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1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国现今都还在争取的领土“小西藏”:人口仅26万,面积却有7个上海大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6-23 04:11:2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我国现今都还在争取的领土“小西藏”:人口仅26万,面积却有7个上海大                                                         2022-06-20 18:21                                       
                                        导语:
中国近代史是屈辱的历史,它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中间充斥着血腥与暴力,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被盖章签字,由于清政府的无能,列强从我们手中割让了大片土地,其中就包括拥有“小西藏”之称的拉达克。

拉达克面积相当于7个上海,但人口仅有26万人,它见证了中国屈辱史的进程,最终从清政府手中被印度夺去强占。直到今天,我国仍然在努力争取这片领土的管辖权,既为保障人民生活,又为弘扬大国崛起。
被列强瓜分的历史 从地理位置来看,拉达克位于喜马拉雅山与昆仑山脉之间的峡谷地带,也是中印边境交界地区。特殊的高原环境让拉达克人保留了和西藏人类似的生活习性,虽然受到历史等诸多因素影响双方文化并不交融,但那存在于血液中的联系是断不掉的。

事实上,拉达克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拉达克人曾于公元2世纪时建立了象雄王朝,但后来被吐蕃王朝第33任赞普松赞干布带兵镇压,自此拉达克便被划到了吐蕃境内。时过境迁,吐蕃王朝又被古格王朝取代,古格王朝又因内乱走向消亡,辗转反侧过后,拉达克成为元朝的附属国家。
之所以用“附属”一词来形容,是因为拉达克地址位置过于偏僻,元朝统治者不能及时且有效管辖该地,最终决定让拉达克人自己推举首领,但首领必须要经过元朝册封,否则便不具备合法性。

其实这已经是变相地附属国,在少了元朝的干预后,拉达克境内倒也没有起兵谋反的必要了,所以历年来拉达克人过得都比较安逸,直到鸦片战争到来。
鸦片战争后,软弱的清政府无力抵抗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国成为列强餐桌上被瓜分的蛋糕。在英国的支持下,当时的锡克帝国联合查莫王国率兵攻打拉达克;虽然清政府也曾尝试派兵援助拉达克,但最终只有惨败而归,拉达克自此流入他国。
中印矛盾爆发点 可这场王朝侵略的胜利者也并非锡克帝国,其背后真正推手已经浮出水面。在英国牢牢掌控印度后,军事中心开始向南北迁移,事后通过英锡战争轻松控制了锡克帝国,拉达克自然而然落到英国手中。
但值得一提的是,英国占据拉达克在程序上是不合理的,虽然道光皇帝在《南京条约》上签了字,但对于西藏的管辖权却有明确指示:不与英国划界,维持西藏和拉达克旧址。英国对这一结果自然不满意,他们强迫拉达克向清廷朝贡,并用军事化手段占领该地区。

就这样,拉达克成为一个“独立”的地界,英国想合法占有拉达克,但奈何程序上不合规;我国想把拉达克收回来,奈何实力不允许;其他国家对这块风水宝地同样虎视眈眈,只是碍于英国的统治不好下手。到了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被重新划分,印度瞅准时机打算控制拉达克,拉达克成为现代中印边境摩擦的主要爆发点。
特别是印度与巴基斯坦分家后,克什米尔更多是在印度控制着,而整个克什米尔又有一半土地属于拉达克。

我国政府对拉达克是绝对不会退让的,而印度政府又想全面占领克什米尔以谋求更大的发展,所以这些年中印没少起摩擦。打也打了,谈也谈了,拉达克的问题就是没解决。
生活的重担 直到今天,我国政府仍然在争取着拉达克的主权。有外人曾拜访过这里,这片土地给他的印象只有4个字:石器时代。和远处喧嚣的城市比起来,这里简直安静得可怕。拉达克人生活在没有现代文明染指的“世外桃源”,自然气候是他们最大的敌人。

每当冬季来临时,位于高海拔地区的拉达克气温骤降,10-12月份时经常会出现零下25度的严寒,最冷时这里的气温能突破零下40度。
由于没有电气设备,拉达克人供暖方式非常落后,以至于每到冬季来临他们最担心的不是没有食物,而是怕自己扛不住严寒,冻死在冬季。至于饮水就更困难了,克什米尔大部分地区都属于缺水区,拉达克人需要带上水桶到很远的小河里取水,这在冬季更是显得极其困难。

等到夜晚来临时,拉达克人常常会眺望远处大片的星火,那是中国边境城市的灯光,他们迫切想要回到祖国的怀抱,可历史等遗留问题注定难以轻易解决拉达克人的归属。
结语 如今我们仍在努力就拉达克问题与国际社会交涉,如果由中国来管理拉达克,那26万拉达克人生活不便等就可以尽早解决,我们只期盼那一天能尽快到来吧。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2-6-23 04:16:2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惜晖 于 2022-6-23 04:17 编辑

为何说绝不能“放弃”拉达克呢?你可能想不到                  2022-06-05 11:59                                       
          【历史】近代以来我国因为国力的弱小,丧失了很多的土地,其中尤其是东北外围,西北外围,北部区域等,足足加起来有几百万平方公里。从现在来看,很多土地已经成为历史,相对来说,也不是很重要,所以失去也就失去了。但是也有一些土地,那是绝不能失去的。最典型的就是拉达克,为何说我国不能“放弃”拉达克呢?你可能想不到。

现在有一些声音,认为拉达克地区虽然属于我国的,而且一直是西藏的一部分。但是近代失去了,被印度非法占据了半个多世纪,到现在还是印度控制下的克什米尔管辖,很难收回了。

所以很多时候有一种声音认为,拉达克难以挽回,保住藏南地区,那是核心,但是其实这完全不对。对于我国来说,近代一切条约割让的土地,我们无可挽回,但是拉达克这样的土地,那是万万不能失去的,为何这么说呢?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

第一,战略要地。
拉达克跟其他的土地那是不一样,拉达克4.5万平方公里,堪称整个中亚地区最为关键的战略要地,其不光是中亚的屋脊,可以掌控中亚。而且更是打开南亚的钥匙。
所以拉达克在手,对我国来说,就取得了重大的战略优势,将我国的影响力延伸到中亚和南亚。一旦如此,印度所谓的威胁消失,反而会让南亚在我国的威慑之下,所以从我国民族崛起和国家未来来说,那是绝对不能失去的。

第二,我国西部的安全。
拉达克抵近我国的西藏和新疆,尤其是阿克塞钦地区。只要拉达克不在手,那么我国西部安全,尤其是西藏和新疆连接的新疆公路,就面临威胁,我国阿克塞钦的战略优势也会打折扣。而且印度可以以拉达克为战略基地,不断对我国形成骚扰和威胁,一旦如此,那是对我国来说永无宁日。

正是因为如此,在古代我国掌控阿克塞钦和拉达克的时候,也是最安稳和最安全的。而英国人殖民南亚,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不断蚕食拉达克的。所以我们需要认识到,拉达克对我国来说,战略意义和民族未来层面都是非常重要的,那是不能失去的。对于此,各位读者有何看法呢?欢迎留言,跟小编探讨哦!

欢迎关注【揭秘历史的头条】,每天为您更新新鲜的历史资讯,不出门看天下事!
参考文献:《世界近现代史》。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22-6-23 04:19:14 |只看该作者
我国只要收回这块战略要地,那么整个南亚都在掌控之中                                                         

2022-06-09 09:26                                       

                 【历史】美国为何不惜代价,在很多地区发动战争,俄罗斯之所以不顾自己安危,也要出手,其实背后原因其实都只有一个,那就是一些区域战略地位太重要了。所以占据这里能带来极大的战略优势,获得无限的好处,所以必须占据。这一点对我国来说,也是如此,只要收回这块战略要地,那么整个南亚都在掌控之中。

这块战略要地就是拉达克。拉达克被称为小西藏,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知道,这个地区是我国的故土,而且从战略区位来说,拉达克的意义还远非如此。拉达克从地形来看,那是世界屋脊之上,所以海拔都很高。

拉达克的高度,其实其一方面,那是中亚最高地,可以俯视中亚各国;另一方面,拉达克那是扼守南亚地区的桥头堡,在地形上,更是居高临下,对南亚形成直接的威慑。从历史来看,中亚的入侵者和外来的入侵者,要想入侵南亚,都要走这里。

也就是说,从拉达克冲下去,那么南亚就是一马平川,无限可挡,这一点带来的结果就是,只要是越过这里的民族,都成功掌控了南亚。所以这也是南亚历史上守不住的核心原因。正是因为如此,得到了拉达克,其实就得到了掌控南亚的钥匙。
正是这一点,在古代,拉达克长期在我国手里,其实就掌握了南亚的钥匙,掌握了永久的战略优势。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印度在独立后,才不惜代价,也要拿下克什米尔和拉达克,使得这块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进入了印度的手中,现在还被印度占据。

所以我国边界的土地,不光要收回藏南,收回中段洞朗等地区,还要收回拉达克。有了拉达克这个故土,那么我国不光可以俯视中亚,更加可以掌控南亚,处于战略优势之中,谁要想对我国形成威胁,我国可以直接出击。

拉达克对我国意义重大,对于我国来说,那是不能失去的战略要地,我国那是绝对不能失去的。所以未来一定要收回来,而且只要收回这块战略要地,那么整个南亚都在掌控之中。对于此,各位读者有何看法呢?欢迎留言,跟小编探讨哦!

欢迎关注【揭秘历史的头条】,每天为您更新新鲜的历史资讯,不出门看天下事!
参考文献:《世界近现代史》。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5 04:44 , Processed in 0.00965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