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主席手书杜牧《清明》和《祭母文》,领略伟人对亲人的哀思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5-13 04:03:4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毛主席手书杜牧《清明》和《祭母文》,领略伟人对亲人的哀思                                                         2023-04-06 17:09                                       

                                       

1、毛泽东书—杜牧《清明》

毛泽东书—杜牧《清明》

毛泽东书—杜牧《清明》(局部)

毛泽东书—杜牧《清明》(局部)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曾在一篇《上阳台》的书作中说:“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何穷。”我们可以说,毛泽东的书法,笔含万物,气象万千,经天纬地,山高水长,非有老笔,雄放何穷。是矣哉!
2、毛泽东《祭母文》

毛泽东母亲 文七妹

《祭母文》

毛泽东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寿五十三,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即东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二男。

育吾兄弟,艰辛备历。摧折作磨,因此遭疾。

中间万万,皆伤心史,不忍卒书,待徐温吐。

今则欲言,只有两端。一则盛德,一则恨偏。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

皑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

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整饬成性,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皆有条理。头脑精密,劈理分情;

事无遗算,物无遁形。洁净之风,传遍戚里;

不染一尘,身心表里。五德荦荦,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如在上焉。恨偏所在,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有求不获。精神痛苦,以此为卓。

天乎人欤,倾地一角。次则儿辈,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介在青黄。病时揽手,酸心结肠。

但呼儿辈,各务为良。又次所怀,好亲至爱。

或属素恩,或多劳瘁。大小亲疏,均待报赉。

总兹所述,盛德所辉。必秉捆忧,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必补遗缺。念兹在兹,此心不越。

养育深恩,春晖朝霭。报之何时,精禽大海。

呜呼吾母,母终未死,躯壳虽隳,灵则万古。

有生一日,皆报恩时;有生一日,皆伴亲时。

今也言长,时则苦短,惟挈大端,置其粗浅。

此时家奠,尽此一觞。后有言陈,与日俱长。

尚飨

一九一九年十月

1919年的毛泽东

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湖南湘乡人,生于1867年2月12日,1919年10月5日病逝。
对母亲的去世,毛泽东万分悲痛,用泪和墨于1919年10月18日写下了《祭母文》和两副灵联。
其灵联是:“疾草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春风南岸留晖远,秋雨韶山洒泪多。”这两副灵联, 也深深地记述了毛泽东的母亲平生对他的养育之恩,也由衷地表达了他对母亲的孝敬之情。
《祭母文》称:“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迩亲疏,一皆复载;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不作诳言,不存欺心。”“头脑精密,擘理分清;事无遗算,物无遁形。”“病时揽手,酸心结肠;但书汝辈,各务为良。”

1919年毛泽东、毛泽民、毛泽覃和母亲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 12:05 , Processed in 0.00830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