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杜牧与黄庭坚的《清明》诗有何不同,兼谈唐宋诗的特色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4-4 07:10:1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杜牧与黄庭坚的《清明》诗有何不同,兼谈唐宋诗的特色                                                       

2023-03-27 16:18                                       

      关于唐诗与宋诗的比较,从南宋到近代八百余年间,各家各派争论不休,都有自己的观点,往往厚此薄彼。其实,唐诗与宋诗各有千秋,别具特色。今天,我们不妨以杜牧和黄庭坚的《清明》为例,从内容情感与艺术手法方面分析与比较他们诗作的特点,兼谈唐宋诗的不同特色。

时代变迁,“清明”依旧
《清明》诗虽题材相同,可是抒情内容不同:杜诗重在情韵,黄诗意在说理
杜牧是晚唐著名诗人,也是唐人七绝高手。他的诗歌清新俊爽、情韵绵邈。《清明》这首七言绝句脍炙人口,短短四句诗,显示了唐诗特有的艺术魅力。其诗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清明》诗,杜牧是从游子行人的角度来写清明节的所见所感。清明本是人们外出踏青郊游赏春扫墓的时节,每逢佳节倍思亲,此时此刻背井离乡、远行在外的行人自然是满怀愁绪。然而,天公又不作美,细雨纷飞,使人倍增伤感。
诗人杜牧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一种远离故土思念亲人的惆怅顿时涌上了心头。羁旅之愁与思乡之情交织,而纷纷细雨又打湿了衣襟。到何处去避避雨、歇歇脚呢?到何处去消解心中的愁闷呢?“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人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酒家,正四处张望之际,远远地走来了个小牧童,于是诗人赶紧借问“何处有酒家”?牧童以动作代替回答,抬手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淅淅沥沥的小雨、来来往往的行人、借问与回答的颇具戏剧性的一幕,构成了一幅清明烟雨的动态图画,蕴含着韵味悠长的羁旅之愁与思乡之情。
时世变迁,“清明”依旧。同是写清明,在北宋中期的诗人黄庭坚笔下,又别是一番景象。其诗云: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垄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这首《清明》诗,黄庭坚在描写清明时节的自然景物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引发对人生的思考与议论。
清明佳节,郊外的桃花、李花争相开放,生机盎然。田野荒垄之上,累累坟墓错杂其间,由清明时节的景物引发了对亡人的哀思与愁绪。清明正值初春,万象更新,春雷在天边涌动,春雨也滋润着草木,郊外原野上的草木长得很柔嫩。

清明佳节,郊外的桃花、李花争相开放,草木长得很柔嫩
紧接着,诗人由自然景物转到人生的感悟。由墓前祭果想到了人的生存方式,想到了人生不同的价值取向:“人乞祭余骄妾妇”是指春秋战国时有个齐人好逸恶劳而又庸俗虚荣,每日游荡于东郭墓间乞食祭品。回到家里却谎称是富贵人家请他喝酒,剔牙摸腹,骄其妻妾。
而“士甘焚死不公侯”是指介之推为春秋时期晋文公的侍臣,随其流亡在外十九年,忠心耿耿,曾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文公饱腹。回国之后,文公封赏随从,大者封邑,小者赐爵。介之推却不求利禄,与其母归隐于山林。晋文公几度派人要他下山,给他封侯,但他死活不从。于是文公下令烧山想把他逼出来,结果他抱树而死。文公悔恨不已,遂令寒食禁火来怀念他。

介之推不求利禄,最后被晋文公烧死
诗中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方式和价值取向,引发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议论。齐人丑行,势必贻笑大方,而介之推的高风亮节,则垂范千古。可是时光流逝,历史无情。千载之后,面对满眼蓬蒿,又有谁知你是贤还是愚呢?诗的结尾看似消极却蕴含深意,诗人这种等贤愚,同生死的感叹,是对自己失意被贬的不满,更是对高尚正直的人格操守的坚持。
《清明》两首诗的艺术手法不同
清明这一传统节日表达的主题意义永远是生者对生活的美好眷念和对消逝的生命无限哀思和缅怀。然而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杜牧与黄庭坚的两首《清明》诗却有不同之处:
01.杜诗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触景感怀,韵味悠长
杜牧这首诗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前两句围绕清明,一句景“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句情“路上行人欲断魂”,触景感怀,情景交融,互相生发,营造出一种凄迷纷乱的景况。诗歌的后两句一问一答,呼应紧凑,在“问路酒家”这一动作的背后,诗人心中的那份期盼呼之欲出。以“牧童遥指杏花村”诗句结尾,看来酒家是有的,就在前方远处那杏花掩映之中,读者和行人似乎得到了答案,但是却又不尽然。

诗歌就在此时戛然而止,可谓是似结非结,情韵绵邈,韵味悠长。整首诗笔势收放自如,情感起伏错落,在有限的篇幅内,形成“幅短神遥” 的艺术魅力。
02.黄诗运用移步换景、体物移情的手法,注重炼字炼句、用典贴切的艺术技巧
黄庭坚这首《清明》诗中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描绘了天地生机盎然和原野愁情笼罩的两种景象。“桃李笑”、“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诗句展示了清明时节,桃李盛开,春雷万钧,万物惊醒,春雨绵绵,一派生机盎然的自然图画。而“荒冢只生愁”、“满眼蓬蒿共一丘”写出了一眼望去,蓬蒿丛生,凄清冷寒的荒冢之景,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象在视觉上形成冷暖色彩的强烈冲击,同时运用体物移情的手法,将乐景与哀景的场面变换跳跃,看似无序其实有着诗人的巧思安排,使文义含蓄,引人思索感慨。
黄诗还注重炼字炼句,如“佳节清明桃李笑”中的“笑”字用得十分巧妙, “笑”指盛开之意,把桃李拟人化,使之更具情态,诗中借“笑”字描绘了清明时节,万物生机勃勃的景象。

“笑”指盛开之意,把桃李拟人化
而“野田荒垄只生愁”的“只”是一个虚字,解释为“只有”,没有其它。说明野田荒芜之处,埋葬着死者的荒冢,周围只笼罩着愁思,令人凄寒。注重炼字炼句,强化了诗中自然景象的对比效果。

野田荒垄只生愁
黄诗用典自然贴切。诗中颈联“人乞祭余骄妾妇”用的是《孟子》中的一个寓言,讲的是齐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反而在其妻妾面前夸耀有富人请他喝酒。“士甘焚死不公侯”用的是《左传》中的一个典故,志士介子推不贪公侯富贵,宁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人生两种不同的生存方式与价值取向在诗中形成对比,引出尾联的议论,自然严谨,恰到好处。
《清明》两首诗反映了唐诗与宋诗的不同特色
其一、唐诗重情韵,宋诗尚理趣
唐诗重情韵,是因为情潜存于内心,一触即发,不需要思虑而得,是一种自然流露,如行云流水,浑然而天成。宋诗尚理趣,须得深思冥索,多方探求,引发人生的感受与体悟。
杜牧《清明》诗中不仅感受到了路上行人触景伤情的愁绪,看到了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图画,更体验到了唐诗的一种自然流露,意在言外的心境,情韵绵邈,韵味悠长。
清明本就易使人缅怀逝去亲友,而蒙蒙烟雨中又添一层愁绪,“欲断魂”三字准确刻画了行人的惆怅迷茫的心境,很自然地诗人想找个酒家歇脚避雨,暖暖身子,排遣愁绪,于是末二句出现了行人与牧童问答的一幕。“遥指”两字无声胜有声,牧童用动作回答了行人的疑问。诗在此处,戛然而止。不难想象,顺着牧童的手指,在那或盛开或飘落的杏花林深处,一个小村落斜插着酒旗,飘着酒香,行人该是如何欣喜,急趋杏花村,细斟杏花酒,满身的湿意与疲惫在酒香中淡淡地隐去。
黄庭坚的《清明》诗则由自然之景转到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此诗作于黄庭坚晚年贬谪宜州时期,经过北宋新旧党争的政治风波,此时的山谷老人已是世事洞明。新党打着护法的旗号,陷害打击异己力量,元祐党人一贬再贬,正直之士或流放或死亡。诗人漫步郊外,看着累累坟墓,想着自己的人生遭遇,不免感慨万千。诗人以清明扫墓联想到人的生死问题,引发对人生的思索。这是一种历尽人世沧桑后的凄凉与沉郁,令人感慨不已。
其二、唐诗丰腴,宋诗瘦劲
唐诗重在意兴抒情,充满深情远韵,显得丰腴;而宋诗讲究精巧构思,注重炼字炼句,用典贴切,故而显得瘦劲。
杜牧《清明》诗中蕴含深情远韵,显得丰腴。杜诗中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首句“雨纷纷”是“清明时节”的“景”,次句“欲断魂”乃是“路上行人”的“情”,“情”与“景”的交融,便自然构成了哀恸凄怆的诗境,末尾又宕开二句,诗人绘就了一幅栩栩如生、别具情韵的“问酒牧童图”,自然轻灵,有深情远韵,显得丰腴。
黄庭坚《清明》诗中精妙构思,用典贴切,故而显得瘦劲。黄诗中运用移步换景、体物移情的艺术手法,将清明时节天地生机盎然和田野愁情笼罩的自然景象与场面变换跳跃,由自然景物转到人生的感悟,看似无序其实有着诗人的精妙构思。颈联巧用典故,讲述了猥琐卑下,毫无人格尊严之人和弃高官厚禄,隐居山中誓死捍卫志向之人。两种人物不同的生存方式与人生价值观形成鲜明的对比,自然引出尾联对人生的思考与议论。诗中仅一联用典,自然贴切,构思巧妙又切合“清明”主题,故而显得瘦劲。
结语:
时世变迁,“清明”依旧,清明这一传统节日表达的主题意义永远是生者对生活的美好眷念和对消逝的生命无限哀思和缅怀。杜牧与黄庭坚的《清明》诗,都是写清明时节的所见所感,可是在抒情内容上各有不同,反映了唐诗重情韵,宋诗尚理趣的特色。在艺术手法上,杜诗运用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诗中蕴含深情远韵,而黄诗运用移步换景、体物移情的艺术手法,构思精妙,用典贴切,反映了唐诗丰腴,宋诗瘦劲的特色。
唐宋诗历来有纷争,好恶取舍因人不同。杜牧与黄庭坚二人的《清明》诗恰好说明唐诗与宋诗各有特色,厚此薄彼,大可不必。正如“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唐诗如同啖荔枝,一颗入口,则甘芳盈颊;宋诗如食橄榄,初觉生涩,而回味隽永。”近人缪钺对唐宋诗的评价,形象生动,准确精妙。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4 11:49 , Processed in 0.01155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