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必背《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在哪里,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8 15:19:4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惜晖 于 2022-12-28 15:22 编辑

初中必背《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在哪里,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历史大学堂
2022年12月27日 23:44:44 来自广东

陶渊明则是中华文学历史上一位非常著名的文学家,他所创作的《桃花源记》成为了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的必背古文。文中为我们勾勒的“世外桃源”没有战乱,生活安逸。是古今中外人们向往的理想生活地。
那么,这个桃花源是否存在原型?桃花源的原型在今天的湖南省桃源县吗?
其实千百年来,历史学界对桃花源在哪里之争从未停止过。桃花源在哪里?在多种说法,每一种说法都有各自的依据。

上图_ 桃源县地图
湖南桃源县的“桃花源”之说
目前最通常的主流说法——桃花源的原型存今天湖南省常德市的桃源县。
第一,武陵。
《桃花源记》当中提到了一个重要的地点,武陵。常德市古称为临沅县,隋朝改名为武陵县,1913年改名为常德。而桃源,古代称为沅南,是历朝历代武陵郡下属的县级行政单位。《桃花源记》当中提到的武陵和沅水河畔附近地区的情况有高度吻合。所以,通过《桃花源记》当中“武陵”的地名线索做考证,桃花源的原型就在常德。
第二,历朝历代的文人在桃源县留下了大量的诗句,还有一批名胜古迹可以作证。
比如,唐代和宋朝留下的寺观和延清楼,以及清朝时期重建的陶明祠。这些历史遗迹的遗留就足以能证明,桃源县桃花源就是《桃花源记》当中桃花源的原型。
第三,桃花源旅游风景区和《桃花源记》当中的描写高度吻合。
比如桃花源风景区的山洞口,以及穿越山洞口后,豁然开朗的村庄秦人村,这在桃花源风景区当中都有具体的体现。

上图_ 陈寅恪(1890.7.3—1969.10.7),字鹤寿,江西修水人
桃花源在河南省灵宝市吗?
支持这一观点的是历史学家陈寅恪,陈寅恪作为著名的史学者,经过多方面考证认为,认为桃花源在今天的河南省灵宝市。
第一,自然景观描写吻合。
《桃花源记》当中提到了“桑竹垂馀荫”,“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那么,这个桑竹到底在哪里?
经过多方面考证,陈寅恪认为,桑竹所在的地方就是灵宝。灵宝市西边2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村子叫稠桑原,这个村子桑竹数量很多,和陶渊明记载的情况相对吻合。

上图_ 《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共四十卷
第二,各种史料的综合考证。
《水经注》当中提到,桃源所在的地方是阌乡县。而阌乡县在1954年行政区划调整的时候和灵宝合并了,所以桃源在今天的灵宝。
除了《水经注》有史料依据作为支撑,还有以下史料为桃源县在灵宝作为依据证明。
唐宪宗时期有一本著名的地理学专著叫做《元和郡县图志》,作者为唐代著名的学者和宰相李吉甫。清朝《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曾评价《元和郡县图志》“舆地图经,隋唐志所著录者,率散佚无存;其传于今者,惟此书为最古,其体例亦为最善,后来虽递相损益,无能出其范围。”
既然能被清朝《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提到“体例亦为最善”,那就说明李吉甫在撰写《元和郡县图志》的时候做了大量的史料考证,所写的东西在史料价值上有一定的权威性。在对桃花源原型地点考察方面也有一定的权威性。
《元和郡县图志》提到了,桃源在灵宝(阌乡县) 东北十里,古之桃林,周武王放牛之地也。这个资料很明显的说明,桃源县在今天的灵宝境内,和《水经注》的说法是完全吻合的。
另根据已经合并到灵宝市的阌乡县县志记载,灵宝有个景观就是十里桃花。在古代的灵宝,能看到成片成片的桃花开放。
而且,上述《水经注》《元和郡县图志》的有关史料在《山海经》当中还能得到证明,《山海经》记载:又西九里夸父之山,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陈寅恪考证,夸父山在今天的灵宝,夸父山的北边有桃林。桃林在今天的灵宝。

上图_ 八王之乱
第三,陈寅恪认为,《桃花源记》当中提到的村庄,是晋朝八王之乱后,老百姓为躲避战乱在地处山区但水源较为丰富的地方修建的村庄。而今天的灵宝市有很多类似的村庄。
第四,陈寅恪考证,檀山坞这个地方是一个地形险要但风景秀美的地方
公元417年,刘裕派出将领戴延之执行作战任务。戴延之率部经过皇天源抵达檀山坞后返回了。而陶渊明本人写的诗歌《赠羊长史》,这个“羊长史”极有可能是一位跟随刘裕作战的将领。他在执行作战的过程中经过灵宝风景秀美有桃花的地方,而这些地方的美景被陶渊明和羊长史的交往所得知。陶渊明面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所思所想,以灵宝境内的桃林桃花景色为原型,写下了《桃花源记》来表达自己的精神追求。
第五,桃花源空旷平摊的地形和皇天源的地形比较接近。
檀山坞的地形情况和《桃花源记》提到的相对复杂的地形“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得复路”描述接近。而陈寅恪认为,《桃花源记》提到的秦,是前秦而非公元前221年统一华夏的秦帝国。
通过以上的论断证据,陈寅恪认为,桃花源的原型在灵宝市。

上图_ 《苗族生活图》
桃花源在湘西说和安徽黄山说
湘西地区为桃花源原型地点的依据认为,《桃花源记》当中提到的设酒杀鸡做食为湘西地区苗族的生活习惯。因为当地的苗族群众自古以来就有对桃花桃树的崇拜。
黄山黟县为桃花源原型地点的依据认为,黄山黟县在南北朝时期归新安管辖,和陶渊明曾祖父陶侃所居住的鄱阳地区交界,而黟县刚好有一个武陵岭,为《桃花源记》当中提到的武陵。
武陵村的村民自古以来以捕鱼为生,过着非常惬意的生活。武陵村有个小溪流,沿着小溪流而上过一个山洞就能发现一处村庄,被称为“旧秦村”和“桃花源”。而这个村子保留着古代秦汉时期的口音,根据相关资料介绍,陶渊明的后代还居住在这里。

上图_ 《桃花源记》 意境图
除了上述的说法,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桃花源记》当中的桃花源并不存在,属于神话虚构的地方。
第一,桃林
桃林在古代是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体现所在,象征美丽美好、春天、爱情。
《诗经》记载: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室其家。这个桃指的是美丽的女孩。
《礼记》记载:仲春之月,始于水,桃始华。桃子象征春天。
《山海经》夸父逐日记载,夸父的拐杖最后化为桃林,象征生命的永恒。桃花源这个地方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陶渊明希望能早日平定战乱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乌托邦地点的一个重要的象征事物。

上图_ 《山海经》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
第二,光: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在神话世界当中,光是光明和希望的象征。光的背后,就是一处世外仙境桃花源。中国古代有对太阳的崇拜。《山海经》当中记载的太阳神,以及人民群众口耳相传的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等神话都是人民向往光明,追求光明,征服太阳的象征。在《桃花源记》当中,渔人穿越“光”后到达一片豁然开朗的桃花源,光在这里就体现出战乱当中充满希望的田园生活。
第三,桃花源的美好生活。
《山海经·大荒南经》当中记载了,巫载民过着非常美好的生活,不织布有衣服穿,不种地也有粮食吃。他们居住的地方是各种农作物汇聚的地方。
《山海经·海内经》西南黑水流过的地方,土地肥沃。各种谷物自然生长,春夏秋冬都能自然耕种。
陶渊明生前对《山海经》研究颇多,曾写下《读山海经十三首》,因此在《桃花源记》这个作品当中,陶渊明会不由自主的将山海经当中的要素写到《桃花源记》里面作为自己对美好生活桃花源的想象。

上图_ 桃花源记 原文
第四,《桃花源诗》当中提到的秋熟靡王税。
渔人进入的桃花源后,桃花源人热情招待渔人,对外人毫无警惕,过着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而且,根据《桃花源诗》记载,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秋天粮食成熟了,没有王税(朝廷征税)。而轻徭薄赋的时代不正是古代知识分子所想要的生活吗?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等时代,就相当接近古人心中的轻徭薄赋的美好时代。
但在古代,轻徭薄赋碰到汉文帝唐太宗这样的明君是可以做到的。但要达到没有征税,这就不可能了。但古代知识分子一直在追求这个没有赋税的精神家园,陶渊明写的桃花源就是一个没有赋税的精神家园。
陶渊明对《山海经》研究颇多,曾写下《读山海经》系列诗歌。那么,《山海经》当中提到的一系列神话要素都会出现在《桃花源记》当中。再加上桃花源是一个没有赋税征收的,在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地方。所以桃花源为虚构的神话,乌托邦这一说法也有市场。

上图_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为陶潜
综上所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原型。原型地到底在哪里,还需要进一步的考证研究。但桃花源那种田园的生活所体现的美好生活,则成为历朝历代仁人志士和知识分子所不断追求的理想目标。
作者:孙毅 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桃花源源流辨析》 梁宁森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从神话世界到乌托邦——桃花源原型研究》 张雨舟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2 22:59 , Processed in 0.00831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