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知青爱上陕北女孩,甘愿做上门女婿,生三个孩子,带回北京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25 05:21: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老知青爱上陕北女孩,甘愿做上门女婿,生三个孩子,带回北京                                                         2023-01-19 19:56                                       
                                        老知青爱上陕北女孩,甘愿做上门女婿,生三个孩子,带回北京
作者:肖寒先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在陕北插队期间,杨春辉和妹妹杨燕文出尽了风头,除了兄妹两人感情好,还是全公社的先进分子。但兄妹两人的人生却不同,妹妹杨燕文回到了北京,杨春辉则是在陕北当了上门女婿。
当时一起去陕北插队的知青,只有杨春辉一个人留了下来,在几十年的岁月里,杨春辉在陕北当了教师,日子过的也算是不错,可人生总有遗憾,那些回到北京的知青,基本上在几十年后的人生都过得不错,而自己,只够解决温饱,好在,妹妹生活的不错,还邀请自己带着一家人到北京生活。
1968年,杨春辉兄妹以及万志文等13人坐上了知青专列,这趟列车是开往陕西西安的,在13人中,有人刚从学校走出来,也有人好几年没有读书了,杨春辉便是里面年纪最大的一位,在插队的时候,刚刚过了20周岁四天时间。

一行人的目的地是延安市延长县的拓家沟,但这个村子却没有一户人家姓拓,反而都姓陈的和姓王的,全村只有二十多户一百多口人,不过村子很大,平时邻居间想串个门,都得走十几二十分钟。
拓家沟的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陈家人居住的前川,姓王的则是在后川,陈家的人出人才,据说在清朝的时候就出过一个秀才,如今的大队长叫陈金兵,在村子里的威望很高,是一个长相英俊的中年人。而王中凡是第二生产队的队长,平时总是和陈金兵抬杠,不过两人的关系很好,没事的时候就坐在一起抽旱烟。
陕北人的性格直爽,说话嗓门大,让没见过世面的知青们一度以为他们是在吵架,实则是他们平时聊天的状态,对于知青们的到来,老乡们表现的都很热情,因为人数众多,所以被分到前川和后川两地居住。

杨春辉年纪最大,和王志文等六人主到了后川,房东是王中凡,这个后村的队长,为人热情,说话很有礼貌,而且言语间一点空袭都不留,无论你说什么,他都能应答如流,当然,作为队长,肯定有一些特殊的本事,比如打算盘子,被村里人称之为“鬼手老王”,因为王中凡打算盘的速度太快,很多人还没反应过来就把账算好了。
知青们第一次住土炕,再者当时是农历十月,已经下过几场雪,为了把炕烧的暖和一些,队长王中凡带着知青们上山砍柴,这些活知青们压根就没见过,更不会干,爬个山都气喘吁吁,更别说干活了。
但王中凡可不会娇惯这些刚来插队的知识青年,明确的告诉他们:“你们现在不吃苦,能明年开春后,每个人干的活比现在要多十倍百倍,到时候你们这些细皮嫩肉的白面书生,肯定满手都是血泡,早点锻炼,要超过前川的人,让他们知道,我们后川人虽少,但都是干活的‘老把式’”。

知青们都不愿意拖后腿,怎么在雪地里上山下坡,怎么砍柴,如何打绳结,很快便学会了,回到窑洞后,大家都感觉很有成就感。
转眼间两个月过去了,知青们慢慢地适应了陕北的生活,此时的陕北又下了几场大雪,远处的山头上盖着一层厚厚的白色的礼帽,小孩子们在村里的冰面上滑冰,那些自制的陀螺在鞭子的抽打下疯狂的旋转着,似乎在表达自己的快乐。
拓家沟人少地多,老百姓不愁吃喝,冬天有白菜萝卜,还有晒干的豆角,可以做一锅陕北大烩菜,当然,白面馒头依旧是稀缺物,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老乡们才舍得吃。
知青们的待遇就不同,在第一年的时候有供应粮,老乡们又送来了陕北的特色“咸菜”,这在全国都是独一份,腌制半年,然后三蒸三晒,看着黑乎乎的样子,吃起来却非常可口。

春节过后,很快便到了阳春三月,冬天的积雪也在慢慢地融化,社员们开始擦拭农具,给牛、骡子、驴加了草料,毕竟这些牲畜,可以抵得上很多劳力,知青们摩拳擦掌,想在陕北的土地上大展风采,可他们不知道的是,种庄稼可不像识字那么简单,不仅要掌握季节,还要懂得如何播种。
这天,杨燕文跑来找哥哥杨春辉,说想跟着杨春辉一起干活,但杨春辉知道,自己没有这个权力,被分配到哪个生产队,就必须在哪个生产队,杨燕文气汹汹的走了,看着这个只有16岁的妹妹,杨春辉也是没辙,毕竟从小娇生惯养长大的,吃不了苦头。
在陈家疙瘩开坑荒地的时候,杨春辉干的最卖力,还是知青团体的组长,别看只有20岁的杨春辉年纪不大,但健硕的身体,干活的时候光着膀子,很有气势。

时光荏苒,一年又一年的重复着,到了1973年的时候,杨春辉爱上了村里的一个姑娘,这个姑娘也算是大户人家的,是队长王中凡的大女儿王雪梅,此时的王雪梅刚过18周岁,就有不少隔壁村的媒人来说亲。
王雪梅可不是一般人,因为磨得一手好豆腐,被村里人称之为“豆花姑娘”,再加上漂亮的外貌,银铃般的嗓音,是个男生都会产生好感。
对于杨春辉,王雪梅是喜欢的,除了杨春辉是城里人的身份,还有就是杨春辉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在当时很吃香,恰好这一年,杨春辉因为优异的表现,还被公社调过去当了乡长的秘书,再加上会开车,顺带着还当了司机。
王中凡知道两人的心思,为了避嫌,只要杨春辉愿意做上门女婿,他一分钱彩礼都不要,马上让两人结婚。

杨春辉思索再三,决定给父亲写信,问下同不同意自己做上门女婿,结果显而易见,是否定的,并且加上了“坚决不同意”的字样,不过此时的杨春辉顾不得那么多,他不想失去心爱的姑娘,自作主张的当了上门女婿,这也是杨春辉和父亲关系决裂的关键。
从1976年开始,陆续有知青返城,名单上赫然写着杨春辉的名字,但他知道,回到北京,自己也不会被父亲待见,索性选择留下来。
到了1977年的时候,29岁的杨春辉当上了父亲,而且还是双胞胎儿子,在儿子过完满月,妹妹杨燕文便回到了北京,临走时,把身上所有的零花钱留给了杨春辉,她知道哥哥以后的生活会很艰难,而自己回到北京,父亲肯定会给自己找一份工作。

到了1981年的时候,杨春辉再次当上父亲,而妹妹也是在这一年考上大学,并且和妹夫万志文一起考上大学的。杨春辉没想到,自己的好兄弟会在几年之后成为自己的妹夫,不过万志文这个人的人品没得说,真诚,头脑灵活,家境还不错。
从1985年开始,杨春辉一家人就到了县城生活,因为自己文化高,在县里的宣传部任职,没事的时候拿着相机拍拍照片,也算是自娱自乐。而妹妹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体制内工作,到了90年代末期,又辞掉工作,开始经商,日子过的一天比一天好,但杨春辉一直拒绝妹妹的帮助。

2004年,杨春辉退休了,儿女们也长大了,此时父亲不再了,妹妹为了让哥哥回来,特意腾出来父亲在胡同的老宅,自己则搬了出来,杨春辉也明白,在大城市生活肯定舒服,不管是孩子们的工作,还是自己养老,最终决定回去。
带着老伴以及三个孩子,杨春辉回到了北京,不过每年夏天的时候,都会和老伴回到陕北住两个月,毕竟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是有感情的。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6 21:00 , Processed in 0.00904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