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真假“蛊”事:苗疆原来真有蛊,破解方法亦相随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4-20 19:21:5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真假“蛊”事:苗疆原来真有蛊,破解方法亦相随                                                         2022-04-20 11:45                    
             苗疆有蛊,苗人畜蛊,放蛊毒人,这是明清以来逐渐在社会上形成的一种观念,有人相信,有人则将信将疑。据传说,一个人若被放了蛊,就会慢慢发作,先是发高烧,接着心肝绞痛,神志不清,若不及时解除,就会死去。这样的事情,想起来就很可怕,所以,社会上有些人,见了苗族人民,敬而远之,特别是到了苗寨,会提心吊胆,担心被人下蛊。那么,“苗蛊”究竟是什么东西,如何制作出来的?中蛊了之后,能不能解?我这里根据历史文献记载,略作回答。

贵州之地,最早出现记载蛊的文献是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该书卷9说安顺州之人,“性奸狡,好争鬬,与人不合,辄蛊毒之。”这里是说,与人不合而产生矛盾,就会施放蛊毒。但整个明代有关贵州的文献,并没有写什么是蛊,蛊毒是如何制作的,只知道这个地方有人用蛊毒人,显然还是一个很模糊的认识。详细记载蛊的文献,是清代康熙年间任贵州巡抚的田雯,为了解贵州,他专门写过一本很著名的《黔书》,当中有一篇叫《蛊毒》,记得非常详细:
从虫从皿之藏于器也,器有虫则必敞,故欲干之,为其害不易知,故又称蛊惑蛊毒。蛊,他省所无,惟云、贵、闽、广则有之。苗、仲欲致富者,多畜蚺、虺、娱、蟆诸毒物于甖缶中。滴其涎沫于酒食以饲人,中之者绞肠吐逆,十指皆黑,吐水不沉,嚼豆不腥,含礬不苦,是其证也。又有挑生蛊,食鱼则腹有生鱼,食鸡则腹有生鸡。又有金蚕蛊,夜则飞出饮水,光如疋练,金彩烂然。要皆利人财物,或与人有隙,或代人报怨,故以晌之,远则十年乃发,近则俄倾一。

这则材料说的很清楚,蛊不仅是在贵州有,在云南、福建、广东、广西都有,就是一些想致富的苗人、仲家人,把蚺、虺、娱、蟆等毒物放器皿中,就成了蛊,用这种东西的涎沫涂抹在酒食之中,就可以害人,被害之人,症状是上吐下泻、十指发黑、味觉也随之失去。用这种东西害人,不容易被发现,与江湖上传闻的那种无色无味的迷药类似。而发作时间也可以由人控制,顷刻发作或者十年再发作,都可以做到。另外,还特别说了两种神奇的蛊,一种是挑生蛊,吃什么肚子里就生什么;还有一种是金蚕蛊,这就是传说中的蛊王。这种金蚕蛊,非常厉害。据乾隆《贵州通志》卷7《苗蛮》记载:“每畜蛊毒,夜飞而饮于河,河有金光一道,谓之金蚕蛊,每以杀人,否则反噬其主,故虽至戚,亦必毒之,以泄蛊怒。”就是说,这种金蚕蛊,必嗜血而止,否则养者亦难逃灾祸。

除了这两种蛊外,还有一些其他种类,如民国《贵州通志•土民志九》就说:“蛊有蛇蛊、蜥蜴蛊、蜣螂蛊、蜈蚣盔、金蚕蛊”,这些蛊,都非常厉害,所谓“持以中人,无不立死。”
另外,《黔书》对蛊毒的制作方法,讲的很简单,就一句“从虫从皿之藏于器也,器有虫则必敞,故欲干之”完事,就知道把虫放在器皿里。比较详细的是清代陆次云写的《峒溪纤志》一书,该书对蛊毒的制作方法进行了介绍:“苗能为蛊毒,其法五月五日聚毒虫于一器之中,使相吞噬并而为一,乃诸毒之尤也,以之为蛊,中者立毙,造蛊之法多端,有所谓金蚕蛊、蜈蚣蛊者。”在这一记载中,我们知道,是每年五月五日聚毒虫于器皿中,让它们相互吞噬,最后剩下来的就是蛊。

那么,另外一个问题,据传,中蛊之后,除了放蛊之人,无人能解,果真如此?不是的,文献中也记录了解蛊毒的方法。据《黔书》载:“为所中,觉其有异,即服白蒿荷汁,可以无患。蒿荷,叶似甘焦,根似姜芽差肥,春初生根,可为苴,曰莼苴,性好阴,木下生者尤美。”这里是说,如果中了蛊毒,可以立即服白蒿荷汁,就没事了,并且告诉了蒿荷的行状,以及选取之法。那还有没有其他办法?有,陆次云的《峒溪纤志》就说得很详细:
行其地者,虑为所毒,宜带甘草,嚼而咽汁,中毒即能吐出,仍以炙甘草三两、生姜四两、水六升,煮二升,日三服,或用都淋藤黄籘酒煎温常服,则毒随大小便出,若含甘草而不吐者,非毒也。又三七末、荸荠皆可解,又白矾、细辛为末,各五钱,新汲水调下得吐即止,又蛮人解蛊毒,药有名“三百头牛”者,土常山也。有言“三百两银”者,马兜铃藤也,皆宜佩带,有中蛊而卧病者,烧病人所卧之簧,则病者能自言下蛊者何人也。蛊崇有神,夜出摄死者之魂,如拽彗流入人家,当知防御。又下蛊之家,其居必洁,盖蛊死之鬼为之拂拭,故窗牖之上纤尘不染也,觉之者为女字坐,则其蛊不灵,又闻盖蛊之家辄飞去,彼或蛊,我方食时,窃其少许埋十字街心,则蛊神畏猬,取猬入养蛊之家,其蛊立数说,皆有征验,故为附及。

陆次云写了这么一大段,像自己经历过一样,他这些解蛊毒方法,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预防,就是去苗疆之前,先带上点甘草,用作预防,只要中毒了,就会吐出来,然后再用甘草三两、生姜四两、水六升,煮成二升喝掉,每天三次,饭后服用。二是解毒,可以用都淋藤煎熬黄籘酒喝,毒药可以从大小便中排出,也还可以用磨碎的三七、荸荠,又或者白矾、细辛磨成的粉末,用新取的井水调配着喝下去,只要吐了,毒就解了。他还说了,当地人也有解毒办法,中毒之后,用当地叫作“三百头牛”或者“三百两银”的草药,也可以解毒。

综上就是“苗蛊”的制作方法与化解方法,从中可知,所谓“苗蛊”,并非传说中的那么可怕,其实就是用毒虫制作的毒药,和什么丹顶鹤、断肠草之类的毒药差不多,而且,也并不是苗族人民所独有!所以,流传于社会上有关苗族有蛊的各种真真假假的传说,应该以历史文献来破解!它,并没有那么邪门!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5 17:04 , Processed in 0.00968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