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大千请张学良吃饭,一张亲手写的菜单,竟被张学良装裱成为珍品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4-1 18:03:2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张大千请张学良吃饭,一张亲手写的菜单,竟被张学良装裱成为珍品                                                         2022-04-01 16:09                    
               在很多的历史名人手里,他们的很多作品都是无意之间流传下来的,很有可能只是自己随手写过的字,画过的画,自己都觉得是废纸,但是一旦流传下来了,那么就是令人求之不得的珍品了。
天宝三年,青莲剑仙李白被唐明皇赐金放还,从此李白纵情山水享乐,并于这一年和杜甫、高适等人一起到王屋山游玩,想来寻访道术高深的司马承祯,但是到了王屋山的阳台宫之后,却得知司马承祯早就已经去世了。
李白伤怀友人去世之情,又观王屋山高耸入云之势,随手一挥,一首只有16个字的四言诗便从此问世了:
“山高水长,物像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

书罢,李白等人便下山了,但是谁知,这16个字正是后是鼎鼎有名的《上阳台帖》,是李白唯一流传下来的书法真迹,现在被北京故宫博物馆收藏,是“国家一级文物”中的“国宝级书法作品”。
可能就是李白自己也不知道,他一时之间,有感而发,随笔一挥的16个字,竟然在后世有这么重要的地位。
而其实不仅仅在古代有这样的情况,在我们近代也有很多类似的事迹,一些大师们随手写下的便签纸条,都会被人们仔细收藏起来,流传后人。
“黑笔师爷”学艺术
1899年,一个名叫张正权的孩子在四川内江出生了,这个川娃子从小便对艺术表现地非常喜欢,在内江念完了小学之后,张正权到重庆上中学。
1916年,张正权和同学们决定“读万里书,行万里路”,从重庆步行返回内江,谁知道在半路上,他们竟然遇上了一伙“山胡子”,也就是土匪。

这群土匪把他们抓到了山上,一挥手里的大刀,便让他们给家里写求救信要钱,而张正权也是写了一封求救信,从小便练习书法的张正权,这一笔好字直接引起了土匪头子的注意,再一看张大千生的细皮嫩肉,一翻他的包里全都是书,不由得对其他的土匪说:“这个娃儿细皮嫩肉的,是个读书的料子,把他扔下当我们的师爷。”
就这样,张正权稀里糊涂地“落了草”,并且还被这群土匪们扣了一顶瓜皮帽,真的打扮成了师爷的样子。
过了不久,这些土匪们甚至还带着张正权下山打劫,但是张正权到了受难者的家里,什么都没拿,就拿了两本书,这可把土匪给气坏了:“拿书就是输,给我换了去。”
无奈的张正权,只能把抢来的书悄悄地塞到袖筒里带走了。

一直到了张正权被迫落草三个月后,这伙土匪才被剿灭,而张正权也被他的哥哥成功地救了出来,一年后到日本的京都学习。
两年后,张正权学艺归来,回到了上海,在上海,他拜曾熙,李瑞清等人为师,并且举办了个人画展,上百幅作品被人一抢而空,从此张正权的画家生涯算是有了一个好开头。
但是谁知在此时,他的未婚妻谢舜华离世了,心中悲痛的张正权到了松江的禅定寺,要就此“了断红尘,出家为僧,青灯古佛,了此残生”。
主持拗不过张正权,只能先让他带发修行,取了一个法名“大千”,而张大千这个名字,也就伴随了他的下半辈子。
三个月后,张大千受父母之命还俗,又过一年,与曾正蓉举行了婚礼,并且从此暂时住在上海。

后来,他在他的师叔李筠庵的指导下,开始临摹清代大画家石涛的画技,张大千在模仿画作上特别有天赋,他画的石涛的画,简直比石涛的还像石涛,甚至连一些久提画笔的老前辈,也都被张大千仿作的画给瞒过去了,根本分不出来真假。
渐渐地,张大千的名声越来越大,被人称为“东方之笔”,并且和当时另一位国画大师齐白石齐名,被时人称之为“南张北齐”。
在当时,人们对于清代大画家石涛的画非常追捧,而张大千有了这首仿作的神技,自然是到哪都吃香,而他的画也引起了另外一人的注意,那就是张学良。

神交已久《红梅图》
张学良也很喜欢石涛的画,只要是有石涛的画作,那么张学良一定会出手,无论价格将其购买下来,就这样,张学良手里,石涛的画收藏了不少。
有一次,张学良和一个书画界的朋友在一起聊天,说到了石涛的画,张学良高兴地说:“我这里可有不少石涛的真迹呀。”
说着便邀请朋友来到书房,一起观赏他所收藏的“真迹”。
但二人观赏了一番之后,朋友的脸上表情却似乎有些不自然,吞吞吐吐的,似乎有难言之隐。
张学良见状问道:“怎么,难道我的画哪里不好吗?”
朋友无奈地苦笑道:“汉卿,你的这些画,十有五六都是赝品。”
“赝品?这怎么可能。”张学良听了也是大感诧异。
“不瞒你说,你这些画,十有五六都是现在一位名叫张大千的人画的,只不过他的画技堪称出神入化,就算是赝品也是值不少钱的。”

张学良听了之后,对于那些买了赝品白花出去的钱倒不怎么心疼,而是对张大千这个名字非常上心,从此便记住了这个名字。
1930年,张学良身在北平,此时的他可以说是意气风发。
两年前,他的父亲“东北王”张作霖在返回东北时路过皇姑屯,被日本人安放的炸弹炸死了,从此之后张学良便成了东三省的“保安总司令”,成了新一代的“东北王”。
并且他通电全国,支持南京国民政府,被南京国民政府任命为了“海陆空军副司令”,“东北边防司令长官”,成了名义上的“中华民国二把手”。
而那时的他也不过27岁,可以说是实实在在、年轻有为的“霸道总裁”。
而到了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了,张学良进入了北京,准备调停蒋介石和阎锡山、冯玉祥之等人之间的矛盾,但是这样的矛盾一时半会儿也根本难以调停的开,心烦意乱的张学良出门散步,在北平城中肆意的闲逛着。

这逛着逛着便进入了一家书画店,在这里,张学良竟然看到了一幅清初著名画家华岩的《红梅图》真迹。
看着这幅《红梅图》,张学良是越看越喜欢,随口便吩咐老板:“把这幅画拿下来,我要了。”
而书画店的老板却有些犹犹豫豫,不敢上前搭话,张学良见状不禁开口问道:“怎么,你们这里的东西难道不卖吗?”
老板深知眼前的人是何等人物,又是踌躇了半天方才开口道:“张司令,不是我不卖这幅画,刚才已经有人要了。”
张学良一听不禁皱起了眉头:“谁要的?”
“张大千。”
“哦?”
张学良一听,不由地突然一笑,随即想起了这个令他印象深刻的名字,又看了一眼老板:“这幅画多少钱?”
“300大洋,刚才张大千没带够钱,他说明天带足了钱来取。”
听了这话,张学良一回首对身后的卫兵吩咐:“给他拿500大洋。”
又看了一眼书画店老板:“画我带走了,张大千来了你就告诉他,这幅画我是真的很喜欢。”
第二天,张大千怀揣300大洋来到了书画店里:“老板,那幅画呢?”
书画店的老板一拍手:“先生,别怪我,这幅画被张学良张司令买走了。”
张大千一听这话,心中不由万分懊悔,但是他也不过一个文弱书生,怎么敢去找张学良要画呢?

天涯相隔二十年
没过几个月,便有一车士兵来到了张大千的家里:“请问是张大千先生的家吗?”
张大千见状赶紧拱手相迎:“我就是张大千。”
“我们是张学良司令的卫兵,明天张司令请您吃饭,务必到达。”
说着,就递给张大千一张请柬,张大千看着请柬,心中也是七上八下的,谁知道张学良请自己去是想干什么呢?但是自己还不敢不去。
第二天张大千到了张学良所住的“ 顺承郡王府”一看,请的人还不只有自己,齐白石、陈半丁等人都在座,而张学良也拉着张大千的手到了屋里:“诸位先生,我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人是张大千,他所模仿的石涛画作,诸位想必都见过了吧?他是什么水平我就不用多说了。”
看着一脸笑容的张学良,张大千这才放松了下来,二人之间,也就此结下了一份友谊。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一起兵谏蒋介石,放弃内战、联共抗日。
在把蒋介石控制起来之后,张学良等人主张,只要蒋介石同意统一抗日,那么便放了他,而迫于无奈的蒋介石也只能答应张学良等人,通电全国统一抗日。
为了表示诚意,张学良亲自上飞机,送蒋介石回南京,但是谁知一下飞机,张学良便被在场的蒋介石卫队给控制了起来,从此便一直被蒋介石软禁在贵州、重庆等地。
1946年,张学良被押往了台湾,在台湾,张学良也是一直被软禁着。
张大千则是一直环游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地举办画展,将中国的国画艺术带向了全世界。
1960年,在法国举办完画展的张大千,来到了台湾,这一次他终于遇见到了张学良,这对已将近20多年都没有见面的朋友终于再次会面,二人手拉着手亲切的交谈着。
等到张大千离开台湾时,张学良又来到了机场,将一个长条锦盒交给了张大千:“季爱,这是我给你的一点礼品,你拿着,不要跟我推辞,一定要下了飞机再看啊。”

张大千有些不明所以地接过了包裹,便匆匆拜别了张学良。
在飞机上,张大千看着这个包裹,心中还是没忍住,好奇地直接打开了,谁知一看,正是当年的那幅《红梅图》,而锦盒里还有着张学良的一封信:
“当年买走此画,实乃见猎心喜,情不自禁,绝非有夺人所爱之意,事后每每想起,辗转反侧,甚感愧疚,今完璧归赵,望先生切莫推辞!”
张大千看着这幅红梅图,长叹了一口气:“汉卿实乃性情中人。”

菜单之中友情书
1981年,此时张大千也已经定居到了台北,在准备过年之时,张大千想起了张学良,于是便给他写了一封信,邀请他和赵四小姐在除夕这天来自己家里吃个饭,一起过年。
请张学良吃饭,自然是不能简单了,张大千提笔便准备先写一张菜单:“干贝鸭掌,红油豚蹄,菜薹腊肉,蚝油肚条。”
这四道菜,是张大千请客所必备的四样菜,张大千所留下的大部分菜单里,都有这几样菜。
接下来那就上点硬菜吧:“干烧鳇翅,六一丝,葱烧海参,绍酒烤笋,干烧明虾...”
写着写着,张大千一拍脑袋:“过年了,加一个元宵。”
写完了元宵之后,张大千又一嘀咕:“汉卿是东北人呀,北方过年是吃饺子的,不是吃元宵的。”
于是便又想了想,又在菜单上加了两个菜。

“这个饺子可不错。”
谁知到了除夕那天,张学良由于有事,并未能赴宴,一直到了正月十六,张学良才赶到了张大千家中,两位老朋友把酒言欢,张学良也看到了张大千手写的那张菜单,不由得眼前一亮:“这次可让你老先生不少破费呀。”
张大千闻言也是一笑:“过年过年嘛,总得吃点儿好的来,我这儿总不可能一碗牛肉面就把你打发了吧。”
这么说着,饺子来了,张学良又一看,豆泥蒸饺。

张大千一笑:“平日里我吃不得什么甜食,一会儿我吃这个饺子的时候,如果我夫人不让,你可得帮我说说情。”
原来张大千此时是有着糖尿病,医生嘱咐他忌荤腥油腻,忌甜食,所以张大千这才想了这么一个主意,让自己也“忙里偷甜”,能吃上一口甜食。
饭后,张学良看着这张菜单,看着菜单上的那几道东北菜,不由得大为感动:“看来张大千也是一个细嗅蔷薇之人。”
不由地一卷手,将菜单放在了怀里,回到了家里之后,将这副菜单装裱了起来,而张大千在来张学良家时,看到他竟然把自己随手写的菜单给装裱起来了,不由得也是大为感动,便在菜单上又加了一些瓜果蔬菜的名字,并且又画了一些瓜果蔬菜在上面,这一张简单的菜谱,便被两位老人这么弄成了一幅独特的“绝世名画”。

时至如今,张大千和张学良都已经离世许久了,而这二人如此独特的友谊,却随着这幅独特的画作流传了下来,而且张大千这样随手写的菜单还留有不少,曾经在2018年一场拍卖会上,张大千留下的21张菜单作为一组藏品拍卖,竟然拍出了95万美金,折合人民币近800万的价格。
这里面,并不仅仅只有艺术品的价值,更留着张大千这些画作中文化的温度。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6 22:53 , Processed in 0.00881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