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没有陈晓旭,林黛玉永远都是模糊的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4-12 00:44:2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没有陈晓旭,林黛玉永远都是模糊的                          2023-04-11 13:37                                       

           有没有发现,曹雪芹对《红楼梦》中人物的塑造都是丰满的,尤其是外貌上,一般都要对眉目以及脸型身段做细致的描写。

他写薛宝钗,
脸若银盘,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
他写迎春,
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他写探春,
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
为啥单单到了《红楼梦》第一大美人林黛玉身上,开始吝啬起笔墨起来。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相比较于别人的“实态”外貌描写,林黛玉太过于“抽象”了。
蒋勋说,曹雪芹对林黛玉的“不写实”,是有意为之,因为她是仙女一样的人,就是要有一种不是世间人物的飘忽感。

张爱玲写《红楼梦魇》时也说,林黛玉具体长什么样子,原著并没有交代。
但是林黛玉绝对是极美的,曹公写道“黛玉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她一哭,花鸟同悲;混世魔王薛蟠见到林黛玉的第一眼,差点“酥倒”;

这种超凡脱俗的美,实在是人间难寻。
真的想说,如果没有陈晓旭,恐怕林黛玉永远都是模糊的,是她把曹雪芹都无法描述出来的美,呈现在我们面前。
01 美人在骨不在皮

其实陈晓旭从一开始并没被导演王扶林看好,觉得她不够美,相比较之下,同为林黛玉候选人的张蕾,是个出了名的美人。

还有因为颜值太高,导演主动给她加戏的胡泽红。

导演曾经问陈晓旭,如果不演林黛玉,她想演什么角色?
陈晓旭斩钉截铁地说,我不是在演林黛玉,我就是林黛玉,如果我不演,观众也会以为林黛玉去演别人了。
后来导演王扶林在接受采访时说,
别人是在演林黛玉,而陈晓旭不是用演的,演是演不出来那个味儿的。
02 她和林黛玉是同一种人
我想之所以陈晓旭能把林黛玉演活,除了外表,
更多的是一种灵魂的契合。
陈晓旭对林黛玉的了解,已经到了非常高的层次。
她在北大演讲中提到,
其实《红楼梦》可以说是一部佛经,它写了人生的苦、空、无常。它的主题其实全在好了歌里面。人的一生,好到极致了也就是一个了……”

对于黛玉的理解,她说:
我欣赏林黛玉,其实她是看破的一个人……如果让我来续写《红楼梦》后四十回的话,林黛玉的结局,绝不会带着怨恨和遗憾离开人世。

对于林黛玉的结局,其实张爱玲也说过类似的观点,《红楼梦》中300多个人物,只有林黛玉是觉悟了的。
中秋团圆之夜,贾府的中秋宴极尽奢华,热闹非常,又是唱戏又是赏月。但是林黛玉跟湘云对诗时,却说了一句不合时宜的话。
她说,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在大家都沉浸在繁华盛世中时,只有她清醒得不近人情。

所以,当林黛玉知道最终到底是“金玉良缘”之后,她不会愤恨,更多的应该是看破之后的一种平静。
以陈晓旭对林黛玉深刻的理解,便知她俩已经是“合二为一”的了。
03 《红楼梦》是一部佛经

陈晓旭说:
林黛玉无疑是很聪明的,虽然外表柔弱,但内心是坚强的,她喜欢看庄子的书,《葬花吟》里那句“天尽头,何处有芳丘”的诗句,有一种“昂首问天”的追问。所以,她对“宇宙人生”有独特见解,所以看见落花才葬花,是一种看破之后的悲悯。
蒋勋对《红楼梦》的解读跟陈晓旭有异曲同工之妙,他说,他已经看了二三十遍的《红楼梦》,一直把《红楼梦》当佛经读,是因为每次读完《金刚经》再读《红楼梦》,觉得是很像的东西。
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了解了这些,对陈晓旭最后放弃亿万身家,选择出家,似乎就更加理解了。

真的想说一句,陈晓旭其实是很美的,不是说的出来的美,也许恰巧是曹公笔下那种描述不出来的绝美。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9 04:17 , Processed in 0.00957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