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3年重病老人被抬到银行取钱猝死,家属大闹银行,结局一再反转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2-23 03:57:5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013年重病老人被抬到银行取钱猝死,家属大闹银行,结局一再反转                                                         2023-02-23 01:34                                       

            2013年9月27日,广东高州农村信用社大堂,一位已经死亡的老人停放在大厅,一堆人大厅里烧纸钱,哭闹,要求银行为父亲的死亡负责。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一、父亲重病,儿子到银行取钱被拒
2013年广东高州,一位70岁的老人邓锦芳突发中风,不能动也不能说话,就这样躺在床上由孩子们轮流照顾着。
为老人治病,据说家里为此已经花了15万元。
兄弟几个知道父亲有一本存折,存放着老人这辈子的积蓄,决定把钱取出来给老人治病。
2013年9月27日上午8点多,小儿子邓汉林带上了父亲的身份证、自己的身份证、户口本和存折,来到了当地高州农信社大路坡分社,想把父亲存折里的3万块钱取出来(邓汉林自己的预估数字)。
从资料上来看,邓汉林带的东西可谓是非常齐全了,想来他也知道来银行办事,资料带多一点准没错,省得还要多跑几次。

可是邓汉林万万没想到,即使自己把资料带得这样齐全,还是被银行工作人员给拒绝了,理由是他不是邓锦芳本人,所以不能取钱。
银行出于为存款人资金安全考虑,不是本人到场不给取钱,倒也算是尽职尽责。
被拒绝后,邓汉林就向银行工作人员解释了自己家里的特殊情况,父亲重病躺在床上,连路都走不了,实在无法亲自到现场取钱。
另一方面,邓汉林拿来的父亲是二代身份证,上面的名字是邓锦芳,而父亲一代身份证上面的名字是邓锦方,两个名字有出入。

银行工作人员让他到村委会开一个证明,证明“邓锦芳”和“邓锦方”为同一人。

银行这一要求并不过分,名字都不一样,谁也不敢给你取钱啊。
邓汉林二话没说就赶回了村里,开出了证明。
可等邓汉林拿着村里出具的证明来到银行,工作人员又要他去派出所出具证明,加盖派出所的印章。

邓汉林一听心里很不舒服,既然还要派出所证明,那为什么第一次银行工作人员不说清楚,还要让自己多跑一次。
不过既然这是银行规定,邓汉林也没说什么,转身去了派出所开证明,以配合银行要求。
当邓汉林拿着村委会、派出所证明来到银行,让他更气愤的事发生了。

银行工作人员接过邓汉林提交的各类证明后,让他等一下,这一等就是十多分钟过去了。
然后工作人员告诉邓汉林:“可以了,你父亲的名字改好了。”
邓汉林一听这回答有点懵,自己是来取钱的,又不是来给父亲改名字的啊。
他问工作人员:“我取的钱呢?”
工作人员问:“你父亲没有过来?”
邓汉林再次告知自己父亲重病在床,无法亲自到银行。
工作人员问:“那你要取多少钱。”
在得知邓汉林要取3万来块的时候,工作人员脸色就变了,冲他发起了脾气。
说好的顾客是上帝,怎么自己跑了三次没取到钱,自己都没发脾气,银行工作人员还发起脾气了呢?
邓汉林一肚子火,可是想到钱还在银行手里,为了早点拿到钱,他再次忍下了心中的怒火,客客气气地向对方解释着自己家里的特殊情况,急需要钱治病救人。
没想到银行工作人员直接甩出一句话:“你不会去借钱啊?贷款去治你老爸呀。”
我自己的钱放你们银行不让我取,还让我去借钱,这是什么强盗逻辑?

之后银行工作人员还是以本人没到场,不可以取钱为由拒绝了邓汉林的取钱要求,态度恶劣地对他说:“你可以把针头拉了,用车把人拉过来,给我照个相就可以拿钱了。”
相信听到银行工作人员这样的话,但凡是个人都会气不打一处来。
可是俗话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为了早点取到钱,少惹点是非,邓汉林再次忍下火下,回了家。
二、抬人到银行,老父亲猝死
3万块钱对于很多农村家庭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邓汉林回家,和兄弟们商量了一下,决定听从工作人员的要求,用家里的双轮木板车把父亲拉到银行取钱。
一路上,邓汉林怕躺在木板车的上父亲出什么问题,还专门叫上几个亲戚朋友帮忙护送,照顾好木板车的父亲。
就这样,一行人推着口不能言,体不能动的老父亲颠簸着来到了农信社。
按理说自己按银行要求排除万难,把年迈不能动的老父亲拉到银行了,银行方面应该马上办理了。
可没想到,大堂经理远远看到邓汉林他们过来,就直接走出来把人拦在了门外,不让他们进去。

双方因此发生了争执,我按你的要求办的,你现在凭什么不让我进去办业务?
好在邓汉林这边人多,大堂经理也不占理,自然挡不住他们。
一行人最终还是进了银行。
本想着,现在一切都符合银行要求了,应该可以顺顺利利拿到钱了。
进了银行,一行人又被要求等待,等了一会,邓汉林发现躺在车上的老父亲身体出现异常,连忙查看,而银行工作人员似乎也发现老人不对劲了,忙把钱取给了邓汉林。
可这时老人已经猝死,救命钱变成了遗产。
邓家人愤怒了,如果不是银行如此不停的刁难,父亲不用被这样来回折腾,就不会猝死,于是开始大闹银行,要求银行赔偿。
相信看到这里,很多人都会有种义愤填膺的感觉,如果真如邓汉林所说,那银行就真的太欺负人了。
可事实真是如此吗?随着调查的深入,真相开始出现反转。
三、真相反转
为了弄清真相,记者前往银行调取了银行的监控记录,展现出来的却是另一个真相。
监控显示,2013年9月27日当天早上 8:46分,邓汉林第一次到银行,与他随行的还有一位中年女子,不知道是不是邓汉林的妻子。

因为老人的存折是没有密码的,加上身份证和名字对不上,银行工作人员自然不敢把钱就这样取给邓汉林,当时就让他去村委会和派出所开具证明。
请注意,银行工作人员这里是一次性告诉邓汉林要同时去村委会和派出所开具证明,而不是分了两次,这与邓汉林所说不一致。
而且监控显示邓汉林当时并没有告知银行工作人员父亲重病,就默默离开了。
9:33分,邓汉林第二来到银行,同时带来了派出所的村委会的证明。

工作人员根据这次资料,修改了邓汉林父亲名字,但因为是没有密码的存折,本人未到场,仍然拒绝了邓汉林的取款要求。
从监控上来看,银行工作人员并没人说出让邓汉林把父亲针头拔了,拉来银行类似的话语。
但是当时的大堂经理确实说过让邓汉林去贷款治病的话。

而且银行方面一直强调邓汉林从头到尾,都没有说过自己父亲重病到什么程度,所以就以为老人生病,但没到无法走动的情形,自然要求老人到场。
从银行方面来看,这样也能杜绝别人假借老人名字取钱,保障顾客的资金安全。
可是银行方面也承认是自己沟通不够,应该多问一下家属老人重病到什么程序,对于重病在床的老人,银行是有上门服务的项目的, 这是银行的疏忽。
从监控来看,当天早上10:58分,邓汉林等人拉着老人第三次来到银行,并没有出现邓汉林所说有人阻止他们进入银行的情况。

11:04分的时候,工作人员已经把老人存折里的2万多元取给了邓汉林,整个过程用时6分钟。
也并没有出现邓汉林所说银行工作人员故意拖延时间的情况。

按理说,虽然过程有些波折,总共花费的时间从8:46到11:04分,2个多小时的时间最终拿到钱,这件事也就过去了。
可是没想到,取款成功后,老人的家属并没有离开,他们要求银行赔偿1万多元的误工费。
银行拒绝后,家属开始不停拍打银行玻璃,与工作人员争论。
工作人员没有理会家属的吵闹,没一会,家属走了出去,留老人一人躺在营业厅,躺在木板车上的老人变得越来越虚弱。

见此情况,银行员工连忙拨打120电话,让医院派急救车前来抢救老人。
没想到当医院急救车赶来后,家属用单车、摩托车堵住路口,不让急救车进入。

救人要紧,无奈之下,医生先后三次步行到银行,准备救治老人,再次遭到家属拒绝。

甚至指着医生骂,如果医生要救人,他们就要打医生。
这一点也由当时在场的医生亲口证明。

医生和急救车只得暂时离开。
可是随着老人身体越来越虚弱,银行工作人员再次拔打了急救电话。
12:40分,高州市新垌镇卫生院再次派出急救车,这已经是第二次派出急救车去银行救人了。
这一次医生终于可以到营业厅救治老人了,结果发现老人已经没了呼吸、心跳,瞳孔也放大了。

12:51分,老人永远离开了人世。
眼看老人在银行离世,家属更是开始吵闹,觉得银行必须对他们进行赔偿,于是向农村信用社提出了三个非常离谱的赔偿条件:
1、赔偿40万。
2、要求让老人土葬。
3、要大堂经理陪葬。
这样的条件,银行自然不可能答应,家属阻挠救治也是导致老人离世的重要原因,银行怎么可能进行赔偿。
被拒绝后,老人家属就把老人遗体放在银行大厅里,然后开始在旁边烧纸钱各种吵闹,已经严重影响了银行的正常工作。
银行派出人员与家属进行谈判,毕竟人确实是在银行离世,最终出于人道主义,银行方面决定给予家属13万元安慰金。
双方就此达成了一致协议。
同时银行也对当时的分社主任和大堂经理两人进行了停职调查处份,当班柜员也进行了待岗调查处理。
整个事件才算完结。
面对之后的采访,当时的信用社主任说老人当时离世,在场的家属没有一个哭的。

而当他们拿到银行当场交付的13万元时,都显得很高兴。
看到这,事情真相到底如何,老人的离世到底是因为银行故意刁难,还是家属的原因造成的,相信每个人都已经有了自己心里的答案。
其实根据相关规定,对于因老弱病残、出国、意外事件等特殊原因无法办理须由持卡人本人亲自办理业务的特殊客户,银行都开有绿色通道,必要时可提供上门服务。

在本次事件中,银行工作人员没有仔细问清老人生病的情况,没能及时提供上门服务业务,为老人及家属解决问题,确实有一定的工作失误。
可再仔细回看事情,急救车前来救治,家属阻拦,甚至威胁说要打医生,导致老人不能得到及时救治,难道家属就没有任何责任了吗?
如果医生当时抢救回了老人,抬回家后,一个中风躺在床上口不能言,也无法行动的老人对哪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个负担。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是老人这样的离世方法却让人感觉唏嘘。
你觉得这件事到底是谁的责任?欢迎评论区留言。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7 20:25 , Processed in 0.00815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