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消失的济南火车站,列车上消失的服务:重温老电影《兰兰和冬冬》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29 05:58:5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清梦 于 2023-1-29 06:00 编辑

消失的济南火车站,列车上消失的服务:重温老电影《兰兰和冬冬》                                                         2022-12-19 02:37                                       

           小时候,家里有一本绘画版的小人书《兰兰和冬冬》,讲述的是列车员郑大毛照顾兰兰和冬冬姐弟俩从上海去北京与父母团聚的故事。后来得知,《兰兰和冬冬》是一部电影,虽然电影始一时能看到,但是由于那时候喜欢坐火车、看火车,所以对这本以火车为背景的小人书也已经爱不释手了。
直到很多年以后,才从电视上看到这部影片。此时发现列车员的名字由郑大毛变成了郑大光,影片的部分细节也比小人书有所简化。
由于连环画《兰兰和冬冬》比较稀缺,无缘重温童年的记忆,只找到了一些关于《兰兰和冬冬》连环画的信息。知道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过电影连环画,江苏人民出版社和辽宁美术出版社各出过一本绘画版连环画。从画风来看,当年看的应该是辽美版的。

电影版《兰兰和冬冬》连环画

江苏版《兰兰和冬冬》连环画

辽美版《兰兰和冬冬》连环画
虽然没找到《兰兰和冬冬》连环画,不过还好找到了《兰兰和冬冬》的剧本。从剧本的情节来看,连环画应该是根据剧本改编绘制的。与剧本相比较,影片在拍摄时做了一些修改。有些修改好于原剧本,但是原剧本的有些情节被删掉,没有再现在银幕上,则让人有点小遗憾。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部影片,最令人感慨的是这部影片所承载的满满的历史感。毕竟,从影片上映的1958年算起,已经过去了64年啦!

具有儿童片风格的字幕衬底

影片一开始,姐弟俩所在的康健幼儿园的匾额上,就出现了“健”字的简化字(二简字)。其实,二简字中的许多字在五六十年代就已经在民间广泛使用了,在老电影中也比比皆是,并非个例。

上海站的检票口,姐弟俩从这里启程前往北京。这座百年老站曾经在许多影片中出现,如今,随着上海新客站的建成使用,这里已经成为上海铁路博物馆。

开往北京的列车,车厢上印有“硬席寝车”的字样,这就是硬席卧铺曾经的叫法。电影《12次列车》中也出现过“软席寝车”、“硬席寝车”、“硬席车”等。

电影《12次列车》剧照

电影《12次列车》剧照



列车员郑大光告诉冬冬,晚上叔叔帮你们把靠背撑起来。当年的硬卧车,白天可以把中铺放下来作为靠背,可以说是有效地利用了有限的空间。70年代以后生产的车型中铺就不再是这种构造了。

汽笛长鸣,火车开动。那时还是蒸汽机车的时代。经过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和动车组几个时代,蒸汽机车已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了。





列车员郑大光来到列车广播室,广播员小陶正在选唱片。广播室的扩音设备还是电子管的,唱片则是黑胶的。

这张图上的黑胶唱片更清楚。

姐弟俩饭后在吃水果,列车员在收拾餐具。茶桌上的硬壳文件夹里装订的是连环画,这项服务也不知消失多少年了。那时在车上用餐,除了去餐车,就只有自带食物了。70年代以后为了方便旅客用餐才陆续出现了铝餐盒、纸餐盒、泡沫餐盒,解决了旅客在车厢内用餐问题。

硬座车厢,木制的座椅。

冬冬被路过的军人吸引到了他们乘坐的车厢。官兵着55式军服,士兵戴船形帽。船形帽在我军的历史上只存在了短暂的3年,1958年5月上映的《兰兰和冬冬》成为为数不多的记录下这段珍贵影像的故事影片之一。

儿子小时候从电视上看这部剧时,说那时的香蕉真小。不比不知道,不仅是香蕉,还有其他的水果、蔬菜等等,真的是比以前大得太多!

又是一个今非昔比,天安门城楼前稀少的车辆和行人。文革以前天安门城楼只在节日时才挂上毛主席画像。

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姐弟俩的爸爸是工程师,但是这似乎并不是他调到北京工作得很充分的理由。在原剧本和连环画里,爸爸在石油工业部工作,不久前刚从甘肃回来,如果不是工作忙,应该先回上海去接姐弟俩的。这倒让我想起了电影《创业》中的一句台词:“石油工业开会坐末排的日子结束了,该我们施展一番了。”如果导演能预见到不久将要开始的大庆油田石油会战,或许就不会把爸爸的工作单位由石油工业部改为北京市建筑工程局了吧?

图为到京后两位列车员带孩子们找到的北京市建筑工程局。至今还记得连环画里是去了石油工业部。





如果觉得上面几图的火车头不一样,千万不要以为是穿帮了。那时的牵引机车是分段行驶的。不仅“铁路警察各管一段”,铁路的机车也是如此哦!

列车驶进南京站。这里的南京站就是后来的南京西站,位于南京市下关,曾是沪宁线的起点和终点站。在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以前,列车要在这里拆分后通过轮渡运至对岸的浦口站。听老爸讲,列车过江要花个把小时。所以长江大桥的建成真的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40年前去南京,被南京站的旅馆介绍处介绍到了浦口的一家旅馆。每天早出晚归都要乘船过江,有幸天天都欣赏到长江大桥的晨景和夜景,也见识了下关和浦口。最新消息说,南京西站即将改建成南京铁路博物馆了。



两节车厢隔窗相望,是火车轮渡的独特景观。林榛饰演的胖女人不停嘴地吃这吃那,最终患病被中途送下了火车。影片只描写了胖女人患病,把被抬上救护车的情节给略去了。

在渡轮上,列车长和列车员正焦急地商量如何找到因帮助上错车的抱孩子妇女而掉乘的姐弟俩。

在渡轮将要启航时,郑大光跳下列车跑到岸上。

渡轮驶离码头。

在南京站站长的帮助下,郑大光带领姐弟俩乘港务局的汽艇赶往浦口,追赶即将启动的列车。

浦口车站,如今的网红打卡地。站台上的售货车似乎也已成为了过去时?

有惊无险地赶上列车。看了这段情节,很钦佩老作家杜宣的功力。

列车进入夜间行驶。

安静的车厢。中铺都已由靠背变成了卧铺。

车厢门的玻璃上能看到“硬席卧车”的字样。说好的“寝车”呢?软卧、硬卧的叫法大概就是在这样的过渡中逐渐确定下来的吧?

列车驶入济南站。和上海北站、南京西站、浦口站的命运不同,济南站的拆除让人唏嘘不已。

妈妈走进坐落在前门的北京站。虽然妈妈作为儿科医生救治患儿天经地义,但是因此而放弃接站多少有些牵强。



即将抵达终点站时,列车员都要清扫车厢,清理物品。图为郑大光正在收回公共茶杯。

北京站的钟楼。

旅客走出车站。这座百年老建筑于1959年新的北京站建成使用后停用,60年代改造成铁道部科技馆,后来归属北京铁路局改建成"北京铁路职工俱乐部"、北京铁路文化宫。70年代为修建地铁让路,以钟楼为中心作了“镜面对称平移",建筑外观仍保存了历史原貌。如今是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馆。





1955年9月开业的北京市百货公司王府井百货商店,1968年7月改为北京市百货大楼。由于爸爸妈妈耽误了接站,两位列车员放弃了看梅兰芳京剧,送姐弟俩回家,途中路过这里。

全家团圆,影片在姐弟俩的再见中结束。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2-1 07:27 , Processed in 0.00852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