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6-12-25
- 最后登录
- 2024-11-30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19368
- 精华
- 0
- 帖子
- 5611
|
卖菜女工李素文:从副委员长跌落后创业,最后选择月薪200当劳模 2023-01-02 16:34
2016年的一个温暖的午后,沈阳市某个平凡的小区正沉浸在惬意宁静之中。不过,一群人大包小包带着摄影器材的到来打破了这份宁静。
这些人来自沈阳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之所以前来,是为了采访一位老人。
这位老人戴着眼镜,一头银发,饱经世事的面容挂着慈爱而祥和的笑意,述说着沧桑的皱纹使她的气质愈发脱俗,任谁都不由自主地油然而生一股敬爱之意。
可是,光看外貌的话,她不过是在沈阳随处可见的普通老人,为何电视台的摄制组要专程来采访她呢?
李素文
原来,这位老人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沈阳人耳熟能详的全国劳动模范,因为电视台要做一期相关节目而接受了采访摄制的请求。
不过,这并不是这位老人一生最荣耀的头衔。
曾经,她一度被选举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从中央回到基层后,她作为普通工人重新为自己赢得赞誉。
她的名字,叫李素文。
01、青春燃烧
1933年阴历的三月初九,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郭庄子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迎来了一个新生命。
李素文
作为第一个孩子,她被珍而重之地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李素文。
李素文的父母共育有两男两女四个孩子,她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
在解放前的华北农村,像素文这样的农民家庭的孩子,即使到了上学的年龄,也没法像今天的小朋友那样走进学校——因为贫困像块磐石一样压在人民的头上。
乐亭是老革命根据地之一,15岁的李素文便参加了儿童团,还担任了儿童团长。
18岁那年,她硬是通过考试,进入了小学四年级读书,并在这个学校一直念到小学毕业。
通过扫盲、识字、学文化,这个农家的女孩成为了当时少有的(以总人口论)的知识女性。
1954年,年仅21岁的李素文迎来了自己的爱情——她和同乡的李延新结了婚。
同一年,她被选为村里初级合作社的副社长,因为表现突出,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不过,因为丈夫远在沈阳工作,为了解决夫妻两地分居问题,不致相思之苦,李素文向组织申请,调到沈阳市工作。
这一调,让李素文开启了命运的一次重大的转折。
调来沈阳的李素文先是在沈河区小东门杂品门市部当售货员,后来又调入南塔商店第二门市部。
因为工作努力,认真负责,总是热情、耐心地接待顾客,李素文迅速成为了沈阳居民眼中的“明星”。
别看卖菜说起来像是个简单的活计,但在堪堪达到温饱水平的五十年代,这门职业与其说是卖菜,不如说是“重要物资管理兼物流调配”。
毕竟物资是有限的,但吃菜是刚需。卖菜的地方少,要买菜的人多,那场面比现在的什么电子产品新品发布会热闹多了。
所以,光是靠杆秤不足以应对快速工业化时期市民们对效率的需要,那时的卖菜工人还掌握了一门“一把抓”的绝技,也就是掂量掂量,就能知道手里的菜几斤几两。
年轻的李素文
李素文是“一把抓”的好手。即使到今天,自己满头银发了,每次去买菜,掂量掂量还能准确报出手里的瓜果蔬菜的重量,和敏锐的电子秤不相上下。
不过,光是“人形电子秤”还不是李素文受沈阳人欢迎的理由,她最受人尊敬的地方在于热心。
一位老大娘身体有病,想吃饺子,李素文带着绞好的肉馅登门拜访,还特意包好了饺子,煮熟后之后端给老大娘。
这是孝顺女儿干的事,无论如何也轮不到一个商店售货员,可是李素文就是这么做了。
一位顾客生了孩子,丈夫不在家,因为新生儿没户口不能买供应的副食品,李素文就跑到派出所给人家报户口。
这是孩子的爸爸要干的事,可是,李素文帮人家干了。
一个汽车司机因为出车忙,商店关门没有买上过春节的猪肉,李素文知道了,记下他家的地址。
为了给这位司机送肉,她晚上住在了商店,大年初一一大早,她就让值班的售货员割了二斤肉送到这位素不相识的司机家里。
一位独臂的残疾人来门市部买鞋,卖菜的李素文会立马跑出柜台,蹲在地上,给他脱鞋,换鞋,系好鞋带。
三年困难时期,李素文家里没菜吃,她们商店卖完菜后剩下一个菜底子,商店领导说,我做主卖给你。
李素文说:“我们家不属于这个供应点,我不能买,不能占这个居民区的便宜。”
李素文的这类故事太多了,今天听起来像是童话。
现如今的社会里,人们大概会把热心当作是一种“多管闲事”,或者直接嗤之以鼻。
但是不妨想一想,究竟是怎样一种原因才塑造了我们如今的认知。
02、砥砺前行
李素文不是唯一一个把“为人民服务”身体力行的人。
不过,因为喜欢钻研,擅长学习,在当时喜欢塑造典型和榜样的风尚下,李素文被沈阳人民自发地推举为“学习毛主席著作模范”,脱颖而出。
那几年,李素文不断参加各种各样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会议:区里的、市里的、青年系统的、财贸系统的、妇联系统的、本省的、外省的……她常常在会议之间“飞来飞去”。
不过,无论怎么飞,改变不了的,是她对自己本职工作的敬业,还有骨子里的善良与热心。
1958年,李素文被评选为沈阳市的劳动模范和辽宁省的劳动模范。第二年又被评选为全国劳动模范。
她还收到了毛主席的请柬,受邀来到北京参加了建国十周年的国庆观礼。此后不久便又来首都,参加了“全国群英会”。
1963年,李素文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年年底,她和辽宁省代表团一起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第三届全国人大。
大会第一次会议从1964年12月21日举行到次年1月4日,李素文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和多位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一起坐在主席台上。
第三届全国人大部分代表
能和这么多中央首长一起开会,商讨国家大事,这是李素文做梦也没想过的事情。更让她心潮澎湃,是第一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
那是李素文永生难忘的一天——1964年12月26日,大会的间隙,敬爱的周总理拉李素文走到毛主席身边,向毛主席介绍道:
“她叫李素文,是沈阳市的售货员,学习主席思想卖菜做得很好。”
听了周总理的介绍,毛主席打量了李素文一番,随即握住她的手,对她说:“谢谢你呀!”
不过李素文却一句话也没能说出来——因为太过激动,她光顾着流眼泪了。
《人民日报》在头版显著的位置登载了毛主席接见人民代表的大照片。
照片里的主席正和另一位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尉凤英握手,旁边站着的,有些放不开地低头看着毛主席的手的,就是李素文。
后来有人曾好奇地问李素文:“你为什么不是端详毛主席的面部,而是看着毛主席的手呢?当时想什么呢?”
李素文的回答是这样的:
“我想,我马上就要和毛主席握手了,我激动得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一个卖菜的营业员,今天竟站在全国人民敬仰的伟大领袖毛泽东身边!我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当时我看着毛主席的手,主要是怕错过了和他老人家握手的机会。”
李素文就是这样一个朴素、单纯而可爱的人。
左一李素文
随着李素文的事迹影响越来越大,她个人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劳动模范、“五好”职工标兵、“三八红旗手”等各种荣誉接踵而至,还有各种以她为主题的画册、书籍相继出版。
《人民日报》还专门在头版头条为她发表了一篇题为《永葆革命的青春》的社论,这在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辽宁日报》还为李素文写了一句评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事迹,被群众誉为‘巧理千家务,温暖万人心’的红色营业员。”
事实上,这些名誉、关注、宣传和赞美,都没有使李素文改变自己的本色。不如说,因为受到了激励,她变得愈发积极努力地工作和学习。
不过李素文当时并未意料到的是,她“为革命卖一辈子菜”的心愿已难以实现了。
03、当选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69年4月,李素文作为九大代表,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
1975年,她被选举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一下子成为了党的最高领导机关的成员,成为高层领导干部之一,这可把勤恳朴实的李素文吓坏了。
她本是一个普通的售货员,自己的职责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可现在她当官了,而且是大官。
辽宁省的领导们在欢送李素文去北京的时候,她发自内心地说:
“我的文化水平低,觉悟也不高,不要叫我做那么重要的工作,不要叫我当那么大的干部。我怎么能当那么大的干部呢?我也不敢去呀,我也不能去呀!可是大家都说副委员长是全国人民选的,你不去不是违背人民的意愿吗?我只好说去,干不好再回来卖菜。”
怀抱着这样的信念,李素文硬着头皮,忐忑不安地来到了首都。
在北京,李素文住的是半截二层小楼,还配有警卫员、秘书、厨师、服务员、司机等,可以说不愧为高层干部等级的高规格待遇、
然而,种种优待,对朴素了大半辈子的李素文来说却相当难以适应,她很不情愿当这个大官。
每当要外出,就搞得惊天动地,让很多人忙活,这使得爱为他人着想的李素文非常愧疚。为了不打扰别人,她尽量少出门或干脆不出门。
来到了北京,可李素文的爱人李延新与孩子还在沈阳,一家三口分居两地。
而她的工资关系依然是在沈阳的原单位,每月六十二元。丈夫每月还会邮给她五十元,但因为首都的开销相当之大,她还是月月兜里空空。
因为拮据的经济状况,那时她最怕家乡来人,有一个月,家乡来了四五拨人,结果到了月底,只好天天大葱抹大酱。
贵为副委员长的李素文,迫于囊中羞涩,每次出国访问、参加外事活动的时候,连“行头”也置办不起,只好到对外友协去借皮箱和衣服,访问回来再原物归还给人家。
也无怪乎1974年春节前,李素文给父母写信说:“过去每年春节我都寄点钱给你们,今年不寄了,不是女儿当了大官忘了你们,我真是没钱呀,请你们原谅吧。”
不过,日子过得清贫,对李素文来说并不算什么。反倒是无处不在的特权和福利,让她觉得无福消受。
在沈阳的时候,每逢节假日,李素文都会常常回原单位卖菜,并不会因为自己忙碌于开会或者作报告而有所改变。
这不仅是她的坚持,也是她奉行“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践行与学习主席的教导的体现,更是她人生智慧的一大来源。
到了北京,李素文依然还想坚持这个传统。
她请副委员长兼北京市委书记吴德给她在北京找个卖菜的地方。吴德很快就为她找到了西单菜市场,李素文很高兴,可是,警卫说为了安全得坐车去。
李素文想:“坐着轿车去卖菜,那不纯粹是出洋相吗?”
于是,她借来工作人员的自行车,骑车去西单菜市场卖菜。当时李素文住在钓鱼台国宾馆后边的花园村,离西单很远。
骑着骑着,她心里越发感觉不对劲:怎么一路上一个红灯也没碰到过呢?向后一看发现秘书、警卫更是全程骑车跟随。
一问之下,李素文才知道,这是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特意安排的。李素文对他们说:“你们可别这样,这叫我不安心了。”
北京市委书记吴德
这样的生活,李素文过得既不习惯,也不愉快。后来她年纪大了以后,每次午夜梦回,也从没有梦到过那段时期的生活,反而常常梦到当劳模时的事。
脱离了实际生活和工作,在文化理论和知识储备上十分欠缺,这使得李素文处理高层的政治事务的时候显得更加力不从心。
04、不忘初心
后来李素文从中央降到基层,但对她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如释重负的事。
她的内心深处,依然还是那个敬业又热心的卖菜姑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劳动模范。
1978年7月,组织上安排她到沈阳糖果厂劳动锻炼。
已经45岁的李素文变成了一名普通工人,但却没有丝毫不适应的感觉,在糖果厂,在劳动当中,她仿佛又找回了从前的自己。
虽然下放糖果厂之前,有人曾找李素文谈话说:“你去了能干多少干多少,没有定额,不影响你的工资晋级。”
但从小就争强好胜的李素文并不打算做“工资小偷”。
她每天都在流水线上加班加点地干,决心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而她也有信心,依靠自己的劳动来再次赢得人们的尊重。她包的糖又快又好,经常被拿去当展样。
当时,市总工会一位干部天天上班看见李素文,回去就说:“你看人家李素文,每天骑车上班美滋滋的,你看人家劳模精神不倒。”
李素文的人缘依然很好,无论在单位,还是走在路上,都有许多关心她的人特意来问候和鼓励,千方百计地帮她解决各种困难——大到住房,小到有病住院,都有人热心关照。
而这些善良的人们,依然会亲切地称呼李素文为“小李子”、“素文”、“大姐”。
李素文在糖果厂骑车上下班,经常有陌生人追上来,冬天说:“多穿点,别感冒了”,夏天说:“注意安全,别骑太快了。”
生活在这种友好的氛围中,李素文常常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只好在工作上加倍努力来回报这些善意。
下放五年后,因为在工厂干得好,李素文被提拔为糖果厂副厂长,主管经营,这个任命,是经过中央书记处讨论批准的。
1988年,李素文被任命为供销公司副经理,沈阳市委还特意派了一位常委,专程去北京向中央汇报对李素文的使用安排情况。
就这样,李素文干到1989年到龄退休。一直到前些年,许多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途径沈阳时,都会特意接见或者看望她。
退休以后的李素文还想继续发光发热,又留在厂里做顾问。1997年,跟随改革开放的大浪潮,她还创业开办了一家高科技产品专卖店。
关了公司以后,她还与一批劳模一起去北运河做环境保护工作。
虽然劳动强度对一个老年人来说已经太过勉强,月薪也不过200元,不过李素文却乐在其中——能为沈阳人民做一点贡献,她就感觉自己的付出是有价值的。
小结
李素文对自己的一生总结了三句话:“当劳模辛辛苦苦,当干部坎坎坷坷,当老百姓快快乐乐”。
关于李素文的故事,在沈阳老一辈的人当中,或许算人尽皆知。毕竟一个卖菜的售货员,一度身居高位,又再度成为普通劳动者的人生经历,实在太过传奇。
不过,谁也不能否认,李素文被那段青春燃烧的岁月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信仰,已经融合进她的骨髓,成为她人格魅力的一部分。
大概,这就是李素文能始终保持乐观开朗和积极向上的心态的原因。
而李素文自己,比起在中央做领导人,也还是更爱在劳模的队伍当中做一个辛苦却快乐的劳动者。
如今,李素文老人仍然健在。虽然身体不算很好,但精神头却一如既往。
我们也希望,老人能一直快快乐乐、平平安安,幸福地在她曾燃烧青春的土地上安度晚年。
参考文献:
[1]王灵书.劳动者李素文的传奇人生[J].兰台内外,2014(05).
[2]王灵书.惶惑与坚守——劳动者李素文的传奇人生[J].名人传记,2013(05).
[3]郑雄.李素文:一个“卖菜大嫂”的人间天上[J].名人传记,2010(05).
[4]王德兴.追新明星李素文[J].中国社会导刊,2000(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