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副清代官场的趣味对联,对联中包含历史,让人津津乐道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8-2 21:39:3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副清代官场的趣味对联,对联中包含历史,让人津津乐道                                                         

2022-08-02 21:00                                       
                                       

对联俗称对对子,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历史上流传着大量好对联,值得后人细细品读。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对联达人。大家一定要动动手指,关注我呀。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2副清代官场的趣味对联,对联中包含历史,让人津津乐道!

第1副对联:其生也荣,其死也哀,雨露雷霆皆帝德;臣门如市,臣心如水,皇天后土鉴孤忠。

这副对联写的是晚清官场的一位名人,柏葰。柏葰是道光六年的进士,曾任工部、刑部侍郎、正黄旗汉军副都统等职。

柏葰在道光三十年(1850年)一年内五次升迁,深得道光帝的器重,并为朝野所注目。到了咸丰八年(1858年),柏葰拜文渊阁大学士,可谓深受清廷的宠爱。

没想到,就是柏葰最风光的这一年,他却上了断头台。

这一年,柏葰担任顺天府乡试的主考官。结果,放榜的时候,大家发现有个叫“平龄”的人名列第七。而这个平龄并不是什么读书人,而是一个经常登台表演的戏子。

大家一看这个名字,顿时炸锅了。于是乎,消息就捅到清廷。咸丰帝大为重视,命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等人认真查办此案。

在查案过程中,关在大牢的平龄忽然死了。这一下,案子查不下去了。

可是,礼部尚书肃顺认为这次科举问题重重,上书请求咸丰帝,把顺天府乡试中举的三百人的试卷全部调出来查验。

这么一查下去,果真发现了舞弊的大问题。

当时有个叫“罗鸿绎”的考生,他托兵部主事“李鹤龄”打通关节。李鹤龄找到科举考官“浦安”,疏通了关系。浦安又去找主考官柏葰托关系。

本来柏葰觉得罗鸿绎的试卷水平太差,不想让罗鸿绎中举。可是犹豫了一会,柏葰最终让罗鸿绎中举了。

在这个舞弊过程中,柏葰本身没有收取一点银子,而是浦安的“人情债”。

现在肃顺等人一查,发现罗鸿绎的试卷完全不合格,立刻引起了一场反舞弊风暴。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戊午科场大案”。

柏葰身为主考官,徇私舞弊,罪证确凿,理当受罚。按照先例,柏葰虽然有罪,但罪不至死。

但是,柏葰先前得罪了肃顺等人。许多大臣为柏葰求情,肃顺则站出来说:“朝廷决不可姑息,必须严惩。”

于是乎,柏葰被判处最严厉的刑罚,死刑。柏葰也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位因为科举舞弊而被斩首的一品大员。

柏葰死后,有人觉得柏葰死得有点冤,于是写下一副对联:“其生也荣,其死也哀,雨露雷霆皆帝德;臣门如市,臣心如水,皇天后土鉴孤忠。”

对联采用的是自对规则,也就是其生也荣与其死也哀对仗,臣门如市与臣心如水对仗,属于“结构对仗”。关于对联的自对,我先前的文章已经提过多次,这里不仔细展开了。

上联“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出自《论语·子张》,意思是活着受人崇敬,死后使人哀痛。

“雨露雷霆皆帝德”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雷霆雨露,皆是君恩”。雷霆象征着责罚,雨露代表着奖赏,帝王的责罚和奖赏都是对臣子的恩赐。

下联“臣门如市,臣心如水”出自《汉书·郑崇传》,意思是虽然门庭若市,但是我内心像止水一样宁静,没有胡作非为。

下联认为,柏葰对清廷还是挺忠心的,本身科举案里也没有收钱,就这么死了有点太冤了,只能让皇天后土证明他的忠心了。

对联对仗工整,文采飞扬,更为老百姓揭露了晚清科举大案,所以在当时广为流传,让人津津乐道。

第2副对联:年来外务有深谋,近交远攻,一生独取联俄策;死谥文忠无愧色,扶清安满,毕世惟知杀汉人。

晚清有所谓中兴四大名臣,分别是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和张之洞。这四个人中,李鸿章的争议声音最大。

李鸿章死后,有许多人写了赞美性质的挽联,也有人写了嘲讽性质的挽联,可谓热闹非常。上面这一副挽联,则显然是嘲讽李鸿章的内容。

李鸿章在晚清以“外务”著称,上联说李鸿章的策略是“近交远攻”,这是大有“谋略”的。

“近交远攻”与历史上的“远交近攻”恰恰相反。显然,作者是在反话正说,是在嘲讽李鸿章对外政策的失败,认为李鸿章在“外务”上不合格。

下联说李鸿章死了后,谥号是“文忠”,还真是“恰如其分”。下联同样是反话正说,之所以夸奖李鸿章“死而无愧”,乃是欲抑先扬,读者看到“扶清安满,毕世惟知杀汉人”才明白作者之意,乃是嘲讽李鸿章身为汉人,却反而屠戮汉人,实在是“猪狗不如”了。

此联用滑稽幽默的口吻写成,虽然有些太过尖酸刻薄,但也反映了晚清时期许多老百姓对李鸿章的看法,因此对联广为流传,让人津津乐道。

喜欢我文章的朋友,一定要赞赏、收藏和转发我的文章!这对我很重要。我是真游泳的猫,再次感谢大家!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7 04:36 , Processed in 0.01180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