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1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空前绝后话知青:老三届一代黄金!抗疫有信心,笑对人生乐观行…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4-13 17:33:0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空前绝后话知青:老三届一代黄金!抗疫有信心,笑对人生乐观行…                                                         2022-03-19 08:54                    
                                       

井冈山之行…
本月18日,漳州市抗疫升级,划分了个别封控区与管控区。对于这些必要措施,“老三届生”坦然面对。所谓老三届,特指1968年,全国初中有三届毕业生,高中有三届毕业生,上下两届毕业生,积压了三年。所以有了大规模的上山下乡运动。按照正常上学年龄,最小的与笔者同龄,1952年出生的。岁数最大,一般是1947年出生的。这批人历经文革特殊时期、上山下乡运动、返城、下岗,独生子女政策…可谓历经沧桑,临变淡然…

1968年12月22日以后的老三届生,官方数据是,全国共有1700万知青,响应号召上山下乡。这些人,如今年龄都在70岁到75岁之间。少数人是69岁和77岁左右,因为就学时间影响,有早有晚。幸运的是,以笔者当时的所在班级漳州三中初一(6)班,以及下乡在长泰上花大队的知青,绝大多数人都健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退休之后逢抗疫三年,这批人的心态与众不同。他们坚信胜利的一天,笑对人生。借向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有人说,尔等这批人虽然在饥饿和物质缺乏中成长,但是吃的是无化肥粮食和无添加饲料的肉类。所以天然本色,免疫力强,身如药树,百邪不侵。其实,上山下乡时代,也是有逝世者与致残者。同第十生产队、同吃一锅饭的女知青周丽欣,因“双抢”农忙,中暑后打针导致昏迷。赤脚医生束手无策,咽气在大家眼前…第四生产队知青潘阿兰,在耕山队做饭抱薪时,被毒蛇冷不防咬到虎口,抢救后保住生命,但虎口处一直呈僵硬状。第九生产队知青郑志扬,他上山劳动休息时,被村民摆弄火药枪走火身亡…全大队知青共计231人,此两例逝世只能算是“百里挑一”之不幸!

1970年至1973年,知青下乡人数减少,其原因是70届已经有“四个面向”:升学、招工、入伍、下乡。1971年和1973年没有初中毕业生,留校多读一年,即算是高中毕业。四个面向,把“扎根农村”击个粉碎!但是,老三届生特别能熬。绝大多数知青,都坚持到正常返城,娶妻嫁人。直至当上爷爷外公和奶奶姥姥,然后光荣退休。以上花村为例,仅1%的人,在知青时代归天。退休后正常逝世的知青,上花村有好友邱亚州,陈富强等人,总人数超不过9名,比例亦不算高!

所以说,老三届生,是最中国能吃苦之人,也是生命力最强之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区区新冠算得了什么?他们能主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听从号令,展现出老人的精气神。带头落实个人及家庭防护措施,减少走访和聚集,居家安心。认真解读疫情防控知识,不信谣、不传谣。筑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铜墙铁壁。不忘初心,百病不侵。心乱了,一切都会失常。安居家中即抗疫,管好自已便给力!老三届生不畏一切,老三届生风韵犹存。

退休畅游呼伦大草原,现在居家抗疫。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2-5-17 03:02:46 |只看该作者
翰墨飘香! 丹青溢彩 !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7 19:08 , Processed in 0.00872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