节里离别,以及张生别后酒醒梦回时的凄凉情景
雨霖铃 寒蝉凄切(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第六首:
宋代的宰相有上百人。一朝宰相,位极人臣,世人皆知。但是像晏殊、苏辙等我们大多数人更多的是通过他们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唐宋八大家”等诗词了解到的。就是王安石、文天祥等名臣很多人也是先知道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后知道他们的宰相身份。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就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晏殊的一首表达了离愁别恨词《蝶恋花 榄菊愁烟兰泣露》。
蝶恋花 榄菊愁烟兰泣露(晏殊)
榄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首词上片也是描写苑中景物。从菊花含愁,兰花吟泣,清寒袭来,燕子也双双飞走了。由此一幅凄凉离愁的画圈慢慢展现在我们眼前。看到这样悲凉的情景,更加刺激了女主人公内心的哀愁,看什么都让人心烦。就连明月也是那么的不懂事。从晚上一直照到早上,让人心烦。也反映出女主人公一夜未眠。呆呆地看了一晚上的月光。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生动地表现出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其中的一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更成了千古佳作。
第五首: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句千古名句是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的收尾之句。此句一出震古烁今。就放在星光璀璨的历史文化长河中也能熠熠生辉,令人瞩目。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这一句话评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的三种境界的第二种。当然,柳永的本意更多的是想思念的恋人表达热烈真挚的爱情。“为伊消得人憔悴”中的“伊”,也是指的自己远方的恋人。但是我们也可以像王国维那样将其拓展开来。“伊”也可以指恋人,也可以指事物,也可以指事业等等。凡是一切对自己来说美好的事物都可以是那个“伊”。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柳永的这首蝶恋花。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四首: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第三首: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子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第三名我给了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不同于前面七首先写解释后列词句。这一首我不自觉的要先将词句写在前面。因为一提到这首词就让人不受控制的的要念完,甚至唱完。
古之文人多为男性,关于对爱人思念之词也多为男性所做。无论是直述心意,还是借物言愁,亦或是通过描写闺中女子的相思来反应心事。确实不乏有美句佳作。可是如果说到心思细腻,真情表露。却又怎能比得过女性呢?如果古代的女性能像现代这样普遍的“文武双全”。相信我们现在会读到不止两倍的相思寄情之作。可以不幸的是历史上没有那么多女性文人。但是又庆幸的是出了一个李清照。作为古代女文人的代表人物,她的一首“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呈现出来后,就像一座高山矗立在那里。让人无法翻越。
描写寂寞孤寂,派遣内心忧愁。诗词中提到“秋”“独”“锦书”“月”“西楼”“雁子”这是字眼的繁如星海。“独自莫凭栏”,“燕子双飞去”,“衡阳雁去无留意”“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类似这样的名句没有一千也有八百。李清照这首词更是不惜笔墨将它们一一罗列。但又不落俗套,不显垒拙。相反更加细腻生动的展现出词人内心的相思愁苦。高山就是高山,我们只能仰止,无法翻越。
第二首:
这是李煜的巅峰之作,是一首词让人听了落泪之词。同时也是一首送李煜上断头台的词。李煜在囚宋三年的一个七夕夜命官妓作乐流传出去这首词。宋太宗闻后大怒,赐毒李煜。一代巨星就此陨落。这首词便是:《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爱江山更爱美人”但往往两者很难兼得,如果想兼得需将江山放在首位,否则不但江山不保,性命也堪忧。我们否定的是李煜的为君之道,身陷囹圄,怀念的还是“雕栏玉砌”,还是“朱颜”。我们肯定的是他的才华横溢。他写出了最美之词,也是最绝望的词。也许后世还会出现第二个“李白”,第二个“苏轼”,第二个“李清照”。但我相信世间再也不会出现第二个李煜。再也不会出现第二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第一首:
无论我们怎么难选,如果我将以下这首词最为榜首,相信大家都会有异议。这首词便是大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的每一个字都仿佛是一颗颗宝石一样镶嵌在璀璨无比的皇冠上。让人百读不厌,百看不烦,百听不腻,越读越有感,越品越有味。那一句“高处不胜寒”,那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那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真正做到了不同的人读了有不同的理解。同一个人不同时间段读了又有不同的体会。它们道出了无数人的心声,说出了无数人的情愫,解答了无数人的疑惑。整首词一气呵成,大气磅礴。被称为古今观月寄思第一词。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8 02:00 , Processed in 0.00752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