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女道士暗恋一僧人,不敢明言,写下一诗表达爱意,却成为千古佳句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25 12:34:4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女道士暗恋一僧人,不敢明言,写下一诗表达爱意,却成为千古佳句                                                         2023-01-20 10:15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唐李秀兰《八至》
这首诗是唐朝女道人李秀兰所做,全诗四句,一共有二十四个字,却用了八个“至”字。我们可以把“至”理解为“最”的意思,这样整首诗的意思就比较好理解。

人世间最远的距离也是最近的距离,比如人心,比如东西南北。东与西是两个极端,他们之间的直线距离是最远的,但这种距离会随着两个点的定位不同而发生改变,可以是最远也可以是最近。
清澈的溪流,当它静止时,可以让人清楚地看到水底的鱼儿和各色的石子,似乎小溪的底部触手可及。但如果不去试探,谁也不知道它究竟有多深。如两个挚友,表面看起来亲密无间,但二人彼此都不知道自己在对方心里究竟占据怎样一个位置,这种交情就如同溪流一样,让人看不清本质,似乎很深,又似乎非常浅。
日月的光辉只有站到山峰的最高点才能看的更清楚、更明白,俗话说站的越高看得越远,其实,站的越高看的也越明白。

夫妻之间的距离是非常微妙的,毫无血缘关系的两个陌生人,因为彼此喜欢就想天天厮守,如胶似漆恨不得二人融为一体,这种亲近感没有任何人可以超越,包括父母兄弟。
但是夫妻之间一旦感情有了裂缝就无法弥补,形同陌路甚至会对对方冷酷无情。好的时候二人是彼此的唯一,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不好的时候,两人之间内心如隔山隔水遥不可及。
这首诗用八个相同的字表述了一个道理,就是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很多东西不能只看表面,天地万物互相吸引又相互排斥,是多边形的矛盾体。这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却往往被人们忽视了。

人们很少去认真体会,读到这首诗时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它唤醒了模糊意识中的真谛,所以这首诗被称为千古佳句。
唐朝女道人是有名的才女
李秀兰,也叫李冶,生于唐朝唐玄宗在位时期。那段时间民风开放唐诗兴起,在中国历史上堪称文化鼎盛时期,文豪名士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李秀兰是道人也是大文豪,她是唐朝四大才女之一,诗词优美才华横溢,在当时名气非常大。但是,她的人生之路却比较坎坷,自小就被父亲送入道观修行。父亲希望她潜心悟道,远离世俗。

因为两句诗被父亲认为长大后品行不端送入道观
李秀兰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她从小就很聪慧,尤其在文字方面很有天赋,六岁时就能做出诗词歌赋。
然而就是因为超出年龄的才华,让父亲对她的态度发生了改变。
六岁时李秀兰在院子里玩耍,她看着院中的蔷薇花不由自主感慨,吟出了两句很有深意的诗句: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
他的父亲得知此事后不仅没有夸赞女儿的文采,反而感到忧虑。这两句诗词描述了一个待嫁少女春心萌动后不能自持的心情。

父亲认为女儿这么小感情就这么丰富,这不是一个正常的女子可以有的,觉得女儿心性浮躁,将来可能会做出伤风败俗的事败坏家风,于是决定将女儿送入佛门。
因为年龄太小生活起居还需要人照顾,直到李秀兰长到十一岁时,她被送到玉真观做了女道士。
有些人生来感情细腻,向往爱情容易被打动,李秀兰就是这样的人。
尽管已经出家,她的心依然脱离不了红尘。

在道观的日子里,李秀兰潜心学习诗词没有一丝懈怠,她的文采也越来越出众。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心思也更加复杂,虽然跟着师父们每日念经,却并没有练就四大皆空的心性。
著名诗僧皎然
相比于李秀兰,皎然却是一心遁入空门,专心研究佛学的僧人。从历史记载的人物传记中可以推算出,皎然的年龄比李秀兰大二十几岁。皎然不是从小出家,他出生的家庭条件比不上李秀兰,少年时期勤奋好学,参加过科举考试,他想通过中举入朝为官,也好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但却屡考不中,失望而归。
生活穷困潦倒之际,皎然看破了红尘出家为僧,想在佛学方面有所建树。

皎然在史书上被称为诗僧、茶僧。他留下的诗词非常多,文采卓然。在茶道方面颇有研究,是世界茶文学的开创者,他在饮茶制茶上做的诗词,被称为开辟了茶道千古佳作的先河。
皎然在佛学方面也很有成就,他虽然出家为僧,但学识渊博,思想也很开阔,他善于集思广益采取百家之长,他的研究不局限在佛教,还向道教学习,吸取道家的先进理论来充盈佛学的不足。
皎然虽然是半路出家,但他的心性非常坚定,进入佛门之后,一门心思推广佛教文学,琴棋书画无所不通,他给后世留下的诗词多达近五百首。

因为出家人不能饮酒,皎然就研究了出了以茶代酒的形式,这样的形式既不缺少礼仪感,又遵守了佛家规矩。而这种饮茶的风气也因为皎然一时兴起,流传至今。
皎然游历多个地方,他广结好友,既恪守佛家规则,又不呆板保守,很得名人义士的好评。陆羽就是他的好友之一。
陆羽是中国茶道之祖,他是一名商人,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经过长期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他的作品《茶经》,是历史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有人说陆羽在茶道方面的成就很大一部分功劳来自皎然,也许是事实,但皎然并不在乎这个,两个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在一起研究自己喜欢的东西不必计较谁更高明,只有互补长短。
两人专注点不同,陆羽专攻茶道,他没有留下诗词佳作,但在茶道方面的著作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而皎然则一生都在潜心研究佛学,他更注重在佛教方面的成就。
女道人失败的恋情
李秀兰是通过陆羽认识的皎然。认识陆羽之前,李秀兰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她的心上人名叫朱放。

十六岁时李秀兰觉得道观生活很枯燥,心中烦闷。有一天她去附近河中撑船游荡,散发心情。就在这时,她遇到了朱放。
朱放想要过河,附近再没有船只,他上前询问李秀兰希望能乘她的船过河。李秀兰看到朱放眉清目秀气宇昂然就答应了。
在船上,两人边划船边聊天,不管在文学方面还是性格方面,二人都觉得非常投机,于是到岸后,两人相约下次再见。
不久后朱放又来找李秀兰。接触越多心中的爱慕就越深,不知不觉,李秀兰喜欢上了朱放。道观的律法条规束缚了李秀兰的身体但没有束缚她的心,她就像普通人家的小姑娘一样春心萌动,有了心爱的人。

朱放也很喜欢李秀兰,他经常到道观来找李秀兰,二人游山玩水,相处得非常开心。
但朱放是“韬晦奇才”,这是后来皇帝对他的评价。他的诗集《新唐书艺文志》被后世流传至今。
朱放要到朝廷去当官,临去任职时朱放和李秀兰道别,二人都非常伤感,相约来日再见。一个朝廷官员娶道姑为妻会影响到仕途,虽然离去时依依不舍,但走后就了无音信,李秀兰望眼欲穿也没有把朱放盼来。
在李秀兰伤感的日子里,她认识了陆羽。陆羽经常到道观找李秀兰,二人聊得很投机,陆羽对李秀兰也很照顾。

有段时间李秀兰生病无人照顾,陆羽就放下手头的事情天天去照顾她,这让李秀兰非常感动。二人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皎然是陆羽的朋友,他去找陆羽时遇到了李秀兰。从此后三人就成为了朋友,经常在一起吟诗作对探讨人生。
女道人喜欢上僧人被拒绝
皎然不凡的气质和他的博学多才吸引了李秀兰。在李秀兰眼中,皎然如同清风朗月,她越来越佩服他并且沉迷与他。她让自己走出了上一段失败的感情,又进入了新的感情中。
已过不惑之年的皎然怎么会看不出李秀兰小女儿的姿态,当李秀兰大胆主动的送诗给皎然表明自己的心迹时,皎然很委婉地回绝了她:
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

这四句诗将李秀兰比喻为仙女,对她的评价很高,但是皎然也表明自己禅心坚定,祝福李秀兰找到更好的归宿。
李秀兰自小多情,虽已经遁入空门依然内心波澜汹涌,她勇于追求自己所爱的人,也渴望被人爱,但最终却爱而不得。
她与朱放的爱情无疾而终,还未从打击中走出来时遇到了陆羽,这位挚友与她交心,他的真诚让李秀兰对生活又燃起了希望。
在与皎然的相处中,李秀兰被皎然的才情倾倒,几乎死寂的心又开始复苏,然而,她又一次受到了打击。虽然与皎然并没有开始,但对她来说,这种被拒绝的打击不亚于深爱后分离的伤痛。

本想表达爱意,却被传为千古佳句
经历过两次伤情,李秀兰的内心逐渐平淡下来。她接触最多的是道教,在道家学说的影响下,朦胧中产生了辩证主义的思想。
她给皎然回了一封信,就是那首《八至》。她想说事情没有绝对的,皎然不要回绝的那么肯定。她还在期盼皎然改变心境的那一天。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3 17:41 , Processed in 0.00803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