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瓷器:为什么“一方顶十圆”?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8-12 06:48:2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瓷器:为什么“一方顶十圆”?         

2023-08-10 15:02                                       

清 道光 粉彩寿星童子扁方瓶

玩瓷器收藏的人,肯定听说过“一方顶十圆”这句话。这也是景德镇的匠人们常说的一句老话,意思是:一件方形的瓷器,能抵过十件圆形的瓷器。

有人说:既然“一方顶十圆”,那方形的瓷器岂不是应该比圆形的更加贵重?可从近些年的拍卖市场上看,似乎并不是如此。

从近年的拍卖纪录看,北宋汝窑天青釉洗、清康熙粉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碗、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等这些拍出上亿元的瓷器,是圆形而不是方形的。拍卖场上各种圆形瓷器流光溢彩、熠熠生辉,而方形瓷器的身影寥寥无几,更别说用它来与大放光彩的圆形瓷器相比较了。

为何有“一方顶十圆”的说法呢?

其实,判断一件瓷器的价值,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它的历史年代、文化价值、工艺制作难度、数量等等。“一方顶十圆”这个说法,是单从工艺制作难度上来讲的。圆形瓷器,如常见的瓷碗、瓷杯、瓷盘、瓷罐等,都可通过陶车拉坯来实现。熟练的工匠一天可以拉成许多坯,等坯阴干之后,再经过利坯修坯,上釉上彩,就可以入窑烧了,整个过程相对比较直接简便。但是方形瓷器就不一样了,因为目前还没有人能从陶车上拉出方形的坯来,制作就较麻烦,只能是一块一块地做,然后把它们拼接起来。

做一件方形的瓷盘,需要先把陶泥碾压成板状,待泥板干到一定程度后,按所需的块数和尺寸切好。接着在底板上涂上泥浆一块块进行拼接,拼接的时候既要保持紧压感,又要控制好力度不让器物变形。

等完成拼接后,晾干到八九成,再用刀片将方盘四周修平整,坯体就算完成了。

稍干的泥板可以用作拼接器物比较挺直的部位,比较湿软的泥板可以用扭曲、卷合等方法做出其他造型。单单是成形,就需要这么多步骤,再加上后期的上釉、绘画等这些必备步骤,一件方瓶的整体繁琐程度,可想而知。尤其在最后烧制的时候,还有可能出现各种原因造成的变形,这样叠加下来,难度就更大了。

在古代原始的手工制作时期,一件好的瓷器要经过瓷土的陈腐、陶冶、拉坯、修整、入窑等七十二道制瓷工序,任何一道工序的失误,都可能前功尽弃。因此,对于圆形瓷器来说,方形瓷器“以一敌十”这个称呼名副其实,不在于它的价值,而是在于它的制作。

所以景德镇的匠人们才有“一方顶十圆”的说法,这其中可能有对几经辗转却还是没烧成的方器的惋惜,也有对浴火重生烧成的方器的珍惜。经过繁琐的制作工序生产出来的方形瓷器,虽不敌圆形瓷器受人追捧,可是它依然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匠人。

就像马未都说的,极具工艺难度的方瓷,使中国瓷器不再那么单调,丰富了陶瓷史。观复博物馆藏了一件清雍正时期的白釉束竹粉彩开光仕女花卉纹方瓶,十六个面中有十二个面是平的,这样的工艺可以想见有多难。足是外撇的,身子是有角度的,脖子是缩细的。这种方瓶做起来难度很大,尤其要做成束竹的造型。即使烧制出一个方形瓷器有着重重困难,但匠人们还是乐此不疲地制作着,也许是因为方形在他们心中象征着不屈的棱角,又或是一种对于传统文化的珍惜和继承的方式。

涅槃的方形瓷器对于匠人来说,是一种馈赠,更是一种慰藉,匠人对于方形瓷器的珍惜,远超我们的想象。

文/朱旭家

原文发表于《烟台晚报》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7 17:28 , Processed in 0.00795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