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辛弃疾晚年孤苦伶仃,写下的这首感伤之作,无一字不忧愁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5-6 03:16:1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辛弃疾晚年孤苦伶仃,写下的这首感伤之作,无一字不忧愁                                                         

2022-04-20 11:33                                       
           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时年四十一岁的辛弃疾回到上饶带湖家中,并在那里生活了十五年,那一时期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生活在乡野,犹如一位老农一样,过着极其平淡的生活;尽管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可是由于一直被人排挤,使得辛弃疾悲痛万分,写下过很多的感伤之作,所以那时间也是辛弃疾创作的一个高峰,接连佳作不断,其中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是那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写得非常优美,每一句都充满了诗意。

上饶地处江西的东北部,靠近浙江的衢州,属于典型的江南水乡,四季分明,景色如诗如画,辛弃疾也是非常喜欢带湖,在那里修建房屋,远离尘世的喧嚣,可能正是由于远离了人群,让辛弃疾的词更贴近生活,除了那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之外,还他晚年写下的这首《浣溪沙·赋清虚》,同样是一首经典之作,通篇用一种极为细腻的笔触娓娓道来,写出了晚年孤独的生活,还有对于人生的感悟。

《浣溪沙·赋清虚》
宋朝:辛弃疾
强欲加餐竟未佳。只宜长伴病僧斋。心似风吹香篆过,也无灰。
山上朝来云出岫,随风一去未曾回。次第前村行雨了,合归来。
辛弃疾晚年身体欠佳,由于早年在战场冲锋陷阵,落下了一身的病,使得晚年经常生病,而这首《浣溪沙·赋清虚》正是写了生病之后的心境。一位原本是威风凛凛的将军,可是到了晚年却是过着极为悲苦的生活,对于辛弃疾来说,那种份孤独,还有骨子里的忧愁,其实是没有人能够理解,只能是写进自己的作品中,以此来安慰自己。

由于生了一场大病,辛弃疾身体更加的虚弱,在病好之后,从床上起来想要吃点东西,可是其效果并不理想,身体还是很差,所以在上片辛弃疾,没有做任何的铺垫,用一种极为悲痛的口吻娓娓道来;病好了之后,没有一点胃口,即使是吃了一点东西,可是效果并不佳。只好是陪伴病僧,一起诵经吃清淡的食物。心中一片空虚,好像是吹过香烟,从心头一闪而过,没有留下一点灰尘。

上片好像写得很普通,并没有什么高超的技巧,其实这种细腻的描写,却是最能够体现出辛弃疾当时的心境,生活上出现了困难,同时还有病在身,所以整个下片则又是笔锋一转,写得又是很有韵味;清晨天边的云彩在山顶缭绕,可是很快,又是随风飘散一去不曾回来,只能是等到村前下起了雨,等雨过天晴之后,云彩才会回来。这几句与前面的几句,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也是最能够突出诗人孤独的心境。

辛弃疾一生忧国忧民,尽管生活上很不如意,可是他始终心系天下,希望可以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只是无奈生不逢时,才使得他只能是隐居的乡野,犹如一位老农一样,过着一种极为平淡的生活。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正是由于他特殊的人生经历,才让他的作品更具有震撼力,感动了历代的读者。

在这首《浣溪沙·赋清虚》一词中,辛弃疾只是描写了生活中一个极为细小的片段,可是他写得很感人,每一句都是极为讲究。其实生病的人想得更多,再加上吃东西没有胃口,让他非常的懊恼,以至于在这首词中,尽管没有写一个“愁”字,但是字里行间还是充满了忧愁,展现辛弃疾晚年最真实的一面,短短的几句有着一种淡淡的忧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7 22:50 , Processed in 0.00727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