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慈禧太后一介女流,为何能执掌大清47年?原来她有三张王牌在手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4-4 19:19:2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慈禧太后一介女流,为何能执掌大清47年?原来她有三张王牌在手                                                         2022-04-04 15:32                    
                                       

在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上,基本上都是男权主义社会,当朝的统治者也大多都是男性,极少出现女性掌权的情况,最多无非就是出现了一个女皇武则天,再就是另一种情况,后宫的太后垂帘听政,而说起垂帘听政,大家脑海中首先浮现的第一人肯定是清朝时期的慈禧太后,这个女子可不简单,能够把持清朝的政权不说,还能先后架空同治皇帝和光绪皇帝。
那或许有人就好奇了,慈禧太后只是一介女流,凭什么能够执掌清朝大权47年之久呢?究其原因,只因她手中有这样三张王牌,这才让她的地位岿然不动,那这三张王牌是什么呢?

慈禧太后的这第一张王牌不是别的,正是当时侵略我国的西方列强,别看慈禧太后打心眼也看不上这些洋人,但是很多时候她也不得不借助洋人的势力来维护自己的封建专制统治,在清朝末年,因为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以及历代的清朝统治者秉持着天朝上国的理念,更实施闭关锁国的政策,这导致清朝与世隔绝,更与西方其他国家失去了联系,清朝也因此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等到后来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打开和西方列强不断的殖民扩张,一直保持着封建社会发展的清朝成为了众矢之的,西方列强大肆侵略我国,不断瓜分当时我国的领土,这极大的破坏了当时清朝原有的社会状态和发展趋势,封建专制统治也摇摇欲坠,越来越多的思想开明的人寻求变法革新,救亡图存的方法。

从早期的洋务运动到后来的百日维新,一直到民主主义革命,从这些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清朝的统治正是处于一步一步瓦解的状态,其实出现这种社会发展趋势也是必然的结果,只不过西方列强的入侵加速了这一进程,而慈禧太后反抗洋人侵略的同时,也不断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希望能够借助他们手段来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封建统治。
虽然说这样的方法让人唾弃,但是不可否认,当时的洋人也想借助清政府这样一个被民众广泛认可的官府从中获取更多的利益,而要想不断的进行致命扩张和掠夺,就必须保证清政府一直存在着。

所以他们也愿意支持慈禧太后的统治,给予其一定的帮助和支持。就比如在八国联军侵华之后,他们明明可以推翻清朝的统治,但是却还是选择放任慈禧太后回归,继续让她执掌清朝,很明显双方都是在不同程度上的互相利用。
除了假借洋人的势力外,慈禧太后要想更好的掌管清朝必然要不断的掌权,将国家的大权收归在自己的手中,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利于不败之地,可是在最开始,咸丰皇帝去世之后并没有将权力交到她的手中,而是为自己的儿子设立了八位顾命大臣,他这样做也是为了让这几位大臣辅佐后来的同治皇帝继位。

这样的安排对于同治皇帝来说固然是好的,可是对于慈禧太后来说,却让她失去了执掌政权的机会,因为此时清朝大部分的政权都不同程度的分布在这八位顾命大臣的手中,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慈禧太后不甘心自此之后将手中的权力让出去,于是她便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咸丰皇帝的弟弟恭亲王。
作为朝中的重臣,恭亲王也时刻注视着朝中势力的变化,身为王爷的他本应该有着仅次于皇帝的地位,可是这八位顾名大臣的出现却很明显是身份位居他之上的,再加上他与这些顾命大臣并不都是能够合得来的,所以他和慈禧太后都是同一个想法,那就是将这八位顾命大臣拉下台,就这样,两人在暗中开始密谋着夺取清朝政权的计划。

有了恭亲王的支持慈禧太后自然有一定的底气,随后慈禧太后趁着这八位顾命大臣还未完全掌握朝中的政权,及早将他们一个一个都除掉,恭亲王也在一旁辅佐她,给她各方面的支持,所以没过多久慈禧太后便渐渐成为了当时真正的掌权人,这才有了后来她架空自己的儿子即咸丰皇帝和侄子同治皇帝,开始垂帘听政的事迹。
这最后一张王牌就是慈禧太后懂得识人用人,不断的扩张属于自己的势力,虽然在前期慈禧太后得到了恭亲王的帮助,但是当她真正掌权之后,恭亲王就处于一种弱势,他肯定也不想慈禧一直压着他。

所以两人在相互利用之后也开始暗中产生不少的冲突和摩擦,这让慈禧认识到恭亲王这个盟友并不是长久的合作伙伴,在将来势必会对自己造成威胁,所以为了自己能够稳住自己的位置,她也不得不做出应对之策。
要想发展壮大属于自己的势力谈何容易,朝中大部分的臣子以及自己的族人肯定会支持恭亲王,一来他有着满族纯正的皇室血统,身份显贵,二来在朝中恭亲王的威望是比较高的,就算有人支持他当皇帝想必也不会有太大的反对声,这对于慈禧太后来说,她想要拉拢更多的人支持她,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既然那么同族人的希望不大,那么慈禧太后就转变方向,拉拢一些汉族的臣子。

首当其冲的当属李鸿章,左宗棠等人,慈禧太后在很大程度上倾向于他们,并且不断提拔这些可用之人,与此同时,也将手中的权力下放出去,久而久之,这些大臣自然对慈禧死心塌地,更愿意为她卖命,这就是为什么在后来我们市场见到李鸿章出席各种签订条约的场合,更是筹办洋务运动,建立淮军,这些汉族臣子发展出来的势力,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是慈禧的忠实的部下,这让她有资本、有实力与恭亲王抗衡,并且能够一直执掌政权长达47年。
可不管怎么说,慈禧太后就算有着一定的政治头脑,也有着能够维持清朝发展的能力,但是她本身依旧是非常封建保守的,不愿意进行国家制度方面的改革,曾经掀起了百日维新,就是因为她不得不被迫停止,后来还残忍的杀害了戊戌六君子,再就是慈禧太后所做的一切也更多的是为了她个人的奢侈享乐,并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在挽救清朝命运方面,所以总体评价来说,慈禧太后仍然是我国历史上不可原谅的罪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6 14:18 , Processed in 0.00764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