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广东骄傲张九龄:诗人里官最大的,大官里写诗最好的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3 06:14:1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广东骄傲张九龄:诗人里官最大的,大官里写诗最好的                                                       

2022-11-05 10:22                                       

          什么是成功,或许每个人对成功有着不同的理解。什么是一个国家民族的骄傲,或许我们也很难说清楚。人的一生是由许多的小片段和小事情组合而成的,正是在一段又一段岔路口的抉择才让每个人的人生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张九龄或许对许多人来说并不是那么耳熟能详,相比于李白、辛弃疾、白居易这些我们早已背过无数首古诗的大文豪,他的作品多多少少并没有这些人被人熟知,不过在文学百花齐放的唐朝,他的才华和为人却是其中难得的翘楚。

博闻强识的张九龄
公元678年,张九龄出生在现今韶关市曲江区的一家富足家庭中,作为唐代少有的岭南一带地区走出的才子高官,张九龄的一生可谓是兼具励志和吾辈学习之典范。
虽然张九龄的家庭在当时算不上有多么大富大贵,但在以农民阶级为主的封建年代,家庭还是给予了他更多精神和学习上的影响,在传统科举考试选拔中,第一次参加进士科考试的张九龄就获得了在场考官的一致高度评价。

对比现在来看,当时的进士科相当于如今的高考,算是寒门学子检验自身学习能力进入社会的第一道关卡。
在之后张九龄更是参加了才堪经帮科、道侔伊吕科的考试,而这两门科目更是远比进士科的难度要大得多,也就相当于现在的硕士以及博士的考试。
即使在现在招录人数和学习方式大获改观的情况下,这两项考试的通过率依旧不容乐观,由此可见在1400年前的唐朝,接连三次登第的张九龄的知识储备和考试能力是多么优秀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人前显贵必定人后受罪,张九龄之所以能在屡次考试中取得优异不俗的成绩,其绝大多数原因还是在于自己对读书的热爱和自身规范自己严于律己的道德修养。
每身到一处任职,张九龄除去履行公务外,很大一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读书上面。相比于浩瀚书籍中的知识,张九龄深知自己的学问只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
虽然自己的出身并不甚好,在朝中高官显赫的映衬下,自己落后贫瘠的出身显得那么格格不入,但在英雄辈出的大唐盛世,他仍旧以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同僚口中、皇上眼中那位朝中不可或缺的才官。

以德服人以行服人
有人曾简要评价张九龄为官之道:尚志守正,对上不谄媚不阿谀不结党营私,对下不徇私不偏心为人恪守正道。人人深知在朝中为官不论能力高低,都要做到谨言慎行,可张九龄却剑走偏锋,不管你是朝中命官大臣,还是天子储君。
只要你做的不对,张九龄势必是第一个站出来指出你错误的大臣,也正是如此,虽然朝中不少官吏都吃过张九龄的亏,言语中也多少流露出对张九龄的不满和怨恨,可却从来没有人不佩服张九龄。

有些人是在道德的制高点要求规范别人,张九龄却是在法制的最高点对自己严加束缚,忠于国家、终于皇帝、忠于官职的张九龄才能让自己的才华在唐朝不断展现。
有人说做官做的时间长了便会摆官架子凡事能糊弄则糊弄,可张九龄在任数十年间凡事事必躬亲、勤勉任职。
在担任宰相短短几年间,不仅要处理好朝堂内外大小的繁杂事务,更要协助唐玄宗平定处理外交事宜,调和与周围突厥、朝鲜、日本等国的外交。

也正是在他孜孜不倦凡事亲力亲为之下,张九龄对身边的工作和人员的使用才能做到了如指掌各尽其才。
不是说凡事都要亲自去做才是真的好官员,只是有些工作和辛苦是官员不能逃避和退缩的,只有你付出过,结果才会让你更加满意,官员和百姓才会对你更加认可。
才华横溢的张九龄
在光芒四射的唐朝大环境下,博学多闻的张九龄更是开创了属于自己的山水诗歌,他的诗歌不仅仅在于描写普通的山水景色和秀丽风光,尤其是在其两次被外放的经历中,他的诗句韵味和内涵都被人广泛传颂。

更是对晋和宋朝之间山水田园诗歌的传承连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唐代时期诗歌的发展也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比于同时期李白羁傲不逊的浪漫主义诗歌,杜甫感伤怀古的咏古词句,李商隐对爱情的眷恋不舍。张九龄的诗歌大多平平淡淡,多的是一些对生活和景色的描摹和绘画。
在他的诗中你更多的体会到的是一些家长里短的农户之情、或是沉浸在景色秀丽的山水风光之间,让你感叹生活的美好和希望,但平淡中又能体会到生活的缺憾,即使再秀丽的景色中也存在着遗憾。

他的山水诗歌并没有局限于对先前文人墨客的学习和借鉴,通过与朝廷官员张说等人的接触,张九龄的山水诗歌开始富有了自己独特是感情色彩。
尤其是将宫廷风格不断融入自己的山水诗歌之中,通融各人所长,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清澹风格。
在文人的贬谪作品中难免会出现过多的失意失落,孤独寂寞,满腔豪情得不到释放和抒发,自己一身本领无人赏识的愤懑悲痛之情。但在张九龄的作品中我们会发现绝大多数的诗作还是充满着积极向上的感情和追求。

即使在自己被诬陷、被贬谪之时,张九龄仍表现出自己脱凡超俗、不为世俗所困扰的一面。
或许正是为人正直不畏强权的性格才更加造就了张九龄的性格品质,才能在逆境之中更加让自己沉浸在山水风光之间,远离朝堂之间的喧嚣才能让内心更加清澈透明。
“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我由不忍别,物亦有缘侵,自匪常行迈,谁能知此音。”

还有许多古诗中留存着张九龄对人生的感慨和为官的豪迈,如果有机会我想回到唐朝,看一看这位诗人。
在他的身上既有着刚正不阿的性格品质、也有着为国为民、忧国忧民的思虑、还有着文人墨客骨子中对生活和骨气的最后一点倔强,他从内而外散发出的魅力更是让后人如高山仰止般佩服赞叹。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5 07:29 , Processed in 0.00758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