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央红军初到陕北,穷到极点,毛泽东:去山西打阎老西的土豪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9-20 03:23: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中央红军初到陕北,穷到极点,毛泽东:去山西打阎老西的土豪                                                         

2023-09-19 10:25                                       
                                       

1935年10月,经过漫长而坎坷的25000里长征,中央红军最终抵达陕北,与当地红军取得胜利的会师。然而,这次会师后,他们迅速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在深思熟虑的分析之后,毛主席提出了一项战略计划,即东征山西,从军阀阎锡山那里筹集粮食和资金。

长征的起点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央红军曾多次改变前进目标。在1927年,为了抵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我党领导了一系列起义,最终在井冈山合并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然后,在接下来的近7年里,我们的革命中心一直在江南,建立了中央红军。但是,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迫使他们不得不进行战略调整。

在长征开始之初,掌握最高权力的博古和李德不顾实际情况,让中央红军前往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师。幸运的是,在湘江战役之后,毛主席挺身而出,迫使红军改变路线,前往敌军力量较弱的贵州。

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恢复了毛主席对红军的领导权,但随后制定的在贵州和川西北建立革命根据地的计划都因为客观条件的不具备而被放弃。直到1935年9月20日,红一军团在哈达铺进行休整时,毛主席才得知陕北不仅有红军,还已经建立了一块根据地。这个消息令毛主席非常高兴,因为他终于为红军找到了最终的落脚点。1935年10月,红一军团终于在陕北吴起镇与当地红军取得了联系。

然而,毛主席才得知,一个月前,徐海东率领红25军已经到达陕北,并与红26军、红27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但此时的中央红军已经人困马乏,携带的军费也已经用尽。当杨至诚向毛主席汇报需要至少2000大洋来解决军队的过冬问题时,毛主席只得亲自写信向徐海东求援。徐海东则迅速行动,从红十五军团的有限经费中提供了5000大洋,还提供了一批枪支和弹药。

尽管徐海东的援助解决了中央红军的紧急需求,但红军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陕北的苏区虽然名义上控制了20个县,但实际上只有约40万人口,土地贫瘠且常年干旱。稍微富庶的县城几乎都被敌人控制。蒋介石得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立即命令东北军统帅张学良和17路军总指挥杨虎城进攻红军,导致红军两大军团在外围受到围困。

面对敌人的围困,毛主席和朱总司令认识到经济上的困难已经超越了国民党军的威胁。然而,对于下一步的行动,各方意见不一。一些曾经留学苏联的我党领导人提出了向西进军河西走廊或向北进入绥远的建议,以便从苏联获得援助。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则提出了南下陕南的计划,以筹集资金并调动敌人,以减轻对陕北苏区的压力。毛主席听取各方意见后,提出了新的设想:强渡黄河,东征山西,从军阀阎锡山那里获取粮食和兵员。这样一来,不仅能解决

红军东征的胜利不仅改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国内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也对中国的抗日战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37年,随着日本侵略军的入侵,全面抗战爆发,中国民众的抵抗精神被激发,国共两党开始了合作,形成了统一战线,为了共同抵御外敌,国内各派势力都团结在一起,这也是红军东征的一个积极影响。

红军东征期间,毛主席的智慧和坚韧精神为红军赢得了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得以筹措粮草、扩充军队,并在战斗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毛主席的领导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巩固,他的决策和指挥能力在东征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展现,为后来的抗日斗争和中国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红军东征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还在政治上打破了敌人的封锁,为全国抗战的发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提供了有力支持。在东征过程中,红军与各地方军阀的合作、与国民党内部的矛盾以及与民众的紧密联系,都为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个统一战线最终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推动了国内政治的和解与稳定。

总的来说,红军东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也在政治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国家抗战的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在面临困境和敌人封锁时,坚持信念、勇往直前,可以战胜一切困难,最终实现胜利的目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8 14:06 , Processed in 0.00767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