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何西路军会全军覆没?除了5倍强敌围剿,这4方面原因也值得反思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9-17 13:09:5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为何西路军会全军覆没?除了5倍强敌围剿,这4方面原因也值得反思                                                         

2022-09-16 18:07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西路军成军之时,全国三大主力红军共5万多人,内中红四方面军约4万人。西路军2.18万人,约占红军总数的近五分之二,四方面军的二分之一。
自1936年10月24日西渡黄河,到1937年3月16日徐向前、陈昌浩离队,残部分散游击,历时近150天。

2万将士,身处戈壁,面对强敌,孤军苦斗,以血肉之躯忠实地执行了中央和军委的战略方针和指挥部署,牵制敌军10万多人,毙伤敌2.5万余人,有力地配合了河东主力红军和友军的作战,为争取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为何西路军全军覆没?
第一,任务多变,行动徘徊,卒陷绝境。
西路军的任务是策应河东红军与友军,服从战略全局。但是如何策应才更符合实际情况,更有利于全局,则值得研究。
徐向前指出:
“苏联当时应我党要求,为支援我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准备了大批武器,待红军去取(后因西路军失败,才将这批武器转交盛世才的军队)。假如西路军渡河后,抓住战机,乘虚而进,照直往西打,取得武器、弹药,如虎添翼,回师横扫而东指,有没有可能呢?完全可能的。”“西路军过了黄河,如果不在一条山蹲那么久,不在永昌、山丹搞根据地,照直往西走,扣住嘉峪关,把玉门、安西、敦煌一守,接通了新疆,形势会大不一样的。一是有饭吃,不挨饿;二是有衣穿,不挨冻;三是有枪炮、弹药补充,有广阔回旋余地。说实在话,西路军只要有个炮兵团,马家军再增加一倍,都不够我们打的。西路军先打到西边,取得补充,立住脚跟,再往回打,是不至于失败的,至少也不会败得那样惨。”
“可惜的是,当时在西路军问题上,举棋不定,犹豫徘徊,致使西进的战机完全丧失。西路军的行动,步步以河东形势的暂时需要为转移,缺乏战略性的久远安排。这样虽对河东的红军和友军,起到了一时的策应作用,却毕竟招致了西路军覆灭的不幸结局”。
西路军两次奉命在永凉、临高地区建立根据地,亦是败招。

四方面军战史指出:
“河西走廓地区当时不利于建立根据地。该地区既没有黄麻起义前那种革命形势,也没有方面军进入川北时的军阀混战的局面。河西马家军内部比较稳定,相互之间矛盾不大,红军一进入河西,敌便能集中全力前来拼战。那时走廊地区没有党的工作和群众基础,在敌人进逼下,群众不易发动。”
创建根据地,一是要消灭敌人,站稳脚跟;二是要发动群众,建党建政。前提是消灭敌人,否则便说不上发动群众。西路军面对优势敌人的不断进攻,整天与马家军血战,哪里有可能分散兵力去做群众工作,建党建政,创建根据地呢?
第二,丧失战场主动权。
西路军外线作战,应依托根据地,实行战役战斗的速决原则。而事实相反,西路军“不仅远离根据地,孤军深入敌军腹地,且旷日持久,与敌鏖战。进不能进,退不能退,左右回旋不好回旋,企求援应没有援应。这样,还有什么战局中的主动地位可言呢?”

西路军处敌强我弱条件下,应集中兵力对敌。对此,中央也有明确指示。但是,由于一再奉命建立根据地,加上走廊地区堡寨稀疏,地形狭长,致使部队不能集中兵力对敌,无法摆脱被动挨打局面。西路军应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形式,对付强大敌人。
“而西路军却固守一地,不进不退,被迫以阵地防御战为主要作战形式。敌攻我防,死打硬拼,打得赢得打,打不赢也得打。敌人处于内线作战地位,骑兵多,运动快,熟悉地形,能边打边补充,无后顾之忧。我们则完全相反,外线作战人地生疏,子弹打一颗少一颗,要兵员没兵员,要补给没补给,要援应没援应。旷日持久下去,捉襟见肘,精疲力竭,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像这种打法,焉能不败?”
西路军受制于任务、地形、作战形式和骑兵为主的作战对象,使长期形成的近战、夜战、奔袭、伏击、迂回、猛打猛追等战术特长,无从发挥。

徐向前说:
“就拿对付敌人的骑兵来说,我们一无机炮火力,二无伏击阵地,三无大量骑兵。优势装备的敌人,瞬时蜂拥而至,倏忽一啸而去。你想打个歼灭战,谈何容易!敌人进攻,我军多用大刀同敌拼杀,消灭一个骑兵,往往要付出两三人的伤亡代价。敌人败阵后一溜烟跑掉,我们干瞪眼。你用小部队追击,人家能杀‘回马枪’,用大部队追击,阵地就保不住。‘虎落平阳被犬欺'。我军的战术特长失去用武之地,优势难以发挥,受制于敌,便是在所难免了。”
以上种种,使西路军丧失了战场主动权。
第三,缺乏战场指挥上的机断专行。
西路军是一支独立作战的大军,指挥员能否临机决断,灵活制敌,将对战局发生决定性影响。
战场形势,波谲云诡,变化莫测。“许多重大问题,要靠身临其境的前线指挥员随机应变,‘先斩后奏',果断处置。驾驭战局,指挥战争,如果不敢从实际出发,独立判断情况,定下决心,而是翘首望天,一切唯上,这叫盲目性、机械性。要想不受战争实际的惩罚,是不可能的。”

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陈昌浩,“对于上级的指示,奉为金科玉律,不敢越雷池一步,简直到了一切‘唯上’的盲从地步。至于敌我力量对比如何,战场实际如何,哪些行不通的指示应向上级反映,哪些事关全军命运、战局胜负的问题需要机断处置,则一概置诸脑后。”
第四,对蒋介石估计不足。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第三天,1936年12月27日,中央军委电告西路军称: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前途甚佳”,这自然包括西路军的“前途甚佳”。
在此以前,中共中央曾电示在南京的潘汉年转告蒋介石:西路军东进,并非增援西安,而是就粮困难。如蒋介石令马步芳停止进攻,让出凉州以西各城给西路军,使该军有粮可食,即停止东进。
然而,蒋介石没有立地成佛,大发善心。
当西路军不断向中央告急,请求速派援兵时,正值与蒋介石的谈判进入拍板阶段,任何不慎,都将给蒋介石以借口,破坏和谈,挑起内战。因此,对于救援西路军,中央左右为难,总想尽力争取通过谈判解决。

等到西路军面临覆灭危险,中央除指示在西安的周恩来,强烈要求蒋介石令二马停止军事进攻外,于2月27日决定组成援西军,但规定援西军的行动以不影响和谈大局为限,不能西进过远。
援西军开动时,又由周恩来告知蒋介石的谈判代表顾祝同,请其谅解并予支持。
顾祝同一口回绝:“对河西,中央去令不易生效。送钱可用飞机,但不能送服装”。
因此,虽有援西军之组建与西进,却已无法挽救西路军的失败命运了。“事实证明,想通过谈判,要蒋介石制约二马,保存西路军,是不现实的。”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5 15:22 , Processed in 0.01107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