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7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引兵井冈:莲花决策的前前后后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5-2 05:41:2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引兵井冈:莲花决策的前前后后                           

2022-04-30 12:25                                       
          90年前,在秋收起义遭到严重挫折的紧要关头,毛泽东在莲花城南宾兴馆召集的前委会议上,作出了放弃退往湘南而转兵井冈山的决策。引兵井冈,转入农村,揭开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序幕。应当说,莲花决策是中国革命发展另辟蹊径的新起点,是实现党的战略重心转移的决定性一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秋收起义受挫,文家市决议退兵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上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为了贯彻中央关于湘、鄂、赣、粤四省农民秋收暴动计划,湖南省委制定了《关于湘南运动的大纲》。这个经过中央临时政治局讨论通过的大纲,提出了在湘南实行武装割据的设想,这就是以汝城为中心,占据宜章、彬县等地,组成一个师的军力,形成一政治局势,以策应向广东行进的南昌起义部队再次北伐。从汉口回到长沙的毛泽东,参与了这一计划的制订,认为这个计划从总的方向来看是正确可行的。

毛泽东题写说明的秋收起义部分同志在延安的合影
9月初,毛泽东在安源张家湾,将原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安源矿警队和工人纠察队,湖南平江、浏阳等地的农民自卫军以及鄂南崇阳、通城的部分农民武装统一编为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下辖3个团,共5000余人。9月11日,作为前委书记的毛泽东领导三路起义军分别从修水、安源、铜鼓出发,会攻长沙举行秋收起义。起义部队在艰难地攻占了醴陵、浏阳等县城后,遭到强敌的疯狂反扑。由于敌人军力强大,力量原本弱小的工农革命军又犯了分兵出击、麻痹轻敌的错误,加上缺乏经验又指挥失当,各路起义部队都损失惨重,由原来的5000人锐减至1500人,“竟至溃不成军”。
面对强敌的围攻和起义的挫败,毛泽东审时度势,于9月19日晚在文家市召开前委会议讨论下一步的进军方向。他果断提出自己的主张,认为当地的农民起义并没有形成巨大声势,单靠工农革命军的现有力量不可能攻占国民党军队强固设防的长沙,湖南省委的计划已无法实现,应当放弃进攻长沙,把起义军向南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农村,寻找落脚点,保存革命力量,再图发展。
文家市的前委会议,目前留下的史料只有余洒度和苏先俊的报告。时为工农革命军师长的余洒度,在当时的报告中写道:“19日抵文家乡,距浏阳城90里。度乃建议取浏阳直攻长沙(当时取浏阳有把握)。后以前敌委员会决议,以保存实力,应退萍乡。次日部队向萍乡退却。”工农革命军第3团团长苏先俊也在当年的报告中说道:“前敌委员会决议退往湘南。”
毛泽东坚决反对反攻浏阳再打长沙,主要是由于当时敌我军力对比悬殊。工农革命军包括伤兵在内才有1500余人,而敌军张国威有一个团在浏阳屯兵坚城,另有一个团分驻于长寿街等地,还不包括各乡的地主武装清乡局千余人。至于长沙城内,更有何键军警力量3万余众,且防守得非常严密,我方既缺少城内的工人暴动,又未能发动四郊的农民。毛泽东为了说服他们,在会议上用了“叫花子不与龙王比宝”的比喻,阐明了目前不能打长沙、应该退到湘南实行割据的道理。会议经过激烈争论,否定了“取浏阳直攻长沙”的意见,最后作出了退往湘南、占据湘粤大道的决定。

1927年的毛泽东
9月20日,出发前的工农革命军在里仁学校的操场上召开了大会,由师长余洒度宣布了退往湘南的决定,毛泽东也作了“小石子终究打破大水缸”的鼓舞人心的讲话。而工农革命军官兵对于退往湘南,有着不同的思想情绪。毛泽东对于部队中的思想动态是了解的,行军途中也不时地找干部、战士们聊谈,向他们做说服工作。
群众欢欣鼓舞,莲花来了革命军
9月23日,部队在距萍乡30里的芦溪遭到敌朱士桂部一个营和萍乡保安团的伏击。工农革命军损失四五百人,连以上军官阵亡7人,总指挥卢德铭牺牲。尤为严峻的是,军心开始涣散,逃兵、伤病员不断增加,部队一路跋涉,战斗力明显下降,而敌军围追堵截之势不减。部队弥漫着一种消极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首次放弃退往湘南的计划,决定部队绕道芦溪向莲花前进。
工农革命军疾行40余里,途经张佳坊,于午后到达芦溪的边陲之地杂溪,摆脱了敌人的追击。部队到达杂溪后,毛泽东得知此去十多里就是莲花县境,不禁想到了他在考察醴陵农民运动期间认识的一个叫王佐的莲花青年党员,萌生了找他的念头。24日清晨,被找到的王佐赶来杂溪。毛泽东与他见面交谈,王佐提议:“部队开到莲花去,打下县城再说。”毛泽东点头赞许。
9月25日,工农革命军进入了莲花县境。中午时分,部队到达高滩村,毛泽东向部队作了简要的讲话,号召指战员们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尔后,部队进抵高滩村宿营。中共莲花县党组织负责人甘明山、贺国庆等闻讯,立即赶到高滩村。晚上,毛泽东不顾鞍马劳顿,召开调查会,听取甘明山、贺国庆等关于莲花、永新一带敌情及地势的汇报。

莲花一枝枪纪念馆
莲花县,地处赣西,属罗霄山脉中段的山地丘陵区,东南与江西永新、宁冈接壤,西南与湖南茶陵、攸县相连。在大革命时期的1926年,莲花就有了党的组织,负责人是朱绳武、朱亦岳、陈竞进。当时,莲花的工农运动迅猛发展,各地都成立了工会、农会,并建立了莲花农民自卫军,有枪60支。大革命失败以后,反动派到处抓捕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血雨腥风遍布城乡。为保存实力,农民自卫军被逼退入上西区“打埋伏”。
1927年7月,朱绳武被敌人杀害。随后,莲花大土豪李成荫用金钱收买永新等地的地方武装,又到上西来追杀农民自卫军。9月18日,农民自卫军得知县城反动武装已撤离,当即由陈竞进、贺国庆率领自卫军和群众800余人攻打县城。未料入城后,农民群众不懂军纪,高声呼叫,被敌人发现,遭到路过的敌正规部队两个连的袭击。农民自卫军牺牲70余人,被捕90余人。“九一八”扑城失利后,反动派变本加厉,到处追剿革命同志,逼缴枪支。结果,枪支损失59支,只剩下贺国庆保存的一支枪。
毛泽东听了汇报,义愤填膺。为了营救革命同志,毛泽东决定攻打莲花县城,并立即召集军中干部进行具体部署。
26日清晨,工农革命军在甘家村召开军民大会,枪决了几个从萍乡抓来的豪绅,鼓舞了群众的斗志。随后,军民冒雨向莲花县城发起进攻。当时,城内没有国民党正规军,只有李成荫的保安队。不到半个小时即攻克莲花县城。这是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从文家市退兵后夺下的第一个县城。随即,捣毁了国民党县党部和伪县长公署,活捉了国民党县党部书记官,砸开了监狱,解救了被捕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并打开粮仓,将粮食分给贫苦农民,莲花县的革命群众欢欣鼓舞,奔走相告:“莲花来了革命军!”
夺取莲花县城是秋收起义部队失败后所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在政治上鼓舞了部队的士气,经济上暂时解决了部队的困难,军事上印证了边远地区敌军力量的薄弱,有利于弱小革命力量的发展。
宾兴馆决议引兵井冈,向宁冈进发
在莲花,工农革命军与中共江西省委取得了联系。秋收起义爆发前,中共江西省委就非常注意工农革命军这支武装的情况,并派出一个交通员,来到秋收起义部队第3团驻地铜鼓进行联络。3团党组织也派出了第3中队党代表宋任穷,与江西省委交通员“去江西省委请示下一步的行动”。
根据宋任穷(当时名字为宋韵琴)的回忆资料,他原是浏阳县工农义勇大队的文书、中队党代表。1927年8月下旬,该大队奉命开赴江西南昌参加兵变,路途耽误未赶上行动。队伍停驻在江西铜鼓时,浏阳县委书记潘心源派他随地方交通员前往南昌,向江西省委请示行动。“我和那位交通员离开铜鼓后,经过几天的艰难跋涉,安全到达了南昌,找到了江西省委。江西省委的负责同志听取了我的汇报后,指示我们向江西的宁冈转移,并说宁冈那里还有我们党领导的几十支枪,还有党的组织。接着,又写了一封指示信交给我。为了安全起见,我到街上买了一些纸,将省委的信夹在其中。”
9月26日,宋任穷在莲花的陈家坊追上了向南转移的秋收起义部队,并在城南“宾兴馆”见到了毛泽东。他说:“我见到毛委员后,首先向他汇报了去南昌的情况,传达了江西省委要部队向宁冈转移的指示,并将那份密信交给了毛委员。”
毛泽东看过信后,在宾兴馆连夜召集前委委员余洒度、余责民和苏先俊召开前委会议。毛泽东提出按照江西省委的指示,再次放弃退往湘南的计划,转向井冈山发展,在湘赣边界实行武装割据。
毛泽东当时提出的理由主要有四个:一是中央已有规定,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到了哪个省的地面,就要接受哪个省的领导。现在已进入江西地面,江西省委已有明示,前委应该接受江西省委的指令。二是在文家市提出向萍乡方向退却,其最终目标是退向湘南,以汝城为中心占据四五个县,形成割据的政治局势,以起到策应叶、贺主力北出广东的作用。但是割据汝城的计划前提是要有一个师的兵力,现在工农革命军只剩下八九百人,又处于“溃不成军”的地步,形势和军力都起了变化,就不能再实施原定的计划了。三是通过轻取莲花县城,了解到湘赣边界的各县均没有敌人的正规驻军,这就有利于工农革命军的休养生息。四是秋收起义部队从文家市一路走过来,毛泽东看到了在罗霄山脉的中段,有一个比汝城大得多的天地。井冈山的地势比湘南汝城一带险要得多,群众基础也好,经济上能够自给自足。
由此可见,江西省委带给毛泽东的这封信,对秋收起义部队的走向起了很大的导向性、决策性作用。虽然秋收起义的失利,造成了退兵“上山”的必然趋势,但中共江西省委的信坚定了毛泽东引兵井冈的决心和信心,为工农革命军的下一步行动指明了方向。如果不是宋任穷携来江西省委的指示信,秋收起义余部可能不会转兵井冈山,这可以说是一次偶然的机遇。正如毛泽东自己所说的“我上井冈是中途逼出来的”。毛泽东莲花决策将秋收起义部队的退却终点由湘南汝城改为井冈山,使他成为大革命失败后把武装力量带到乡村区域的党内“第一人”,揭开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的伟大序幕。这是开拓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战略决策,为革命战略的转变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割据井冈,部队安家茅坪
确定了转兵井冈山的方略后,毛泽东觉得只有坚定地向宁冈进发。他认为这期间有两件事是头等紧要的,这就是与袁文才的联系与军心的稳固。前委在莲花宾兴馆会议的决策之所以没有形成决议,是因为在莲花还没有与袁文才接上联系,不知道这位“山大王”的政治态度,因此对于工农革命军能否上得去,毛泽东心里没有底。

三湾改编所在地枫树坪
9月 29日,毛泽东率部抵达永新的三湾。当晚,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根据部队不足千人的溃散情状,决定对部队进行整顿和改编,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湾改编”。这次整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原则,对部队进行了组织整顿,建立了民主制度。三湾改编后,部队兵精将锐,焕然一新。与此同时,当部队一到三湾,毛泽东即在驻地“协盛和”货栈向店老板借来笔墨,给袁文才写了一封信,找到村里的青年党员李立,由他和其叔父李德胜连夜送往宁冈茅坪。直到10月2日晌午,袁文才的代表陈慕平和宁冈县党组织负责人龙超清赶到。通过交谈后,毛泽东得知了袁文才对工农革命军开往宁冈表示欢迎,心情大为高兴,决定明日向宁冈进发。
10月3日中午,毛泽东率领部队抵达古城。10月3日晚,前委在古城的联奎书院召开营以上党员干部扩大会议,在为时两天的会议上,经过多次争论,最终确定“不去湘南,割据井冈”,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方针。
据曾参加过古城会议的何长工回忆:“毛泽东同志在这里主持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是营以上干部40多人。会议的主要内容:一是总结了秋收起义的经验教训;二是建立根据地的思想,根据当时具备的条件,认为应留在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建立根据地。”就这样,毛泽东通过会议的形式,把自己对形势的正确判断变成党的共识。这是毛泽东第二次放弃退往湘南的计划,确定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
10月6日,经龙超清与袁文才联络后,毛泽东在大苍与袁文才会见。大苍会见时,袁部埋下伏兵,以防不测。毛泽东非常睿智,询知袁部仅拥有60支坏枪、土枪,晓以大义,果断拍板,当场宣布赠送袁部100条钢枪。这大大出乎袁文才的意料,也解除了袁的戒心。同来的陈皓团长适时提出“部队安家茅坪”,袁文才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同时袁文才回赠毛部1000块银洋,一场“鸿门宴”变成“同心宴”。袁文才“洞开山门”后,起义军于10月7日进驻茅坪,在茅坪设立了后方留守处和医院,史称“茅坪安家”。随后,起义军轻装上阵,游击湘南,在酃县水口从国民党报纸上得知南昌起义部队主力在广东潮汕地区失败的信息,并闻知长沙、湘南的工农运动没有起来,遂“放弃了准备退往湘南的想法,坚定了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革命根据地的主张”。
10月22日,起义军从水口回师后,在大汾遭敌袭击,部队被打散,毛泽东率领余部向井冈山方向转移,在王佐的接应下,于10月27日进驻茨坪。毛泽东送王佐70支钢枪,王佐回赠起义军500担稻谷和一些银洋。11月初,毛泽东率部回到茅坪,“开始创建以宁冈为大本营的井冈山根据地”。秋收起义部队由此找到了归宿,完成了“引兵井冈”的转折,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走上了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道路。从此,中国革命完全以一条新的道路、一种新的面貌在中国大地上迅速发展起来。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2-5-2 20:44:11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8 18:59 , Processed in 0.00885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