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主席遗体如何安置?水晶棺可抗8级地震,如今却已无人能造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8-31 06:23:0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毛主席遗体如何安置?水晶棺可抗8级地震,如今却已无人能造                                                         2023-08-27 18:13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的生命定格在了这一天,中国人民沉浸在巨大的悲痛当中。世界各国对毛主席的赞扬和哀悼如潮水般涌来,曾有记者这样写:在毛主席逝世消息公布出来的那一刻,似乎地球也停止了转动。主席逝世后,他的遗体如何处理成为了首要确定的问题。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毛主席就倡议死后火化,只留骨灰,不留遗体,并且不建坟墓。1956年4月27日,在一次召开的会议上,毛主席第一个在主张实行火葬的倡议书上签字,并且主席还赞成遗体可以用于医学研究。

但是最终主席遗体还是永久保存了下来,遗体安卧的水晶棺经得住8级地震的破坏强度,主席遗容几十年来仍栩栩如生。

那么,这个水晶棺究竟是如何既能永久保存毛主席遗体,又能使人们能够很好地瞻仰毛主席遗容的呢?接下来,就为大家讲述毛主席遗体保存的详细始末。

面对生死,毛主席非常坦然。1976年,毛主席在病重之际仍起身会见外宾,在与外宾简短的谈话中,毛主席谈及自己对生死的看法:一个人负担太重,死是解脱。

此外,主席还曾跟护士长吴旭君常谈生死观,主席相信辩证法,辩证法告诉他有生就有死,如果不死人,那么从孔夫子到现在地球就装不下。主席言:他在世时吃鱼比较多,死后把他火化,骨灰撒到长江里喂鱼。他生前吃了鱼,去世后鱼儿们吃他,鱼儿们吃肥了好去为人民服务,这就叫物质不灭定律。

毛主席在主张实行火葬的倡议书上签字后,他还曾对吴旭君说:留下我的遗体会增加人民的负担。这种种过往,都能看出毛主席从容豁达的生死观,体现了主席的伟大风范。

此外,凡是在实行火葬的倡议书上签了名的,就是表示自己死后一定要实行火葬,后死者必须保证先死者实现其火葬的志愿。随着主席挥笔写下名字,彭老总、周总理等151人也相继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不过主席当初的打算并未在逝世后得到实现。

主席去世后,华老立即召开会议,紧急商讨治丧事宜。在如何处理主席遗体的问题上,会议上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大家在经过一番商讨后,一致认为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护好主席的遗体,让各界人士吊唁、瞻仰。

1976年9月9日凌晨4点,卫生部部长李湘屏和医学科学院副博士徐静,乘坐一辆车来到中南海北门。

在到达目的地后,两人相继下车,那时的天色还未亮起来,在漆黑的夜色下,周围的寂静给人一种紧张感,让她们心生不安。等到徐静两人在警卫员的带领下缓缓走进一个房间时,室内的空气似乎是凝滞的,而早早就在该处等待的汪老,面色十分沉重与悲伤。

见徐静两人进来,汪老迅速站起身来,可还没说几个字,他的声音就有些哽咽,只能停下来缓解情绪,然后将毛主席于凌晨逝世的消息告诉给她们。在说出这个消息时,汪老的情绪格外悲伤,但他还是强忍着泪水,告诉徐静,为了让全国人民送别主席,瞻仰主席遗容,她需要进行为期15天的遗体保护。

徐静在听到毛主席逝世的消息后,脑子仿佛被格式化,变得一片空白,呆愣地站在原地,迟迟没能回复汪老的话。汪老知道这个消息很难令人接受,但是为了能尽快对主席的遗体进行保护,他开口询问徐静有什么要求。

徐静努力稳定情绪,思考一番后表示需要先看一看毛主席的遗体,然后和同行专家们共同商量研究方案。汪老没有多言,随即带领徐静两人走进毛主席的卧室。室内的灯光很暗,毛主席仰卧在床上,全身上下蒙着一条白布。

徐静不愿相信,为新中国奉献一生的主席永远闭上了双眼。但在将覆盖在主席身上的白布掀开后,她还是不得不接受毛主席已经逝世的消息。

她强忍悲痛,秉持着专业素养,站在床边仔细查看毛主席遗体。在粗略估算过毛主席的身高后,她开始观察遗体表面有没有损伤。在做过一系列检查后,徐静颤抖着双手将白布重新盖好。

徐静清楚,在保护毛主席遗体这件事上容不得毛虎,于是她向汪老表示,需要一点时间准备必要的器械和药品。得到汪老的同意后,徐静和刘湘屏便火速赶回院里,将情况汇报给上级。很快,三人小组成立,徐静为主要负责人。

1976年9月9日上午10点,三人小组在商定过遗体初步防腐的方案后,带着一系列药品器械再次赶往中南海。他们先是将主席房间里的卫生间进行了全方位的大扫除和消毒,将这里当作工作场地。一切准备就绪后,徐静三人开始进行防腐处理。

要知道,遗体放置的时间越久,想要有效地对遗体进行保护与防腐的难度也就越高。而彼时距离毛主席逝世已经过去了十几个小时,他们必须与时间赛跑,同时还要确保不出任何意外。三人紧密配合,边做处理边商量,每一步都有条不紊。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处理,防腐处理工作顺利完成。但在完成任务后,他们并没有离开,为了以防意外,他们守候在遗体旁,一直仔细观察着遗体的细微变化,同时做着详尽的记录,为长期保存做好准备。徐静三人就这样一直守到10日深夜。

9月11日凌晨3点,徐静三人跟随华老、汪老等人,一起护送遗体前往大会堂。上午10点,吊唁活动正式开始,成千上万的百姓有序走过主席身边,在遗体前肃立默哀。

虽然早在9月9日下午4点,人们就通过广播电台得知毛主席与世长辞的消息。但即便如此,即便他们早已有了心理准备,每个人在参加吊唁活动时依旧是悲伤到泪水沾满衣襟,不能自已,站在大厅内久久不忍离去。

除此之外,其他地方的人们在得知主席去世后,自发举行追悼会,许多人的心里就像是被一记重拳打中,其中的悲痛久久难以缓解。

有的地方在广播中播放哀乐,远近汽车在听到后纷纷停在原地,全都鸣笛致哀。有的人为了悼念毛主席,佩戴黑纱长达一个月,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主席的不舍,与内心的悲痛之情。

毛主席一生都在为人民服务,即便是在最后的日子里,他也没有停下工作,依旧做着他觉得应该做的工作。当时只要是秘书转告他,有外宾请求接见,毛主席就算疾病缠身,也从不拒绝。

毛主席最后一次会见外宾,是在1976年的5月27日,那时的毛主席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但他仍是提着精气神,和外宾握手交谈。

哪怕是在去世前一天,毛主席已经需要辅助呼吸,身体状况非常不佳。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主席也仍坚持看书、看文件。直到逝世前,主席总共看了11次,加起来的时长总共2小时50分钟

在吊唁活动的第一天,遗体是敞放的,即便大厅温度调到了15℃以下,但川流不息的人群、演奏哀乐的乐队乐器和大厅里的灯光,还是释放出阵阵热量,这种温度并不适合遗体长期存放于此。

最初在处理主席遗体的问题上,有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是实现毛主席的意愿,将其火葬。一种是将主席遗体永久保存,供后人瞻仰。当时达成的一致意见是先进行初步保护,先进行吊唁活动。

但随着吊唁活动于9月18日结束,先后有30多万人民群众参与到这场吊唁活动当中,毛主席遗体的处理问题再次提上日程。

最终党组织达成统一意见,遗体永久保存,并且决定建立毛主席纪念堂,将遗体安置在里面供人们瞻仰。然而,要建成纪念堂最快也需要一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毛主席遗体要如何安置与保护呢?

经过一番商讨后,党组织决定将遗体转移到“769”保护室,同时将遗体浸泡在药液中进行短暂保存。“769”保护室原本是北京某医院的地下手术室,之前是为战备而设立的,经过一番改造后成为了“769”保护室。

毛主席遗体安放在“769”保护室后,保护室随即实行了 24 小时值班制。警卫与医务两套班子,他们每日都要检查存放遗体棺中的气体和防腐液的成分,以免遗体受到破坏。为了确保“769”保护室的环境不受污染,前来此地的人必须在洞口下车,汽车一律不准已经通道,他们必须步行前往。

在毛主席逝世的第二天,党组织就指示要尽快组织力量研制出一个存放遗体的水晶棺,这个水晶棺要庄重大方、气魄雄伟,最重要的是能保护遗体不受任何影响,例如地震、破坏、损耗等,必须具有较强的防御能力。

要知道,此前我国从来没有制造过水晶棺,关于水晶棺的技术资料储备更是几乎为零,这就让负责设计水晶棺的同志们犯了难。

当时在世界范围内,只有三个人的遗体使用过水晶棺,但关于水晶棺的资料并没有公开。虽然在主席逝世的第三天,我国征得越南同意,派代表团前去了解和学习阮必成遗体在水晶棺中的保护情况。不过越南对此也只愿意告知一部分,代表团未能看到遗体。

无法从其他途径了解到水晶棺相关的研制资料,我们的技术人员决定自己解决困难,办法总比困难多。很快,技术人员想到了几年前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女尸,两千年来尸身未腐,就连内脏器官也依旧完好。而这项永久保存遗体的技术要比其他国家早个上千年,可取可研究的地方非常多。

后来,技术人员对此进行了详细研究,最终摸索出了水晶棺整体的雏形,并且还对水晶棺所要满足的封闭低温、保湿无尘等要求研究出了较好的方案。这个方案得到审阅批示后,技术人员正式开始制造。

一开始,技术人员就面临着一大难题,那就是用来制造水晶棺的大块晶体非常罕见。我国所蕴藏的天然水晶本来就少,而水晶棺所需的水晶长达两米多,更是世间难寻。

并且在上世纪70年代,世界上仅有几个工业发达的国家能够制造用天然水晶为原料的石英玻璃,但这种技术在当时实属难得,这几个国家没人愿意将技术公开,它们全都封锁了该技术。

除此之外,彼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生产过2米长、40毫米厚的石英玻璃板材,更不可能有现成的资料可供借鉴。可以说,我国技术人员完全是从零开始,每一步都要自己钻研。

参加此次研制的各路人马,形成了强有力的拳头,在北京六零五厂展开了攻关战。他们最终选取东海水晶做原料,然后将其熔炼成大型石英玻璃板材东海人民在得知消息后非常有干劲,用双手凿出了35.2吨的优质天然水晶矿产,先后6次贡献了出来。

然而这才仅仅是解决了第一个难题,接下来就是如何打造出两米多长的板材。因为那时没有这么大的熔炼炉,很难一次打压出来,所以技术人员就想出了焊接的办法,将一块块小水晶板焊接成一块大的,而这项任务就交给了北京六零五厂的老技工石维成来做。

因为水晶熔点很高,所以必须要在水晶被熔化的一瞬间完成焊接,要不然就会功亏一篑。为了圆满完成这项任务,石维成不敢松懈半分,他时刻紧盯焊缝,即便因为距离太近,高温导致身上的金属防护服都开始冒烟,他也没有往后退一步,依旧顶着高温坚持在一线。

若是实在是难以忍受,他也只是让人往他的身上浇水降温,双脚也都泡在水里。功夫不负有心人,石维成成功了,水晶棺板材非常完美,其中石英粉纯度高达99.9999%。而这种水平的板材,就算到了现在也没有其他人能再生产出来。

就这样,随着一道道技术难题被我国技术人员不断攻克,水晶棺在5块板材的结合下顺利被制造出来,而它的抗震效果,也在唐山大地震的余震下得到了检验,没有受到一点破坏。

1976年11月27日,在北京六零八厂加工下的水晶棺样品,前往模拟瞻仰厅进行地震、降温等多方面的试验,最终从20多个水晶棺中拔得头筹。在取得初步认可后,北京六零八厂再次承担起另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让瞻仰群众们能从水晶棺外看到一位栩栩如生的毛主席。

因为化妆材料会对遗体表面造成影响,此外照明灯中的光线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对遗体保存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技术人员经过研究,决定采用馆内照明、光学整容的创新办法。

这个办法之前还从未实践过,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六零八厂先用医科大学提供的标本进行了多次试验。最终,光学整容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就,这个保存了数年之久的标本在技术人员多次根据瞻仰路线调整出的投光配色下,竟然从原本黑灰、多皱纹的面部状态,变成了红润丰满,仿佛刚刚去世一样。

  就这样,在我国技术人员的努力下,随着毛主席纪念堂正式宣布建成,安卧在水晶棺中的毛主席被移进堂内,让广大人民群众瞻仰。而主席的面容迄今仍栩栩如生,仿佛只是睡着了一般。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20 15:47 , Processed in 0.00778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