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爱情怀:邓颖超十条严格家规教育“子女”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8-3 03:40:5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远山 于 2023-8-3 03:42 编辑

大爱情怀:邓颖超十条严格家规教育“子女”                     2023-06-19 09:00                                       
文/罗元生

1925年,邓颖超在广州与周恩来结婚。婚后第二年,邓颖超怀孕了,她满怀喜悦,把这一消息告诉了周恩来。周恩来十分高兴,夫妻俩憧憬着幸福的将来,希望孩子快快降生。
然而,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许多共产党员及革命群众被蒋介石逮捕,惨遭杀害。广州自4月15日开始大规模搜捕共产党员。而此时邓颖超正在广州市西关长寿西路的一家德国教会办的妇产医院分娩。孩子三天三夜生不下来,母子生命受到威胁,医生不得已,只好用产钳夹住婴儿的头颅硬拖出母体,孩子生下后就夭折了。
躺在产床上的邓颖超顿时感到撕心裂肺的巨痛。这种悲痛,只有做过母亲的人才会真正体会。孩子,就这样没了。
这时,党组织派人到医院通知邓颖超,蒋介石叛变革命,国民党军警正在广州城内到处搜捕她,要她赶快转移。怀着失子之痛,拖着产后虚弱的身体,邓颖超化装逃了出来。
失去孩子,邓颖超十分悲痛。由于生产时难产,身体极度受损,加上又马不停蹄地辗转外地躲藏,留下病根。邓颖超,永远丧失了生育的能力。

◆周恩来、邓颖超与亲属合影。
周恩来出生在一个大家庭,兄弟多,子侄晚辈多。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派人把弟弟周同宇从天津接到了北京。刚到北京的时候,周同宇身体有病,孩子多,生活负担比较重,邓颖超与周恩来商量后,决定帮助周同宇一家。她把周家的3个孩子,12岁的秉德、7岁的秉钧和5岁的秉宜接进了中南海西花厅。
周恩来工作忙,教育孩子们的任务就落到邓颖超身上,几个孩子被分别送进了寄宿制的八一学校。
暑假到了,西花厅住进了七八个孩子,除了秉德、秉钧和秉宜外,还有卫士长龙飞虎的2个孩子,秘书张元的3个孩子。活蹦乱跳的孩子们玩到一起,什么也不顾,可热闹了。为不影响周恩来,邓颖超想了一个办法,她把孩子们编成假期活动小组,由大孩子做组长,负责管理弟弟妹妹。还让孩子们制订出假期学习、活动计划。他们每天一同起床、做操、吃饭,一同做假期作业。按照计划,他们每周还要做一次劳动,任务是把西花厅前院的花廊和亭子打扫干净。

◆1951年,周恩来和邓颖超同侄儿女在颐和园合影。
孩子们活动有规律了,西花厅也变得安静起来。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生活井井有条,邓颖超直夸他们是爱学习、爱劳动的好学生。
邓颖超像慈母般无微不至地关心着孩子们的成长。
邓颖超疼爱孩子,但要求上从不降低。在江苏淮安周恩来纪念馆的展板上,醒目地写着“周恩来的10条家规”,邓颖超更是坚持落实到位。家规中要求包括:凡个人生活中自己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劳,自我服务;生活要艰苦朴素;在任何场合都不能说出与他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等等。
这10条家规,是周家晚辈根据周恩来、邓颖超平时对他们的教育总结出来的。家规尽管没有写在纸上,却写进了后辈们心中。
周恩来和邓颖超都很喜欢孩子,他们没有亲生孩子,但他们家是一个革命大家庭,像普通家庭一样。周恩来、邓颖超以父母慈爱之心,去关心、爱护革命的后代。

◆邓颖超和孩子们在中南海。
1937年,16岁的孙维世独自找到武汉八路军办事处,要求到延安去。办事处的工作同志不认识她,觉得她年龄太小,没有同意她的要求。
她站在门口不肯离去,刚好被周恩来遇见。周恩来看到她哭得伤心,一经查问,才知道她是老战友孙炳文的女儿,于是马上把她带进办事处。不久,邓颖超就派人把她送到延安,并写信给她的妈妈任锐,愿把这个孩子当作他们自己的女儿。此后,他们所给予孙维世的关怀,远比父母所能给予孩子的多。
参加南昌起义的25师党代表李硕勋是在1931年被捕遇难的,烈士的夫人赵君陶(赵世炎的胞妹)那时也带着孩子李鹏关在牢中。直到1939年,周恩来、邓颖超得知李鹏住在成都的亲戚家中后,才得以把他接到重庆,后又送到延安学习。1945年11月,李鹏被分配到前方工作,那时他已入党,邓颖超勉励他要和群众打成一片,不要有干部子弟的优越感,还送他一床延安出的毛毯。1983年6月,李鹏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后,邓颖超已八十高龄还专门到他办公室谆谆嘱咐:“不要骄傲,不要脱离群众。”
其他如蔡和森的孩子蔡博、钱壮飞的孩子钱江、钱一平等,都是周恩来、邓颖超将他们找到并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始终给予关怀的。
不但革命烈士的子女,一切在周恩来、邓颖超身边工作过的小鬼,都曾感受过他们慈父慈母般的亲切关怀。
本文为《党史博采》
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9 22:24 , Processed in 0.00730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