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知青往事:每当想起对自己有救命之恩的那个姑娘,他心里就难受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6-11 01:50:1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知青往事:每当想起对自己有救命之恩的那个姑娘,他心里就难受                                                         2023-06-10 14:42                                       

         年近七旬的袁林先生是一位老知青,他曾在黑龙江省海林县插队落户生活了五年多,后来招工到县粮库工作。说起自己的插队往事,袁先生很感慨也很愧疚,他说当年一位善良的农村姑娘救了他一条命,他却辜负了人家,一想到这事,他心里就很难受。
那段难忘的知青经历和事情发生的详细过程,就让袁先生给大家讲一讲吧。
时间过去了几十年,至今袁林还清楚地记得,他是1970年3月上旬离开浙江到黑龙江省海林县插队落户的。当时到海林县插队落户的那一批浙江籍知青基本都是六九届初中毕业生,有他们同校同班的同学,也有其他学校的同学。
3月上旬的黑龙江海林还很冷,比浙江的寒冬要冷很多,山川田野还是白茫茫的一片,河道里还是厚厚的冰冻,冰面上还有滑冰的孩子。长到十六岁,袁林他们是第一次见到林海雪原的真实场景。
来到海林县后,袁林他们在海林住了一晚,第二天吃过早饭,就去了插队落户的地方—南沟大队,袁林他们十三名浙江知青被分派在南沟大队第五生产小队插队落户,五队的杨队长把知青们临时安置在五队牛棚旁边的那三间土坯房子里。

图片来源网络
那三间土坯房子虽然很破旧,但屋里很宽敞也很暖和,两边的两间房子里是火炕,中间是厨房,东北老乡叫外屋地。厨房里有两个灶台,一个灶台烧一铺炕,灶上有两口大铁锅,烧菜做饭都可以。
据帮着知青们做饭的杨大婶(杨队长的媳妇)介绍,知青们居住的那三间房子原先是牛棚存放草料的地方,后来四清工作组来南沟大队清查账目,大队就让五队的队长拾掇出那三间草料房,搭建了火炕,垒砌了灶台,那三间土坯房就成了工作组成员吃住的地方。
四清工作组撤走后,那三间房子就被五队社员杨海臣家临时借住了,他家建好新房搬走后,房子也就闲置下来。浙江知青来插队,正好派上了用场。
当时正是农闲时节,队里也没什么活干,知青们来到南沟大队休息了两天,就跟着杨队长到林子里打柴去了。吃过早饭去林子,中午时间就能拉回满满两爬犁烧柴。东北的冬季和早春天气寒冷,取暖做饭都离不开烧柴。幸亏海林那边森林资源丰富,不然的话,漫长寒冷的冬季就没办法生存。
杨队长原本不想让女知青跟着去打柴,他说打柴是男人的事情。女知青都说还没近距离接触过林海雪原,她们非去不可,杨队长也就不好阻拦了。
第二天去林子打柴的时候,袁林在一个雪坑里逮到了一只野兔,杨队长捉到了一只狍子。那天的晚饭是杨队长和他媳妇为知青们做的,半盆狍子肉和两大碗兔子肉,浙江来的知青那是第一次品尝到林海里的野生美味。时隔几十年,袁林还记得红辣椒炖野兔子肉的味道。
五一节前后,海浪河里的冰冻基本融化了,山间田野里的残雪也不见了踪影,天气渐渐转暖,一年一度的春耕春播生产也要开始了。
知青们第一次参加生产劳动是到牛棚里起牛粪,把牛圈里的牛粪先挑到场院里,再挑一些干土垫到牛圈里。两筐湿牛粪足有八九十斤,男知青们挑起来都很吃力,更别说女知青了。
杨队长是一位很淳朴很善良的人,为了让知青们慢慢适应繁重的生产劳动,他特意告诉负责装筐的那几位老社员,给知青们装筐时少装一点,别把人家城里来的知青给累坏了。他还鼓励知青们说:“这庄稼活没啥难的,人家咋干你们就咋干,刚开始不习惯会感觉到很累,慢慢习惯了就不觉得有多累了。”
在杨队长的关心爱护和帮助下,知青们慢慢学会了干各种农活,也渐渐适应了农村艰苦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也享受到了林海雪原中丰富的物产资源。夏天的山野菜和蘑菇,秋天的野果、榛子、松子和木耳,冬天进林子打柴的同时,还会有意外收获,山鸡、野兔和狍子,知青们都捉到过,袁林和一名男知青到林子里打柴时,还看到了一头被困在雪坑里面的野猪。
在南沟大队插队落户生活了三年,袁林他们渐渐热爱上这片物产丰富的黑土地,每年过春节能往浙江老家给父母寄一些野生的蘑菇木耳和松子,是袁林他们最高兴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因为在那个物资困乏的年代,袁林他们的父母要不是子女在东北插队落户,他们是吃不到东北的野生木耳和蘑菇的,松子和榛子更是很难见到。
1973年冬季,袁林和一名叫陈家俊的知青一起回老家探亲过春节,因为上一年他俩留下来在知青集体户看家没能回浙江,那次就他两个人回了浙江。据袁林回忆,那次回老家探亲,他和陈家俊都带了很多土特产,一人还带了十斤高粱米和十斤大米。
袁林比陈家俊还多带了几斤大豆,那些大豆是村里的赤脚医生李雪梅给的。李雪梅是大队书记的侄女,她能当上南沟大队的赤脚医生,有李书记的原因,也与袁林的功劳。
李雪梅原本是小学毕业,袁林他们来到南沟大队以后,空闲时间李雪梅就让袁林教他初中课程,不到三年的时间,李雪梅跟着袁林基本学完了初中课程,她的知识水平也基本达到了初中毕业生的水平。那年春天上级卫生部门举办赤脚医生培训班,李书记就让他侄女去参加了培训学习,李雪梅也就幸运地成为了南沟大队的赤脚医生。
那次回浙江的途中,他俩可真犯难了,在中途换车时,陈家俊都急哭了,差点没把高粱米和大米扔掉。后来一位解放军战士热情相助,他俩才挤上了超员的列车。要是没有那位军人的帮助,他俩很难把那么多东西带回浙江老家。
春节过后没几天,陈家俊突然感冒发烧患上了肺炎,过了正月十五还没好利索。袁林和陈家俊原计划是正月十九回东北的,陈家俊的父母担心陈家俊的身体吃不消,想让陈家俊出去正月再回东北。袁林怕回去太晚了影响不好,他就一个人先回东北了。
返回时好了很多,车上不那么拥挤了,再加上袁林没带太多东西,一路上很顺利,基本上没犯难。正月二十四日快中午的时候,袁林背着一个大帆布提包,提着一个小一点的提包,来到了距离南沟大队不远的三岔路口。一条道是通南沟大队的,另一条道是去胜利大队的。

图片来源网络
站在三岔路口,看着刚下过雪的茫茫原野,看着就在眼前的南沟大队,袁林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和亲切感,他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眼看着就快到村子了,一只狍子突然从袁林面前穿过去,陷在了路沟的积雪中动弹不得。
看着在路沟的积雪中挣扎的那只狍子,袁林心中一阵窃喜,晚餐可以大饱口福了。顾不上多想,袁林把两个提包扔在路上,一个箭步扑向了疯狂挣扎的那只狍子。万万没想到,狍子挣扎的地方是个深坑,袁林一下子就陷了进去,积雪没过了腋窝。
袁林也顾不上那只狍子了,他试图挣扎着从雪坑里爬上来,可雪坑太深,根本就攀爬不上来。在雪坑里挣扎了足有半个小时,袁林感到一点力气也没有了,他只好喘着粗气等待着过路人救援。
太阳偏西的时候,一个过路人也没有,袁林绝望地呼喊着救命,他感觉浑身湿冷,昏昏欲睡,脑门上的冷汗也变成了冰霜。
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昏睡中的袁林被几个人从路沟的雪坑里拉了上来,是李雪梅的父亲和两名老乡替换着把袁林背到李雪梅家的。
那天是李雪梅一家人轮换着用雪给袁林搓揉了全身,搓揉了很久,袁林才保住了性命,身上也没冻伤。要不是李雪梅站在村口张望看到了袁林扔在路上的那两个提包,袁林有可能就一命呜呼了。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袁林和陈家俊回浙江过年的时候,李雪梅问过袁林,大概知道袁林他俩回来的时间。两天前李雪梅就到知青集体户打听过袁林回没回来,李雪梅感觉袁林他俩该回来了。一连三天,李雪梅都会到村口张望好几次,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总牵挂着袁林。
正月二十四那天,李雪梅上午就到村口张望了一回,她还到知青集体户去了一趟,知青们都说他俩最晚明天就能回来。那天太阳还有一杆子高的时候,李雪梅在家里坐立不安的,她就借故去邻居家玩,又跑到村口去了。
当她站在村头远远看到路上的东西时,李雪梅心里突然有了不详的预感,她赶紧跑回家,把他看到的情况告诉了她父母。他父亲犹豫了一下,叫上邻居杨海臣和张二利,三个人小跑着去了村外,李雪梅紧紧跟在后面。
就这样,袁林得救了。
那次从浙江回来,袁林给李雪梅家带来了浙江特产,还给李雪梅买了两本医疗方面的书籍。因为李雪梅救了自己一条命,袁林从心里感激李雪梅,感恩李雪梅,她可是他的救命恩人啊。
之后的日子里,袁林经常到李雪梅家串门,有时也帮她家干一些力所能及的零杂活。李雪梅有时也帮袁林洗衣服,给他送好吃的,李雪梅还帮袁林拆洗过被褥。就这样,两个人互生好感,他俩相爱了。
对于他俩的恋爱,知青们都不赞同,村里人也不支持,李雪梅的父母也不同意。因为当时知青们招工进城已成大趋势,陈家俊已经办理病退回浙江去了,还有一名女知青被推荐为了工农兵学员。大家都觉得,袁林早晚是要离开南沟大队的,李雪梅的父母也担心自己的闺女受到伤害。
有一次李雪梅问袁林:“袁林哥,你以后不会离开南沟大队吧?你会为了我永远留在这里吗?我爸妈最担心的就是你会离开这里,怕你欺骗我。”
袁林不假思索地说:“你可是我的救命恩人啊,我哪能欺骗你呢。”
后来,袁林写信跟他父母说了他和李雪梅的事情,他父亲回信说,有恩咱报恩,但绝不允许你在东北找对象,更不允许你以此报恩。父母的态度就如一言九鼎的圣旨,袁林很难抗拒,孝顺的袁林不想让父母伤心。
1975年春天,南沟大队得到了两个招工名额,是去县粮库当工人。李书记第一时间把袁林叫到了他家,很严肃地问袁林:“袁林,你跟我说实话,你和雪梅是真心的吗?你能保证一辈子扎根南沟大队吗?”
袁林吭哧了半天,红着脸说:“李书记,我父母不同意我在这里结婚……”
看袁林低着头像犯了错误的孩子,李书记轻轻咳了一声,说:“袁林,这样吧,我这里有一个县粮库的招工名额,你去县里当工人吧。雪梅哪里,我去跟她说,你也不要过于自责,我理解你父母的心情。”
就这样,袁林没敢跟李雪梅当面道别,他留给李雪梅一封道歉信,就匆匆离开了南沟大队,去县粮库当了工人。
到粮库上班以后,袁林又给李雪梅写信道歉,李雪梅回信说,袁林哥:我不恨你。我大爷(李书记)和我说过了,你父母不同意咱俩的事,你也是没办法。再说了,你们是城里来的,早晚要回城里,咱俩确实也不合适,我是农村姑娘,配不上你……
1978年夏天,袁林考上了牡丹江师范学院,离开了县粮库,到学校读书去了。师范学院毕业后,袁林在宁安的一所中学教了两年书,就调回了浙江老家。
回浙江时,袁林回到南沟看望了李书记和杨队长,也看望了李雪梅的父母。当时李雪梅已经嫁给了邻村的一名小学民办教师,已经有了一个女儿。袁林留给李雪梅的父母六十块钱,委托他们转交给李雪梅,他就匆匆回浙江老家了。
从那之后,袁林再也没去过南沟,不是他无情无义不牵挂第二故乡的乡亲们,是他总觉得自己对不起李雪梅,他觉得无颜面对自己的初恋和救命恩人。

知青们坐在火炕上开会学习(图片来源网络)
时隔这么多年,每当想起对自己有救命之恩的李雪梅,袁林心里就很难受,当年人家救了自己一命,自己也说过要和人家相爱一辈子,可最终却辜负了人家。李雪梅虽然说不恨袁林,可袁林一直心存愧疚和感激,他很想报答李雪梅当年的救命之恩,却一直没找到机会。
前段时间,袁林总算联系上了李雪梅,李雪梅早就离开了南沟,到哈尔滨和女儿一起生活了。李雪梅热情邀请了袁林,希望他到哈尔滨做客。袁林说明年的五一节,他和爱人一起去哈尔滨,让自己的爱人也见见自己的救命恩人。这么大的恩情,袁林说他一定要报答。
作者:草根作家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2-5 10:35 , Processed in 0.0087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