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刘希夷:传说中为一句诗而被舅舅害死的天才诗人,究竟是何方神圣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5-21 17:30:5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刘希夷:传说中为一句诗而被舅舅害死的天才诗人,究竟是何方神圣                                                         2022-05-21 08:15                                       
                                       

刘希夷:池月怜歌扇,山云爱舞衣

大唐王朝几乎人人都是诗人,史上留下姓名的诗人极少有如高适、元稹和姚合般潇洒顺达一生之人,不是怀才不遇便是仕途不畅,不是乱世飘零便是病魔缠身,悲催者如卢照邻、贾岛;短命者有王勃、李贺。

但这些人在后世总还有个交待,知道其一个大致的生活轨迹,而说起这刘希夷,我就觉得他应该是大唐诗人中命最苦的人了,不但死得早,而且还死因成谜,着实让人唏嘘不已。

刘希夷的诗写得是极好的,从他流传下来不多的诗歌中能看出,他对生命短促的思考和感叹,对现实的热爱及美好的向往,歌之行之,于其中往往能给人哲理般的感受。

他字庭芝,是河南汝州人,进士出身,这希夷二字本身就充满着哲理,这是源自于老子的《道德经》,“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也许是冥冥之中,就同他的诗歌创作有着某种契合,这倒也算是一件奇事。

他实在是个谜一般的人物,正史无载,即使是在《唐才子传》中也仅只寥寥几句表述,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

他生死的时间不详,全然如一来去无踪的神仙一样,神龙见首不见尾,但他的有一诗句却是广为人知,世世传唱,这便是那“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这是他《代悲白头翁》诗中的名句,而我却不是读他的诗认识他的,那还是在当知青时,从山民那里觅来一本有头无尾的《增广贤文》中看见这句子,那后面几页被婆姨们弄去剪了鞋样去了。

记得以前看一篇报道说,在河北农村中发现了数本《四库全书》,估计是当年先人乘战乱之时从京城顺回家中之物,后人不识宝,不是用来剪窗花的底样,就是剪去作了鞋样,或者当作包装纸撕来用了,真是可惜了噢,幸好这《增广贤文》不是什么稀罕物。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

《代悲白头翁》在当时可谓是最著名的诗歌,至少是之一,远非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可比,后者直到明朝胡应麟在《诗薮》中的推荐方才被人识得,所以,现在很多人对张若虚的赞美,其实是都可以移植到刘希夷诗中去的。

咏叹青春易逝、富贵无常,日复一日,花相似人却不同,这首诗从妙龄女子入手而延至白发老翁,人生苦短,岁岁年年,从美颜娇容到鹤发蓬乱,道出了“我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这大自然中基本规律。

此诗抒情宛转,缠绵婉叹,语言优美,音韵和谐,有着很高的艺术性,此诗意被历代传承或模仿,但能写出新意之人却不多。

即使是曹雪芹为林黛玉定制的《葬花吟》也未能跳出窝巢,“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与《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何其相似乃尔,

除了这首《代悲白头吟》外,他还写有有一篇《将军行》,这应该也算是其代表作了。

将军辟辕门,耿介当风立。

诸将欲言事,逡巡不敢入。

剑气射云天,鼓声振原隰

……

刘希夷所处的时代,正是大唐王朝开疆拓土的高光之时,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的诗歌,振奋了多少血性男儿,即使是那些从未上过战场的杨炯一类的文士,亦是高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将对沙场的向往,用他们的想象塗上了一抹炫丽的色彩。

而刘希夷也是其中的一员,他心中充满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所以在诗中对征战的将领们,竭力的讴歌,对他们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壮志情怀,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也道出了对他们的那种羡慕之情。

刘希夷是进士出身,但让人不解的是,他却没有当一天的官,这个很不合常理,即使他是如王翰一样,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才能,似乎也解释不通,因为王翰最终还是出仕当官了,只是他是富豪之家,不是为银子而当官,但是,当官不也是不种能力的证明吗?

他中进士后就踏上了游历之路,过三峡、下巴蜀、游扬州、赏江南,写下诗篇无数,一抒豪迈心情。

刘希夷的诗歌在当时是被高赞和激赏的,有一部《正声集》的诗歌评论集,是将其放置于“集中之最”的位置,由此可见他在时人心中的地位。

除了他的诗外,刘希夷的死因是后世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就民众心目中的看法,他是被舅舅宋之问给害死的,而死因竟是宋之问。

相传,刘希夷写好这首《代悲白头翁》后给宋之问送去,让他先睹为快,谁知他这舅舅看上了这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想让他转让,刘希夷不愿意,结果竟被宋之问指使人用沙袋将其压死。

《旧唐书·文苑传》仅对刘希夷做了两句话的介绍。“时又有汝州人刘希夷,善为从军闺情之诗,词调哀苦,为时所重,志行不修,为奸人所杀。”

这个就不作考证了,从这说法一开始便有人质疑其为假,但是,因为这宋之问的人品实在是有问题,故而人们也愿意将这害人的行径安在他头上,实则的确是冤枉了他。

刘希夷一是英年早逝,二是诗集不传,除了那篇诗作,加上后人杜撰的死因,现在的知名度不是很高,而且他的作品主要是以歌行为主,少有那能够轻松背诵,脍炙人口的小诗,所以,在中国诗歌史上显得很寂寞也是很正常的了。

可惜了刘希夷,一个不入仕途的清心寡欲之人,一个最终走向何处都无人知晓的天才,虽然死因成谜,但我愿意相信,你是在那某个深山之中,正享受着那“月出嵩山东,月明山益空,山人爱清景,散发卧秋风”的惬意。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8 16:51 , Processed in 0.00892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