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49|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秦琼父子都是小说顶级名将,如果秦彝参与排名,至少高出儿子五位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2-7 14:47:1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秦琼父子都是小说顶级名将,如果秦彝参与排名,至少高出儿子五位                                                         2023-02-07 08:48                                       

          看到标题“秦琼父子都是顶级小说家,如果秦弈参加排行榜,至少比他儿子高五位”,不知道熟悉隋唐小说的朋友有没有会同意老乐的观点。因为秦琼在小说中的主角地位并不在于他的勇敢,而是在于他的综合素质——在武侠评论方面,秦琼在各个版本的英雄排名中都处于较低的位置;在谋略上,秦叔宝虽然是“智勇福”三将中智慧的代表(罗成代表勇,程咬金代表福),但秦琼比起徐茂公这样的军师差多了;至于智勇双全的素质,罗成也比秦琼高。但秦琼的性格和忠义,在隋唐小说中是独树一帜的。这种为朋友牺牲一切的精神是其他角色无法比拟的。甚至可以说,所有的传统历史小说中,没有一个有秦琼的。

这样的“好二哥”,值得交往,值得托付。
也正是因为如此,秦琼在隋唐英雄榜上的排名不应该太高,否则就有点太“完美”了,所以他可以排在“十八侠”或“《四强十三侠》最后一个中产,已经是一个大英雄最好的定位了。不过,也正是因为秦琼的影响,书迷们对秦琼的父亲、祖父和后人的感情更加深了。因此,小说中秦琼的儿子秦怀玉,虽然功绩远不如父亲,却成了唐太宗的女婿。相比之下,只有秦琼的父亲,南陈马鸣关的统帅秦毅,一生辛勤耕耘,鲜血洒沙场。因此,在着重介绍秦弈的作品中,他在勇猛方面的地位获得了更多的“补偿”。
可即便如此,秦弈真的会比秦琼高五位吗?

按照秦琼是第十六豪杰的标准,说秦弈排第十一个争议不大,但是如果考虑到秦琼“第十三豪杰”的称号,秦弈可以和杨林并列,排第八?这真的很有可能。毕竟杨林年轻的时候,最敬重的猛将就是秦弈。杀了对手之后,他还收藏了自己的虎头金枪金甲留作纪念。杨林这么看他,秦弈肯定排在前十之外吧?不过,得到杨林的认可,并不代表他就可以和杨林打成平手。秦琼也很被杨林看重。他没有因此而提高排名吧?
所以,秦逸排在第八位,还是要以他与杨林的对决结果为准。在正传中,这段往事并没有被夸大太多,但在衍生作品中,不管是《陈隋演义》还是《大隋唐》,只要杨林都是隋朝争夺东西方的主要内容,必然少不了杨林夫妇的身影。

秦弈巅峰之战。可见,在老一辈名将中,他们二人都是顶尖角色的代表,已经可见秦弈的地位。至于细节,最“像”的故事是秦义拔枪刺树,拔枪时,杨林趁机挥出蛟龙棍,结果了马明观司令的性命。
这种设定虽然看起来比较戏剧化,但实际上比较低级和幼稚。因为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我们平时的战斗中,每当遇到这种家伙离手的尴尬,大家的第一反应,或者说本能,应该就是赶紧逃吧?谁与架在树上的铁栏杆较量?不过小说之所以这么设定,也是为了凸显秦弈和杨林实力确实不相上下,想要打败对手,就必须要有一点点运气。如此看来,说秦弈起码能排第八,至少比秦琼高五段,岂不是胡说八道?

以上内容,基本上是对隋唐系列作品中与秦弈相关的一个概括介绍。综合比较,他应该算是“秦家将”中最厉害的一个。当然,这些人和事仅限于小说,且不论秦琼的父亲在历史上被称为秦哀,单纯从小说的描述来看,秦弈过去的身份是比较“混乱”的。应该说他现在的大纲是经过后世无数艺术家的无数个版本的梳理修改后形成的,因为在♬中说秦夷是北齐大将,而《说唐》更是令人困惑。第一,说秦懿是北齐人,后来说他是南陈将军,可见作者自己也说不过去。所以,虽然我们今天看到的秦弈与秦琼和历史无关,但合理的改编其实也算是给秦琼这个大英雄一个“交代”。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3-2-7 14:48:02 |只看该作者

秦琼和程咬金年龄不算大,为什么他们在贾柳楼结义中排名第2第4?

秦琼和程咬金年龄不算大,为什么他们在贾柳楼结义中排名第2第4?                                                         2023-02-07 08:48                                       

         市场上著名的隋唐,老乐歪批短长。看到标题“秦琼和程咬金年龄不大,为何在贾六楼结拜兄弟中排名第二和第四”,熟悉和喜欢隋唐英雄小说故事的朋友们,有没有想过类似的问题之前??或者有的朋友可能觉得这根本就不是问题吧?评书里的结拜兄弟毕竟是虚构的,都是按照小说人物的年龄排序的。这值得讨论吗?或许对于其他小说来说,可能没有太大的讨论余地,但在隋唐系列中,确实值得一谈。
要想讨论这个话题,首先得弄清楚贾六楼兄弟公认的顺序。各个版本,不管是三十六友还是四十六友,不管后来人物怎么排,前五名基本没有变化:老大是魏征,二哥是秦琼,徐茂公为老三,程咬金为老四,单雄信称五爷。不过,在很多版本的故事中,秦琼的年龄都不是很大。

他称徐茂公、单雄信为兄,很多时候并不谦虚。那么,为什么在大家的印象中,秦琼已经成为了贾六楼兄弟中的二哥,程咬金被称为“四哥”呢?
其实之所以有这样的排名,主要是因为秦琼作为“山东英雄”的代表,称呼他为二哥,这是一种传统的尊称。因为在民间故事艺术中,由于武松形象带来的巨大成功,武二郎在评书体系中有着非比寻常的地位,而武松本来就是山东的英雄人物,所以在当地人的眼中人们,“二郎”的地位本来就高于其他英雄。虽然按照历史朝代的背景来看,秦琼是唐朝的,武松是宋朝的,但是秦琼的艺术形象晚于武松,大家推崇二郎秦也是理所当然的。大家对伍二郎的推崇也是基于此。

所以,在秦琼参加贾六楼结拜之前,秦二哥的名声就非常好。为了找到更合理的解释,作者将秦安这个老管家、秦琼的“启蒙师傅”,当成了秦琼的大哥,秦琼二哥的称呼也就情有可原了。以至于在贾六楼他们结拜兄弟的时候,虽然很多功臣都比秦琼年长,但是按照惯例,他们还是尊称秦琼为“二哥”。
秦琼的命令解释的还算顺利,但是程咬金四哥的身份有那么特殊吗?他的情况和秦琼真的不一样,因为在标准的《隋唐演义》原著小说里,并没有贾六楼结拜的设定。不过,程咬金和秦琼从小就认识,倒是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据此,在大家的印象中,程咬金似乎比秦琼还要年轻,但是哪部小说不可能明确的写下来,程咬金比秦琼小几岁,至多程一郎叫“太平郎哥””。

由此可见,这并不能证明程咬金比秦琼年轻,比单雄信年长吧?毕竟在原文《隋唐演义》中,程咬金称尤俊达为大哥,而尤俊达在贾六楼兄弟中充其量也算是个地位高手,倒是排在四哥程咬金之上。.降低。所以,程咬金的哥哥排名,肯定和年龄没有关系。
这与它有什么关系?老乐私下认为,这是受隋唐英雄故事逐渐演变,情节越来越丰富的影响。因为在这个系列小说的早期作品中,《秦王词话》是比较有代表性的。那本书直接从唐朝的建立说起。秦琼和程咬金出场的时候,已经是瓦岗名将了。没有介绍他们的创业历程。然后,以隋唐为背景的《隋唐演义》中,虽然有秦琼和程咬金的更年轻的故事,但并没有提到所谓的大结拜。

熟悉的隋唐故事的主线。但不管怎么变,瓦岗四大名人成为大唐开国四功臣始终是这一系列小说的设定,而这四大能人就是魏征、秦琼、徐茂公还有程咬金。虽然单雄信和王伯当在瓦岗的地位不亚于秦琼和程咬金,但作为唐朝的“敌人”,他们终究无法成为小说真正的主人公。另外,洛城虽然在小说中比较火,但也不像那四个人那样是历史上的真人。
所以,根据这些情况,不难发现,在所谓的贾六楼结拜兄弟中,排在前四的是魏征、秦琼、徐茂公和程咬金。而秦琼肯定是其次,魏征是一个历史地位大于小说的名人。排在第一位比较合理。与徐茂公相比,程咬金只能算是“老四”。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23-2-7 14:49:46 |只看该作者

秦琼三鞭换两锏,收下尉迟恭,秦怀玉学父亲三鞭换两锏,丢了性命

秦琼三鞭换两锏,收下尉迟恭,秦怀玉学父亲三鞭换两锏,丢了性命                                                         2023-02-07 08:48                                       

         市井名牌隋唐,老乐歪歪正反批右派错误的。跟大家说说隋唐系列小说中一个很有特点的人物,秦琼之子秦怀玉。熟悉隋唐故事的人,一定对秦怀玉这个名字不陌生。虽然他不是史书记载的秦琼后裔,但在市井文化中,唐朝女婿秦怀玉是秦琼的继承人,但他不像他的父亲,都能成为小说的主角。因为说起他们这一代,先有罗统,后有薛仁贵,秦怀玉不知不觉就成了配角,但毕竟是将军,有这样一个一流的父亲,所以秦怀玉是在系列中。在故事里,总是少不了,只是他的角色有点“悲剧”。综合来说,他就是顶级球星的基石。
因此,在不同版本的小说中,秦怀玉的结局也大不相同。最倒霉的是罗通死后,秦怀玉受不了刺激发了疯,最没用的结局就是被苏海算计死了。

然而,如果系统地梳理一下秦怀玉的故事,老乐却意外地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巧合,那就是他父亲那一代经典的“三鞭两槌”的段子也出现在了他的身上。
其实,秦琼三鞭换两狼牙棒的故事只是一个概念性的内容。也因为隋唐版本不同,这个故事显得扑朔迷离。更普遍接受的说法是,秦琼服侍刘五洲是为了投降。曾与唐朝为敌的名将尉迟恭与他约定“文斗”,即比谁强,败者必须心甘情愿投降,以免两虎之间发生不必要的争斗.具体比喻就是,他们各自使出自己擅长的武器,用尽全力去砸碎一块巨石。结果,秦琼双臂挥动两把狼牙棒,一下子砸碎了巨石,而尉迟恭手中只有一根鞭子,直接砸碎了巨石。

打了三下,才把石头打碎。从这一点来看,尉迟恭似乎有些吃亏了,不过秦琼安慰他说,他是同时使出两根狼牙棒,尉迟恭在单鞭的力量上本来就处于劣势,所以威力三鞭破巨石,相当于自己的两根狼牙棒。这让尉迟恭深信不疑,最终投降大唐。
这只是一句民间俗语“三鞭换两狼牙棒”。纵然挥舞双狼牙棒看起来更加威猛沉重,但论威压,却远不及尉迟恭单鞭抽打巨石。这说明秦琼实力更强,用这个故事来证明秦琼和尉迟恭势均力敌,似乎也不太有说服力。但不管怎么说,秦琼凭借着自己的两根狼牙棒换来了三根鞭子,收服了一位名将,这已经是世人公认的了。

可到了自己的儿子秦怀玉身上,三鞭打两狼牙棒,只能白白送了一条命。至于秦怀玉的故事,其实并不是一部作品的内容。正如老乐刚才所说,这是我个人翻阅了不同版本的隋唐小说后得出的结论。详情如下:《混唐后传》中,秦怀玉作为大唐开山先锋,遭遇敌方大元帅苏宝通,两人正面交锋。最终,秦怀玉动了心思,提出了与苏海的砸三鞭的文学比喻。一般来说,这种设定多体现在评书小说中的猛将对决,比如李元霸和裴元庆,李元霸和罗士信就是这样打过对方的,打对方的情况很少见鞭子。秦怀玉鞭打苏海的时候,他就已经想好了,他先动手。一旦三鞭打不过苏海,他就会立刻撤退。

果然,苏海上当了,老实说,他被秦怀玉连打了三下,还没来得及还手,秦王妃立马就败回了原阵。愤怒的苏海想再战,秦怀玉没有出来,然后薛仁贵跟苏海打起来,不小心丢了一刀,薛丁山出世,打败了苏海等等。但不管怎样,在《混唐后传》,秦怀玉还是欠苏海“三鞭”的。
结果,秦怀玉在还清了债,而且还是用两把狼牙棒还了,以自己的性命为代价。现在大家对这个故事都比较熟悉了。背景还是苏宝童和秦怀玉打得难解难分。结果,苏海坏了眼力。他借口秦怀玉身后的黄金狼牙棒太过惹眼,就算赢了也赢不了。吴,然后带领着秦怀玉得意洋洋的介绍着这传家宝狼牙棒。苏海假装崇拜秦琼,想借一对狼牙棒上吊。

秦怀玉老老实实把两根狼牙棒递了过去,苏海却拿着狼牙棒跑了。这让秦女婿生气了,对着苏海追了上去。苏宝童趁着秦怀玉急着要狼牙棒,还没来得及防御,转身就把狼牙棒扔了过去,正好将秦怀玉撞下马。
应该说,《说唐》里的秦怀玉被设计的有点过于直白了,《混唐》里的描述和天上的两人完全不一样。欠下“三鞭”的秦怀玉虽然有些对不起秦琼清正廉洁的名声,但他却以生命为代价,换了“两把狼牙棒”,是不是也让秦琼这个名将名扬天下?他在小说中的“智慧”,看起来是不是太呆板了?那么,喜欢隋唐故事的小伙伴们,你们更欣赏哪个版本的秦怀玉呢?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地板
发表于 2023-2-7 14:51:40 |只看该作者

秦琼危难之际,向五位瓦岗兄弟求救,他们却用一字,伤害秦琼自尊

            秦琼危难之际,向五位瓦岗兄弟求救,他们却用一字,伤害秦琼自尊                                                         2023-02-07 08:48                                       
                                        著名的隋唐市井经典,老乐歪门邪道批右和错误的。继续结合隋唐戏曲故事,和你聊聊与隋唐英雄有关的故事。《打登州》是京剧中非常经典的一出戏。故事的大致内容是,秦琼被杨林俘虏带到登州后,瓦岗兄弟想出了一个妙计,救出秦琼,打败靠山王。老乐还找来一首老马唱段,分享给大家。
然而,京剧的故事与我们平时所熟悉的并不一样。隋唐在说书上是不同的。书中秦琼在登州闹事的故事,主要是秦琼为了替哥哥背锅,谎称自己是程咬金,去找杨林。伪装被揭穿后,秦琼忽悠杨林,说自己定下的破案时间太紧了,没办法。

杨林对秦琼的解释很是满意,更加欣赏秦叔宝的英雄气概,干脆收为养子。
在京剧舞台上,这些内容都不存在,那就是杨林擒秦琼,瓦岗山群雄化装潜入登州城,准备救二哥。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故事的设计还是很有意思的——第一个在台上见到秦琼的人是伪装成算命先生的军师徐茂公。秦琼认得他,但他只能假装和秦琼混淆。当被问到他是不是“毛公”时,徐毛公打断说他不知道怎么看病,你们大佬“呼吸风”是病(相当于今天的感冒),得看病.秦琼只能说出自己的名字。说完“穷”字,徐茂公说:“你穷吗?

我也不富!”反正不管秦琼怎么说,他都不认识他,然后就跑了。
看到徐茂公这个样子,秦琼大概猜到他是来救自己的,可是他们该怎么办呢?就在秦琼琢磨的时候,尤俊达假扮卖马人出现在台上。秦琼一喊出“你”二字,尤俊达立马话锋一转,说他只卖马不卖牛,秦琼只能自我介绍,而尤俊达和刚才的徐俊石一样,说“你穷?谁有钱?”然后他也离开了。秦琼见尤俊达这样说自己,即便知道她是来救他的,心里还是难受。
秦琼还没回过神来,单雄信就出现在了台上。他在“卖膏药”。

秦琼刚叫了一声“雄心”,单雄心马上就说药里有“心”,就是药好用的意思。第四个是卖字画的罗成。秦琼称他为表弟,罗成说他的画是“被陷害的”。老五程咬金卖烧饼。秦琼叫他“幺津”,他立马说,他的烧饼不管多重。总之,这五个瓦岗兄弟都跟秦琼玩“谐音梗”,但他们不认识二哥,一听到秦琼报名,立马用“琼”字嘲讽他穷。这么一折腾,秦琼虽然知道是兄弟们故意设计的,而且也知道不少瓦岗好汉都来了,所以底气更足了。可是,对于任何一个被叫五遍三遍的“可怜”的人来说,他的自尊心能不受到伤害吗?

当然,这只是京剧中一种特殊的戏剧表演形式,只是为了让观众有更多的乐趣。这样的表演过后,接下来就是精彩的武术表演了。靠山王杨林一个个交手,最后还是靠着罗成摆脱神通,打败强敌,救出秦琼,一出场就完了。
通过老乐的几句话,不知道大家是否觉得这部京剧名作值得一看呢?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京剧可能离我们很远,看起来没什么吸引力,但是如果你真正完整地欣赏一部京剧,你也能感受到这门传统艺术的巨大魅力,你会慢慢的慢慢明白为什么叫京剧“中华国粹”。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5#
发表于 2023-2-7 14:54:10 |只看该作者
            秦琼三挡杨林,九战魏文通,斗天下第八第九不败,全靠诸葛亮谋略                                                         2023-02-07 08:48                                       
                                        原来秦琼三挡杨林,九战魏文通,天下第八、九战不败。看到标题“秦琼三挡杨林,九战魏文通,战天下八九不败,多亏了诸葛亮的绝活”,熟悉隋唐故事的朋友们会不会觉得有点困惑?因为在《说唐》里面,确实有秦琼三挡杨林,魏文通战九的故事,但是跟诸葛亮有什么关系呢?
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个精彩的小说故事,就是秦琼在贾六楼与群雄结拜后不久,就被杨林召回了邓州,因为当时秦琼的公开身份是还是隋朝的官使刚刚得到靠山王的赏识,被封为第十三太保。

不过,贾六楼的弟兄,多半都是绿林好汉。他们迅速举起了造反的大旗,将秦琼的名字写在了联盟名单上。如此一来,秦琼就不可能再继续和杨林旭交手了,只能立刻逃走。
就这样,杨林拼命的追着秦琼。秦琼虽然论武功和实力都不如杨林,但杨林毕竟是天下第八功臣,秦琼也差得远了。山王终究是爱惜秦叔宝的才干,不甘绝情,想要劝说秦琼回心转意,这是靠谱的。秦琼这才说出真相,大骂杨林是杀父仇人。老杨林这才下定决心对付自己的“干儿子”,可是已经来不及了。秦琼跑到河对岸,遇上杨琳琳对峙一夜,射杀隋朝士兵不少。

杨林只能下令,等天亮再出手。这给了秦琼逃跑的时间。这个故事就是《三挡杨林》的大致内容。
秦琼摆脱杨林的追捕后,来到潼关。天下第九将魏文通负责镇守潼关。他见到秦琼的时候,并不知道秦琼已经和杨林分手了,但对十三太保还是很尊重的,安排吃喝,十分恭敬。秦琼走后,杨林追至潼关,魏文通因“失职”险些被靠山王斩首。秦琼当然不是魏文通的对手,只能边打边退。逃跑的路上虽然也看到了他的兄弟们,但他们只负责给秦琼提供船只,并没有帮忙。

一方面是有金嘉彤焕等人的缘故,不可能是魏文通的对手。另一方面,小说中明确表示,徐茂公并没有让他们帮忙。好名字。由此看来,所谓的“九战”只是一个虚数。并不是说秦琼真的和魏文通交手过九次,也不是说战争打了九个回合。
不过说了这么多,哪里有秦琼向诸葛亮学艺的内容呢?其实,当年秦琼与杨林隔河对峙时,秦叔宝原本只带了九支箭,但为了自保,还是派给了隋军。杨林下令还击,别看秦琼的武功不如杨林和魏文通,但面对从河对岸射来的那一簇箭矢,他还是可以用自己的拳头。

狼牙棒叫刁玲。不但保住了性命,还得到了更多的箭矢。由此可见,这不就是草船借箭的效果吗?所以,说秦琼能够立于不败之地,是靠着诸葛亮的谋略,不为过吧?
当然,有几点需要说明一下。首先,草船借箭的故事虽然发生在三国时代,但真正的历史并不是诸葛亮的谋略,而是孙权的主意。其次,对于这个故事本身,以靠山杨林的经验,不计算乱箭不仅不会杀死秦琼,反而会“赐敌”,未免有些牵强。可是没办法,谁让秦琼当主角的?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6#
发表于 2023-2-7 14:55:57 |只看该作者
            秦琼发配因祸得福,却因为一件事得不到满足,对罗家父子略感失望                                                         2023-02-07 08:48                                       
                                        原本秦琼的婚姻是因祸得福,只是因为有一点不满足,他对罗家父子有些失望。看到标题“秦琼的婚姻是因祸得福,却因为一件事不满足,对罗家父子略感失望”,熟悉隋唐英雄小说故事的朋友们唐朝,你觉得老乐是在胡说八道吗?毕竟,洛成是秦琼的表哥,而洛依是秦琼的舅舅。这样的父子就是英雄,像秦琼这样的英雄,应该是互相同情的。以秦叔宝的性格和行为,在婚姻陷入困境之际,与姑姑的表弟重逢,虽然难免有依赖别人的感觉,但也没有必要因为自己的心愿没有如愿而对洛家父子失望吧?更何况洛义是北平王,秦琼在舅舅身边,就算不能谈风雨,也没有什么不满足的吧?
真有这么一件事,让洛依对自己的侄子不满,让洛成对他的表哥耍心眼,让秦琼对他们父子俩很失望。这件事是秦琼要回家看望母亲。

也许有些人会觉得不可思议。秦琼毕竟是个孝子,出走多年。回家报平安是人之常情。为什么洛依和洛程不同意秦琼的做法,还要用手段阻挠呢?这一点在《隋唐演义》中有清楚的解释:
首先,对于洛义,他非常看重秦琼这个自己的家族,一心提拔这位将军来帮助自己。毕竟以秦琼的天赋,有这孩子做得力助手,胜过很多外人。所以,洛依并不想轻易放过秦琼。更何况,秦琼身份特殊,能够了结生命官司。通俗点说,如果不是他一个人在北平,秦琼也被正常分配,别说能进屋,也不至于挨打受罪,每天都能吃饱饭,甚至运气好还想早点出院回家探亲?这是不是有点期待已久?看得出来,洛依对秦琼的想法很不满意,而洛依的态度,秦琼也能理解。虽然他很想家,但他从来不敢在舅舅面前提起这些事。

所以,秦琼为了达到目的,只能通过表妹罗成的帮助,向自己的母亲,也就是秦琼的姑姑求情,让自己有机会回家。可问题是,罗成在《隋唐演义》第一次见到秦琼的时候,设定的年龄只有十一岁。尽管他有实力,有能力,但他仍然是个孩子。童心未泯的罗少宝只想让表哥陪自己练武,根本不想让表哥离开自己。所以,不管秦琼跟罗成说了多少遍,他都求他转告老太太自己要回家了。洛丞丞表面上应付了,实际上并没有在意,因为这个聪明的孩子知道,一旦跟妈妈说了,表哥就走了,说不定连自己都回不来了。
就这样,秦琼在北平宫呆了大半年。当然,这段时间,他每天都给罗成递枪递狼牙棒,互相切磋武功,枪法也进步不少。但是他想家,想妈妈,所以他没有心情去享受这些东西。

眼看自己走的希望渺茫,不禁有些郁闷,喝了一次酒后,在墙上写了一首打油诗。诗句简单直白,却是“此地虽美,思乡心切”。这种内容。洛依看到这首诗之后,顿时感到很是不满。秦琼“弄脏”墙壁是次要的,主要问题是表达对秦琼乡愁的不满。原因,之前已经说过了,总之,洛依觉得秦琼不懂得阿谀,父子之间的关系也因此变得紧张尴尬。直到这时,秦琼的姑姑北平公主才知道自己侄儿的心思。虽然她也舍不得秦琼,可是她也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侄儿受委屈。毅同意了,让秦琼回家了。事后,北平王写了一封推荐信给当地的侍卫和护卫,让秦琼有机会继续报效国家,追逐仕途。秦琼从此有了更多的奇遇,开启了更加精彩的英雄故事。
这样的故事和细致的设定,虽然看起来有些不起眼,但这样的处理恰恰是这本小说的精彩点《隋唐演义》,类似于秦琼吹牛射箭,靠罗成撑场面等等.,都体现出秦琼作为一个正常人的情绪,不仅没有损害形象,反而更加合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秦琼和洛依的“小冲突”不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看到的人或事吗?一个企业得到超级人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留不住人才的心。领导者不愿意放手,甚至不满意,这是人的天性。同样,如果秦琼是那种只想安逸的普通人,在叔叔的保护下,他可以登上顶峰,在北平府过上富足的生活,而不管家乡的妻儿,他怎样才能过上精彩的生活呢?你自己呢?所以,虽然秦琼和洛依的故事是虚构的,但和现实中的我们相比,却又显得那么真实和自然——如果你能坐下,你会是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7#
发表于 2023-2-7 14:58:45 |只看该作者
            秦琼发配因祸得福,却因为一件事得不到满足,对罗家父子略感失望                                                         2023-02-07 08:48                                       
                                        原本秦琼的婚姻是因祸得福,只是因为有一点不满足,他对罗家父子有些失望。看到标题“秦琼的婚姻是因祸得福,却因为一件事不满足,对罗家父子略感失望”,熟悉隋唐英雄小说故事的朋友们唐朝,你觉得老乐是在胡说八道吗?毕竟,洛成是秦琼的表哥,而洛依是秦琼的舅舅。这样的父子就是英雄,像秦琼这样的英雄,应该是互相同情的。以秦叔宝的性格和行为,在婚姻陷入困境之际,与姑姑的表弟重逢,虽然难免有依赖别人的感觉,但也没有必要因为自己的心愿没有如愿而对洛家父子失望吧?更何况洛义是北平王,秦琼在舅舅身边,就算不能谈风雨,也没有什么不满足的吧?
真有这么一件事,让洛依对自己的侄子不满,让洛成对他的表哥耍心眼,让秦琼对他们父子俩很失望。这件事是秦琼要回家看望母亲。

也许有些人会觉得不可思议。秦琼毕竟是个孝子,出走多年。回家报平安是人之常情。为什么洛依和洛程不同意秦琼的做法,还要用手段阻挠呢?这一点在《隋唐演义》中有清楚的解释:
首先,对于洛义,他非常看重秦琼这个自己的家族,一心提拔这位将军来帮助自己。毕竟以秦琼的天赋,有这孩子做得力助手,胜过很多外人。所以,洛依并不想轻易放过秦琼。更何况,秦琼身份特殊,能够了结生命官司。通俗点说,如果不是他一个人在北平,秦琼也被正常分配,别说能进屋,也不至于挨打受罪,每天都能吃饱饭,甚至运气好还想早点出院回家探亲?这是不是有点期待已久?看得出来,洛依对秦琼的想法很不满意,而洛依的态度,秦琼也能理解。虽然他很想家,但他从来不敢在舅舅面前提起这些事。

所以,秦琼为了达到目的,只能通过表妹罗成的帮助,向自己的母亲,也就是秦琼的姑姑求情,让自己有机会回家。可问题是,罗成在《隋唐演义》第一次见到秦琼的时候,设定的年龄只有十一岁。尽管他有实力,有能力,但他仍然是个孩子。童心未泯的罗少宝只想让表哥陪自己练武,根本不想让表哥离开自己。所以,不管秦琼跟罗成说了多少遍,他都求他转告老太太自己要回家了。洛丞丞表面上应付了,实际上并没有在意,因为这个聪明的孩子知道,一旦跟妈妈说了,表哥就走了,说不定连自己都回不来了。
就这样,秦琼在北平宫呆了大半年。当然,这段时间,他每天都给罗成递枪递狼牙棒,互相切磋武功,枪法也进步不少。但是他想家,想妈妈,所以他没有心情去享受这些东西。

眼看自己走的希望渺茫,不禁有些郁闷,喝了一次酒后,在墙上写了一首打油诗。诗句简单直白,却是“此地虽美,思乡心切”。这种内容。洛依看到这首诗之后,顿时感到很是不满。秦琼“弄脏”墙壁是次要的,主要问题是表达对秦琼乡愁的不满。原因,之前已经说过了,总之,洛依觉得秦琼不懂得阿谀,父子之间的关系也因此变得紧张尴尬。直到这时,秦琼的姑姑北平公主才知道自己侄儿的心思。虽然她也舍不得秦琼,可是她也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侄儿受委屈。毅同意了,让秦琼回家了。事后,北平王写了一封推荐信给当地的侍卫和护卫,让秦琼有机会继续报效国家,追逐仕途。秦琼从此有了更多的奇遇,开启了更加精彩的英雄故事。
这样的故事和细致的设定,虽然看起来有些不起眼,但这样的处理恰恰是这本小说的精彩点《隋唐演义》,类似于秦琼吹牛射箭,靠罗成撑场面等等.,都体现出秦琼作为一个正常人的情绪,不仅没有损害形象,反而更加合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秦琼和洛依的“小冲突”不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看到的人或事吗?一个企业得到超级人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留不住人才的心。领导者不愿意放手,甚至不满意,这是人的天性。同样,如果秦琼是那种只想安逸的普通人,在叔叔的保护下,他可以登上顶峰,在北平府过上富足的生活,而不管家乡的妻儿,他怎样才能过上精彩的生活呢?你自己呢?所以,虽然秦琼和洛依的故事是虚构的,但和现实中的我们相比,却又显得那么真实和自然——如果你能坐下,你会是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30 11:07 , Processed in 0.01392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