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史上五绝、七绝均臻化境的诗人只有他,这几首精妙五绝被严重低估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6-6 03:09:4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史上五绝、七绝均臻化境的诗人只有他,这几首精妙五绝被严重低估                                                         2022-05-09 10:05                                       

                诗史上五绝臻化境的诗人不过李白、王维二人;七绝臻化境的诗人有李白、杜牧、王昌龄三人;五律臻化境的诗人有杜甫、王维二人;七律臻化境的诗人只有杜甫一位,李商隐差之毫厘之间。
故李白堪称“绝句第一人”,杜甫堪称“律诗第一人”,王维堪称“五言诗第一人”,“七言诗第一人”空缺,“古体诗第一人”自然是李白,“长篇叙事诗第一人”非白居易莫属。
以上是对顶尖诗人做得比较客观的评价。本文主题是五绝,分享几首李白不太知名但水平很高的五绝,看看诗仙五绝都有什么特点?读完这些对写诗、鉴赏诗可能会有启示。

李白最著名的几首五绝《望敬亭山》、《夜宿山寺》、《秋浦歌》等这里就略过不分享了,《静夜思》可看作是一首古绝,也略过不提。
一.《自遣》
对酒不觉暝,
落花盈我衣。
醉起步溪月,
鸟还人亦稀。
这首古绝简洁、自然,写得很唯美。作者喝酒不觉间已从白天喝到深夜,落花满满一身,可见喝酒时间之长、之专注。醉酒后他在溪旁月下散步,看到鸟都飞回,更不用说人了。很明显,作者是在独酌。

虽然题目是“自遣”,但一股不可言说的孤独和寂寞弥漫在诗句间,李白写得很含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这是诗很体现李白绝句的特点:清新、自然,毫无雕琢痕迹,似信手拈来,但细思却觉无一字可更换。不信大家好好读读这首诗,有任何一个字可以换成其他字吗?
正如有人所说“谪仙人的诗似乎不是写的,而是天然存在的,只是被他偶然捡到而已。”只能说李白的诗太自然了,浑然天成,这一首就是一个绝好的证据!

二.《重忆》
欲向江东去,
定将谁举杯?
稽山无贺老,
却棹酒船回。
诗中的贺老指的是李白的忘年交贺知章。这首诗题目《重忆》,其实不知道忆多少次了,可见李白对离世贺知章的思念之深。

贺知章是李白初次进京不可多得之好友,两人有很多共同点,比如性格豪放、不拘小节、文采斐然,更重要的是两人都嗜酒如命,不信请读读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两位大仙均在其中。贺知章送给李白“谪仙人”之美称,并留下了“金龟换酒”千古传奇,两人真可谓交心知己。
这首诗写李白小舟载酒,兴致盎然地要向江东去,去找自己的知心朋友一起举杯畅饮。但走到半路他忽然想到,稽山的贺知章已经故去,还有谁可以一起畅饮呢?他只得掉转船头,载着酒回来,可谓“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诗很自然,没有渲染和重笔描述,但深情自在其中,无法言表,这就是诗仙五绝的魅力。

三.《送陆判官往琵琶峡》
水国秋风夜,
殊非远别时。
长安如梦里,
何日是归期?
琵琶峡在巫山对面的长江南面,因形如琵琶而得名。陆判官去偏远的琵琶峡当地方官之属员,可知并不如意。“长安如梦里,何日是归期?”既是送给陆判官,也是送给自己。何时才能重返长安,实现功成名就之梦想?
这首诗写得也很自然、很含蓄,离愁别绪隐藏在字里行间。

李白下面这两首五绝名气相对稍大些,分享一下,就不详细解读了。
《劳劳亭》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夜下征虏亭》
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
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

五绝其实很不好写,读李白的五绝,感觉没有任何晦涩难懂的语言,一点也不故作高深,诗句自然而又含无穷之韵味,这是写诗的最高境界,真乃高人也!
朋友们,有空多读读李白的绝句吧,感受什么是“自然、浑然天成、毫无雕琢痕迹”,领悟其中的精髓,对我们写诗、鉴赏诗歌都大有好处。
我的建议是写诗追求自然、流畅、情真意切,反对用语生僻、故作高深,朋友们觉得呢?欢迎各抒己见。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7 01:41 , Processed in 0.00792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