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康生与郭沫若同写《卜算子·咏梅》,两者的书法到底谁更胜一筹?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7-1 05:52:4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康生与郭沫若同写《卜算子·咏梅》,两者的书法到底谁更胜一筹?                                                         2023-06-18 08:50                                       
                                       

在近代书法家中,除了人们熟知的林散之、沈尹默、李天马等书坛泰斗之外,康生也算得上是一位一流的书法家。其书法精专篆书及章草,深得二王尺牍墨迹精华,算得上是一流的佳作。
只是因为康生在历史上是一位争议颇多的人物,一直以来名声都不是特别好。但是近年来随着人们逐渐摒弃对于康生品性的成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康生在书法上的成就。

郭康之争
其实康生的书法在建国初期就已经得到许多书法家的认同,康生在当时对于自己的书法水平也是极为自负。康生的自负主要表现在于当年对于沈尹默书法的评价,康生曾评价沈尹默的书法乃是账房先生的字,太过于拘泥古法而失灵动。
或许正是因为当年康生对于沈尹默的评价,为其留下了一个在书法领域目空一切的印象给世人。

郭沫若的天价"墨迹"
五年前的6月18日,广州一场拍卖会身上,郭沫若写下的"建设"两字拍出了1610万元的天价,郭沫若的另一幅草书作品《沁园春·雪》也被拍出了997.5万元。当这个记录被拍出之后立刻迎来了书法界的热议,究竟郭沫若的书法值不值这个钱?
在郭沫若流传于世的书法墨迹中其实不难发现,郭沫若的书法作品有着苏轼那般"我书意造本无法,信手拈来烦推求"的清奇,有着明显的风格化特点。但是在结体、章法、用笔等方面远不及同时代的书法家。
但如果评论书法作品只是从用笔、结构、章法三个方面来看待的话是失之偏颇的。郭沫若的书法有着极强的节奏感,用笔多飞白。结构上出格,但在整体上又达到了另外的一种协调之美。

乍一看有着许多的败笔和结构上的缺陷,但是细细玩味下来却又饶有韵味。正如郭沫若在诗歌创作所提出的"内在律"理论一样,郭沫若的书法同样是舍去外在的结构与整饬,追求的是草书内在的笔意连贯和"笔不到意到"。
据说郭沫若从小就临习苏轼,颜真卿等人的字体。但凡学习颜真卿书法入门的人大多结构浑圆,结体恪守唐楷法度。何以在郭沫若的书法中全然不见颜体的踪影呢?这或许就是郭沫若在创作上的高明之处了。

郭沫若创作上的"巧妙"与康生技法上的"精妙"
学习书法讲究先入后出,意思是先模仿古人的用笔、间架、章法,等到熟练运用的时候再发展书法的风格化。但是无论怎样发展,始终都是难以摆脱最初所学书体的踪迹的。
那郭沫若何以能够全然不见其书法之源而创出所谓的"郭体"呢?道理很简单,那就是郭沫若在学习碑帖上的功力欠缺,而是精于创作。这一点得益于郭沫若早年在文学创作上总结出来的经验,用在书法创作上也取得了同样不错的效果。
由此看来,盛传的"郭沫若从小学习书法"这个说法大致也就是一个传闻了。反观康生的书法,在现有留存的墨迹中和郭沫若同题创作的有《卜算子·咏梅》,二者一相比较便可知二者书法的区别。

康生的书法无论是用笔、间架结构还是创作的章法都有迹可循,其章草作品颇有南朝尺牍以及二王墨迹的精髓。整体结构整饬又不失去灵动,遵循法度又富于变化。可以说康生的书法无论放在哪个时代都属上品。
从书法艺术本身的审美标准和内涵来看的话,康生的书法作品有书卷气,得古人技法精髓。而郭沫若的书法在技法上明显逊色于康生,但是因其文化内涵与艺术审美上的造诣,使得郭沫若在书法创作上遵循了一些普遍的艺术创作规律。

例如:创作中的留白、对于墨色的控制、间接结构上的错落布局等。这些艺术创作规律的运用使郭沫若的书法作品有了一丝取巧之嫌。从这一点上来看,那确实是康生更胜一筹。
风格是作者内心的理想人格
那为何在5年前那场拍卖会上,康生的书法作品,不及郭沫若墨迹的拍价高呢?这个问题大概与康生给世人留下的印象有关吧。自古以来在书法上因人立字,因人废字的例子屡见不鲜。
历史上许多著名朝臣,因为其人品性不端即便是写得一手好字也难以得到世人的褒奖。
比如宋四家“苏黄米蔡”中的最后一位,自明清以来就颇具争议。有不少学者都认为宋四家中的“蔡”原本应该是奸臣蔡京,后人不齿其为人,所以把蔡京换为蔡襄。

但实际上,经过数百年来对于文艺理论的探索与不断完善,当今的文艺界更加普遍的认识是:"风格是作者内心的理想人格"。无论是康生,还是历朝历代那些工于书法的奸臣。
我们不能脸谱化地将这些人物的性格与人格特点、品性等诸多方面单一化。人性的复杂决定了其人格的复杂,即便是奸臣同样存在着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样存在着对于理想人格的渴望。

而这种对于美好事物与理想化人格的渴望最终就会表现在其对于艺术审美的追求之上。有了艺术审美上的某种追求,就会在其书法之上得到体现。从这点上来看康生的书法,再反读其人,或许对于这样一个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会有一些新的认知。无论是郭沫若还是康生,其人早已作古。
今天能看到的墨迹,在数百年之后也都会成为研究这段时期书法发展史与历史的重要文物,现存的墨迹在那时也会远远的溢价。这种溢价更多的是在于其历史价值而非艺术价值。所以对于两人的书法评判,还是应该实事求是地看待为宜。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2-3 04:05 , Processed in 0.01100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