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8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轼这一名句比喻精妙,辛弃疾写出意思相反之句,竟流传千古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6-14 02:10: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苏轼这一名句比喻精妙,辛弃疾写出意思相反之句,竟流传千古                                                         2022-06-09 13:52                                       

              一首诗词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作为经典,这与它的用词、手法、诗词的结构以及选材的角度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于那些千篇一律的诗句,人们往往会产生一种厌倦,即使它用句与手法十分华丽,也不会让人记忆深刻,可是那些朴素却让人眼前一亮的诗句往往会脍炙人口,读起来别有一番味道。

要说好的诗篇,我们不得不提到唐代。在这个朝代,所流传下来的诗歌大多被当作经典传诵,为我国诗词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对于后世来说,就像无法攀越的高山,引得世人纷纷进行模仿,希望自身的诗词文化水平也能够得到相应的提升。

我们熟知的苏轼具有很深厚的文化功底,不论什么时候品读苏轼的诗词,我们总能从他的诗中读出一种韵味,他的诗也着墨了许多比喻等手法,一次,他在重游女王城时,突然思绪涌上心头,于是便题诗了一首。

那首诗的大意是说,如今春天已经来到,可是苏轼并未发现春天的踪迹,这是怎么回事呢?于是诗人内心猜测,可能是东风调皮,迟迟不肯东城门吹入吧!苏轼的这种想法显然是不成立的,春天的脚步已经到来,那么四周一切的景色便都是春天,怎么还分城内城外呢?可苏轼这样写,也把自己期待春天到来,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以这种可爱的手法给表现了出来,用语十分纯真。

于是,在春天这个美好的景象中,诗人便故地重游,希望能为自己带来别样的感受,他来到女王城游玩,而去年似乎来过这里,一晃就到了今年,时间过得十分快,可诗人此时骑着马,心情也随之变得美好起来。

苏轼在欣赏春景时,突然想起来秋天的大雁,大雁由于气候因素而行成春天飞来的景象,而它自己本身是不知道春秋的,是自然为它所传递出来的。我们人不也正是如此吗?一切事情皆有因果,我们所经历的种种,仿佛一场梦,世人都说大梦一场空,其实在梦醒时分,这一切也真的随之消散了。

这一情景使得诗人顿悟,他仔细思索,发现人生每天都是新的起点,并且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生的每天都有着无法预知的未来,而站在新的一天,回望昨天,也不过大梦一场,所以我们要把目光放前,不要因外界的事物或喜或悲,同样,也不要纠缠于过去的事情不放。

纵观整首诗,所用的语言十分朴实,并未有华丽,却句句含有很深的禅意,字里行间都透漏出来了一种温情,诗人借诗词将自己的情感进行了一种很好的融合,而在这首诗中,诗人也曾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使得道理与诗句相互融合,道理深刻,最终使得这首诗能够成为一种经典。
可在辛弃疾读完这首诗后,却提出来了一个不同的观点。那是因为,在辛弃疾看来,人生就像一个旅程,我们所经历的种种都不会消散,都会成为我们人生的一种经历,我们不能将之忘却,因为我们无法将它们从我们自身的记忆中进行抹除,所以我们要学会接受,才能够逐渐使得自己得到磨砺。

因此,二人的观点虽然存在分歧,作出来的诗词大不相同,但是他们二人所要表达出来的人生观点都是对世事的一种阐述,即使人生观、世界观的认知不同,辛弃疾的词中多是对人生经历、自己怀才不遇的一种郁闷,苏轼多表达的是一种乐观向上的处世态度,但它们所含有的深意都无法妨碍他们成为诗词中的经典。
诗词作为我们宝贵的财富,需要我们每一位国人的发展与弘扬。

树立文化自信、培养自身对于文化的热爱在这里便显得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应重视起来,抓住每一次学习机会,深入感受每一个古诗词背后的真正的故事。

今天为大家推荐的这套古诗词合集,便蕴含了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人生哲理,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细细品阅,所以感兴趣的朋友赶快点击下方链接查看详情吧。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8 13:46 , Processed in 0.00739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