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解放战争期间,敌军“由胜转衰”的历史节点是啥?并不是豫东战役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4-15 02:37:5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解放战争期间,敌军“由胜转衰”的历史节点是啥?并不是豫东战役                                                         2023-04-06 13:10                                       

            许多军事爱好者肯定认为是粟裕将军指挥的“豫东战役”,笔者是不完全同意的。从全国战局来看,解放战争若想实现局势的“真正逆转”,其关键点还是在东北战场:东野发育成熟后一旦入关,则全国胜利毫无悬念。

解释一下,在解放战争进程的六大阶段中,1947年6月间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只是“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本质上仍然属于战略拉锯期,因为蒋军的基本盘还在,无非是放弃了对陕北和山东的“重点进攻”而已。
但是在华北战场、西北战场、中原战场和山东战场,敌人的总体力量仍居优势,尤其是在大别山,刘邓的南征野战军12万人马,遭到白崇禧33个整编旅的疯狂围攻,形势并不乐观。这个时候,硬说我军转入了全面战略反攻,显然是不客观的。
那么在全部五大战场上,只有东北野战军对敌构成了“相对优势”,如果这种优势能够扩大为“绝对优势”,则东北全境解放指日可待。而一旦东北野战军70多万兵力挥师入关,华北、山东和中原战局的僵持形势瞬间会被打破。

这个道理明摆着:傅作义50多万人在对付华北军区20多万野战部队,顾祝同(两个绥署)70万人对付华野加陈谢兵团44万人,白崇禧约20余万人对付中野主力15万人。不计西北战场的话,关内几大战场敌我兵力比较,约为140万对85万(不计双方的地方部队数量)。
那么东野如果迅速构成绝对优势,吃掉东北的50多万敌军再大举南下,整个长江以北我军总兵力将上升到160万左右,则可全面转入战略进攻。而解放军的素质又大大优于敌人,质量数量同时实现反超,胜利只是时间问题。
简单点说,关内各战场的我军,不断用运动战撕扯敌人的防御体系,不断吃掉敌人的建制部队,拖住了蒋系军队的大部野战主力,某种意义上,就是在给东北野战军的发展壮大创造条件和争取时间。

所以在解放战争的前三个阶段中,华东野战军确实承担的任务更重,歼敌数量也最多,这个之前介绍过,因为序幕期、战略防御、战略拉锯期都非常艰苦。
同样,老蒋明明知道东北已处劣势,但是一不增兵二不撤退,就是要利用卫立煌的部队,拖住东野取得决定性胜利和杀入关内的脚步,以便有机会在华北、中原和华东战场上,能够取得一些战果,摆脱逐渐不利的局面,再尝试增援东北。
换句话说,东北战场的胜负就像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它何时倒下,直接影响着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表。关于这一点,敌我双方统帅部都很清楚,我们在关内战场是“熬”,老蒋在关外战场是“拖”,就看哪一方能率先破局。

这也是1947年下半年的整体形势,这一时期,白崇禧围攻大别山,范汉杰侵占胶东解放区,胡宗南猖狂一时,华野分兵以后也连战不利,其实陈谢兵团也折损不少,读者有机不妨参考下陈赓司令员的报告,部队伤亡很大且非常疲劳。
东北野战军此时出手了,于1947年12月15日开始,正式发起“冬季攻势”。这次大规模攻势持续了三个多月,一直打到1948年3月13日,最后是用“彻底攻克四平”给这次战役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李天佑一雪前耻。
在这次攻势中,东北野战军首次全歼了敌人一个美械军(新编第5军),消灭敌军总数多达156000余人(超过豫东战役歼敌数字),缴枪69000余支、大小口径火炮1200余门,解放了四平、吉林、辽阳、鞍山、营口等18座城市。

至此,东北解放区的面积扩大到东北全境的97%,解放区人口占比达到的86%,敌人被完全压缩在长春、沈阳、锦州至山海关三个孤立区域内,并且在战役中完成了大兵团诸兵种联合作战的实践。
在这个节点以后,东北我军占据了绝对优势,具备了“将卫立煌全军就地歼灭”的能力,入关只是时间问题。刘统先生在《东北解放战争》书中评价道:“冬季攻势从根本上扭转了东北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为我军最后解放东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东野1947年底的冬季攻势,才是人民解放军全面大反攻的开始,当然也是老蒋所谓“由盛转衰”的节点。

在此之后,东北野战军又连续发起了1948年“春季攻势”,将东北敌人进一步压缩,东北人民解放军发展到98万余人(含东北军区和东野两大部分),稍微有点军事常识,都知道东北全境解放不会太远了,辽沈战役是后来命名的,它的最初名称应该是:东北野战军秋季攻势。
那么华野的豫东战役起到了什么作用呢?这场爆发于1948年5月的会战,意义也是非常重大的,它彻底打垮了敌人野战兵团的士气,提前完成了中原战场的破局,迫使敌军全面转入防御,但它仍然不是敌人走下坡路的决定性节点。
毕竟,粟裕结束豫东战役是“撤出战场”的,同时还遭到邱清泉、刘汝明和黄百韬三个兵团的追击,撤退期间亦有损失。如果说这次战役是敌人“由盛转衰”的节点,这几个兵团还敢追着屁股咬我们两口?如此下结论就有些勉强了。

再推演一下,假如没有豫东战役的胜利,华野和中野跟敌人继续处在战略拉锯期,并且这个时间持续到1949年初,等到东北野战军联手华北军区击败傅作义后,百万大军自北向南压来,蒋军还能守得住中原?那得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
因此才说,只要东野形成了压倒性优势,就已经敲响了敌军的丧钟,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即将倒下,再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解放战争的胜利了。而豫东战役则起到了加上一把火的重大作用,使中原和华东战场提前进入了战略大反攻。

比如郑洞国1948年3月去长春任职时,就心情非常低落,他后来回忆说:“怀着临危受命,义不容辞,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心情”,啥意思?东北的形势对敌人来说,那已是完全绝望苟言残喘罢了,而这时候豫东战役还没有打响呢。
两段话总结:东北野战军1947年冬季攻势完胜,使解放战争“五年取得胜利”的论断板上钉钉;华东野战军主力(含中野11纵)打赢豫东战役,让解放战争的胜利大大提前:“三年左右即可打垮敌人”。
因为关内外的我军,由此可以同时步入第五个阶段:战略大决战,所以淮海战役只比辽沈战役晚打响了两个月而已,且由华野和中野独自承担即可,已经不需要东野南下加持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5 07:02 , Processed in 0.00730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