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76年,杨开慧哥哥进京看望毛主席,却因工作人员一个举动失望而归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3-2 19:49:0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76年,杨开慧哥哥进京看望毛主席,却因工作人员一个举动失望而归                                                         

2022-02-25 15:35                    
          如今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在如此祥和的国度里不能忘记的就是革命先烈们的事迹,是他们用一生的热血才奠定了新中国的基石,才有了今天的蓬勃发展,而在这些革命先烈中受到民众极大关注的莫过于伟大领袖毛主席。
毛主席一门忠烈,为革命先先后后牺牲了6名亲人,可谓十分的惨痛,而第一位牺牲的亲人就是发妻杨开慧,这是毛主席一生的痛,也让人们再一次回忆起毛主席跟杨家的渊源。
无论是杨昌济的师恩如海,还是与杨开慧的少年夫妻情,还是与杨开慧哥哥杨开智之间的大舅哥感情,都是革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与杨家的渊源
时年20岁的毛泽东还是一名意气风发的少年,进入湖南师范学校学校,恰逢杨昌济是湖南师范德高望重的老师,师生就在此相遇。
年少时的毛泽东在人群中是耀眼的存在,优异的成绩,进步的思想,都让老师们赞不绝口,杨昌济更是对毛泽东青睐有加,常常邀请毛泽东来自己家中做客,一来二去,两人之间的师生感情非常深厚。
杨昌济有一子一女,儿子名为杨开智,比毛泽东小5岁,女儿名为杨开慧,比毛泽东小8岁。

自古以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更可况毛泽东跟杨昌济的师生情感非同一般,因此毛泽东对待杨开智、杨开慧兄妹两也十分的友好,三人之间也结下了深厚的情感。
学业完成,毛泽东从湖南师范毕业,恰逢北京新文化运动萌动,杨昌济受当时蔡元培先生的邀请前往北京大学任教,于是杨家一家搬去了北京居住,而毛泽东也因为留学资金筹备的缘故来到北京大学上学,师生感情在北京继续衔接起来。
甚至毛泽东在杨昌济的推荐下,成为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一名工作人员,跟革命先驱李大钊一起工作,近距离接受革命熏陶。

遗憾的是,杨昌济最终因为身体的原因在北京病逝,在病床前毛泽东郑重向杨老承诺会继续革命的道路,并照顾杨家兄妹两人,处理好了杨老的后事之后,心意相通的毛泽东、杨开慧两人结为夫妇,杨开智也成为毛泽东的大舅哥,在以后的革命岁月里,杨开慧跟随毛泽东颠沛流离。
杨开智虽未参加革命,但对杨开慧和毛泽东两人的儿女多有照拂,在杨开慧牺牲之后,承担起照顾外甥的责任,直到毛主席派人来接走他们。
战乱年间,联系都是时有时无的,自从毛主席接走了孩子之后,毛主席跟杨开智之间就断开了联系,并不是不想联系,而是战乱纷争,想联系也无从下手,直到新中国解放,毛主席才和杨开智联系上。

于私重情,于公无情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一直未参加革命的杨开智也幸运地在战争中存活下来了,国家稳定了以后,杨开智满怀激情地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告诉主席他与母亲向老太太都安康,算是给毛主席报个平安。
毛主席接到信件后十分的激动,毕竟经过了战争的洗礼,能够联系上的都有劫后余生的感叹,就这样杨开智和毛主席重新开始联系。
杨开智虽然没有参加革命,但却是一个饱读诗书的人,本人在农业、林业方面也颇有造诣,是一名农业高级技术师,但此时的杨开智一时没有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想通过毛主席的关系来京工作,于是去信给毛主席希望他能够给自己安排一个北京的工作。

毛主席收到信件后很是无奈,从道理上讲杨开智是有能力在北京安置一份工作的,况且革命胜利了,他又是自己的大舅哥,安排一个工作也无可厚非。
但毛主席是一位严以律己的革命家,并没有因为私情而毁掉革命的原则,于是他提笔告诉杨开智好好在湖南工作,一样可以为国家做贡献,并且同时给湖南官方去了一封信,叮嘱他们切不可因为他个人的关系而对杨开智特殊照顾,所有人都要一视同仁,谁也不能有例外。

杨开智最初不理解毛主席的决定,于是通过他人给毛岸英写信,希望自己的外甥可以帮自己一把,出乎意料的是,毛岸英跟毛主席一样坚持革命的纯粹性,以身作则,从不以个人私情而乱了革命原则,因此也拒绝了舅舅的要求。
一来二去,杨开智顿悟了,认识到了自己思想的错误,于是收起了心思在湖南踏踏实实干起了工作。
于公毛主席如此的无情,但是于私上毛主席特别重情,用自己的稿费收入寄给向老太太(杨开智的母亲)礼物或者补贴,并没有因为岁月的流失而丢掉对老人家的关怀,这样的举动更是感动了杨开智,对自己前阵子私自的行为感到自行惭愧。

探望未果
由于身体的原因,1958年杨开智就退休了,时年60岁。退休后的杨开智最大的关心就是毛主席的身体状况,他知道毛主席日理万机,身体负荷很重,所以一直从广播中注意毛主席的身体状况,年复一年,终于到了1976年毛主席的出境越来越少,杨开智也敏锐感觉到了毛主席身体状况,于是私自北上去探望毛主席。
杨开智来到北京后,在中南海附近住下来,并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希望能够探望他,毛主席看见了信件十分的开心,当下就决定跟他见面叙旧。
但杨开智不知道的是毛主席此时刚刚做完大手术,正是需要静养的时刻,实在不方面见客,于是在工作人员的劝说下,毛主席放弃了见面的机会,杨开智也失望而归,没想到的是这竟是永别,不久之后毛主席与世长辞。

小结:
尽管因为工作人员的一个举动,杨开智跟毛主席没有见上最后一面,但不可否认的是工作人员是为了国家大体、毛主席身体健康着想,世事难料,谁也不知道那竟然是最后一次机会,成为杨开智一生的遗憾。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6 22:07 , Processed in 0.01087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