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千古名句“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下句才是重点,可惜十人九不知
[打印本页]
作者:
大漠
时间:
2022-10-14 03:00:19
标题:
千古名句“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下句才是重点,可惜十人九不知
千古名句“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下句才是重点,可惜十人九不知
2022-10-13 13:32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里,林黛玉咳疾加深,卧病在床,薛宝钗前去探望,她却淡淡地说了句:“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强求的”,充满着哀伤无奈之情。这一句话本是出自《论语·颜渊》中子夏劝慰司马牛的话,如今许多人只记得上半句“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与当代年轻人常言的“躺平”有些许共同意味。
但这句名言并不完整,配合下半句融通理解,才能正确把握其中深刻寓意。今天我们就从“生死有命,富贵在天”重新审视一下年轻人的“躺平现象”,并揭示本名言的下半句所蕴含的深刻人生道理。
单从“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字面意思来看,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一生何时出生,生在何处,何时死去及富贵与否全在命运与天意,不是自身一已凡人所能选择和掌控的”,与今天流行的“我命由我不由天”饱含的哲理似乎完全不同。前者强调自身的无奈性,后者凸显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躺平”也是当代年轻人中流行的一种生活态度和处事方法。在社会竞争激烈、市场饱和、各行各业极度内卷、房价逐年上涨的生存环境下,一些出生平庸的年轻人倍感生活的艰辛,与往上进阶的重重现实阻力,于是有人提出“躺平”,即认为“既然无论如何改变不了本质生活状况,何必拼搏得过分用力,不如让自己活得更轻松、快乐、悠闲一点”。
细看“躺平”和“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一个说“再怎么用力也难以改变本质生活”,一个认为“命运无法自己掌控”,消极气息扑面而来。但事实真的如此吗?这样得解读又真的准确吗?不妨从另一个视角重新理解这两句话。
生命是一个框架,也许上帝已经为我们建构好了框架的大致范围,就像上帝给了你一张A4白纸,你只能在这个大小的白纸内进行你的人生创作,但是你完全可以用不同的线条、颜料去绘画出自己的人生图案,有的瑰丽多姿、有的朴素淡雅、有的磅礴大气,但无论哪一种,都将是你来人间创作的最独一无二,富有生命力的作品。
趁早认清“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也在一定程度上启示我们要更加通透地看待人生境遇,丢掉得失与荣华的包袱,认真用心地去珍惜已有事物,享受当下的美好时光,投入到当下最重要的事物中,由此我们的内心会更加丰盈和快乐。而“躺平”也并不是完全消极的词,它恰恰是当代年轻人经过生活磨练,最终悟出来的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对自身无法改变的事情不要太在意”。
尽管许多人时刻将“躺平”挂在嘴边,可是我们仍然看到无数年轻人每天按时上班、积极健身、考学、关心评论社会事物,从未真正停止前进的脚步。因此“躺平”更多的是一种打趣,一种佛系心态的反映,是“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淡然,但没有人会真的躺在原地不动。
司马牛原为宋国贵族子弟,因犯错只能离开宋国,前往鲁国发展,后孔子将其收入门下。子夏也是孔子的学生,勤勉好学,深受孔子喜爱。
当时司马牛刚刚面临人生境遇的大起大落,又初到异乡,缺乏亲朋好友,心中孤独惆怅。其看到孔子的其它学生都各自有伴,且子夏受到老师喜爱,心中羡慕极了,便感叹道:“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听后诚恳地宽慰他:“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子夏的前半句话关切到了司马牛从贵族子弟沦为异乡独客的人生落差,让他不要太在意生死与富贵的境遇。而子夏的下半句话蕴含的哲理是更为深刻的,意思是对待任何事情,与任何人相处,都要秉持敬重认真的态度,由此才不会出现差错,同时,与人相处要恭敬有礼,只要做到这两样,四海之内的人都可以成为你的兄弟。
司马牛听到子夏的话大受启发,从而也不再自怨自艾,积极处事,很快走出了惆怅状态。子夏不愧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他的这席话在如今仍然适用。无论我们面对亲朋好友,还是在工作场合都应该注重自身品性,保持敬重心,恭敬有礼地对待他人,这样才能得到大家认可,成为一个受人喜爱的人。
回顾子夏劝慰司马牛的名言,充满了正确看待人生境遇,积极入世的智慧,这也证明,在完整的语境里,“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一点儿也不消极,反而带着浓厚的积极色彩。不管我们自身境遇如何,都要“尽人事”,做谦恭有礼,有敬重之心的人。
北宋时期,一个叫杨时的人想要求教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程颢和程颐,但那一天刚好大雪纷飞,寒风侵袭,杨时走到程颢老师家发现老师正在睡午觉,即使外面天寒地冻,杨时仍不忍打扰老师休息,他并未敲门叨扰,而是独自一人站在门外默默等候,一直等到地上的雪都堆积了一尺厚,他的肩膀上也铺满了雪花。
程颢醒来时,杨时的身上早已凉透,老师赶忙请他进屋,传授其学问,这便是著名的“程门立雪”。这个例子一直是谦恭、敬重待人的典例,因为杨时在求教时并没有只看重自己的利益和需求,而是在这之前,先对别人展示了足够的尊敬和礼貌,值得我们赞扬。
现代企业的发展愈来愈衍生出一种“狼性文化”,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而残酷竞争,不惜损害他人利益。这种做法便是丧失了基本的为人礼仪,其实不利于营造健康和谐的企业氛围和社会风气,不值得提倡。年轻人的未来很长,唯有一直怀有敬畏,保持谦恭,才能行的正,走的稳,也走得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