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山西老汉拿“祖传”金条去银行兑换,被当场抓捕,百斤金条被上缴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 08:00:4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山西老汉拿“祖传”金条去银行兑换,被当场抓捕,百斤金条被上缴                                                        2023-09-30 09:05                                            

发布于:天津市
   
金子从古至今都是硬通货,在任何时候都是大家喜爱的东西,可是这些东西不仅能够带来奢靡的生活,还能造成一定的危险。

在山西的一个银行中,一位农村老汉拿着两块金条去兑换,没想到却引起了柜台的注意,一个农村老人,怎么会拥有两块金条呢?
当她看到老汉手中的金条,就发觉不对劲,询问来历之后便叫来的行长,老汉称是祖传的,可是对方根本不信,还选择了报警,最终钱没换出来反而还被警方抓捕了。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什么祖传的金条还被抓呢?老汉隐藏着什么秘密?
暴雨让金条重见天日

杨老汉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村人,生活在山西的一个小村庄里面,每天的生活就是守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
由于他所处的年代属于八十年代,根本没有什么经济发展,日常除了上山砍柴,就是在家种地,保护好自己的庄稼。
半辈子都生活在这个地方也很少出门,可是前段时间不知道什么原因,天公不作美,就是天天下暴雨,这一下雨他就没法上山砍柴了。
这件事可把他给难住了,这可怎么办啊,不砍柴之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呀。

杨老汉看到下的暴雨,每天愁的夜不能寐,天天就是等着雨停,而他这一等就是一个星期,终于等到了太阳公公出来。
杨老汉开心的不得了,地上的水还没干,他就早早地去山里砍柴了,也就是他天天去山里习惯了,换成别人不知道要摔多少跟头。
这几天的大雨,冲走了许多的泥土,就连山体都被冲掉了不少,就在他进行砍柴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洞穴。

杨老汉天天去山里,从未见过洞穴,洞穴的出现让他觉得有一丝不对劲。
因在那个年代经常有人挖东西,挖出来宝贝,不是在山里就是在荒山野岭,这个洞穴很有可能藏着些什么秘密。
于是他就壮着胆子进入了洞穴中,他把洞口的杂草啥的清理了一下,就进去了,进去一看这个洞穴还不小,有很明显的人工痕迹,肯定不是天然形成的。

杨老汉越想越开心,只要是人工的就肯定有东西,他一直走到尽头,发现一些金灿灿的东西。
用手拿下一块擦了擦一看,原来是金子,这些金黄色的块状的东西,不是金条就是金砖,看样子是有人藏在这里的。
虽然金条上面写着字,但是根本看不懂什么意思,他也没什么文化,就冲着金条傻乐。

开心的都不知道说些什么好了,对着金条就是左右观摩,揣上两根就兴高采烈地回到了家。
在洞穴搬出100斤金条
杨老汉开心地回到家,家人还质疑他为什么没有砍柴,这么早就回来了,他将自己的事情跟家人一说,根本没有相信他。
也不相信他手里面的是金条,杨老汉的儿子听说之后,立即回到家查看情况,因为他曾在矿上工作过,也许会认出个道道来。
可是他也不确定这个黄色的物体,是不是金子,而且有一种铜跟金子颜色一样,完全分不出来。

而且这样天上掉馅饼的事,怎么可能会发生在自己家里,全家人都觉得这东西是假的,只要杨老汉一直坚信。
为此老汉专门从金条上弄下了些碎金,拿着去镇上的金店询问情况,这是不是金子,他们肯定认识。
在却得到确信的消息之后,老大爷随口敷衍了两句,就回到了家中,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家人。
全家人高兴的嘴都合不上,有句话说得好,财不外露,于是一家人晚上偷偷地去山里运金子,有多少就搬回家多少。

父子俩推着一个拉货的板车在山洞口,经历几个小时的忙活,终于将板车给装满了,少说一板车也得有上百斤。
为了不被别人发现,父子俩顾不上休息连夜将黄金运回了家里,放在了自己的地窖里,以防万一。
这一宿父子俩别提睡得多香了,幻想着自己成为万元户,过上幸福的小日子。
可事情那有这么简单啊,第二天全家人看着这么多金条在地窖,发起了愁,这些东西该怎么神不知鬼不觉的,将它变成钱呢?

首先他们想到的是去金店换钱,可是自己一方面不了解行情,一方面他也收不下这么多,万一被坑了心里多憋屈啊。
老汉的妻子表示,可以将金子打成金首饰,这样往出卖也好卖,可是100多斤金子,想要全部打成金首饰,这得打到什么时候呀。
而且就算是打成了,还不是一大堆,也需要一点一点地往出卖,同样很麻烦。
此时老汉的儿子出了个“好主意”,可以把金条拿去银行换钱,银行肯定不会坑人的,先那几块去换,看看能换多少花完了再去换。

听到这个注意,全家人一致认为是个好主意,准备第二天就去银行换钱,没曾想这一换给换出事了。
银行兑换金子反被警察抓
杨老汉第二天一早,穿戴精神就去银行了,拿出早就准备好的金条,等待着新生活的到来。
怀揣着忐忑的心情,老汉来到了银行当中。
回顾四周发现没什么人在,快走了几步就到来柜台前,悄悄地将包裹里的黄金拿了出来,对着柜姐说自己要兑换黄金。

起初工作人员根本不相信,这个农村老汉这么大岁数了,穿着破破烂烂的能有兑换金条,当他打开破破烂烂的包裹之后,工作人员一眼就认出来这是金条。
就在她准备要仔细查看的时候却发现,金条的工艺不是很好,不像是当代的成品,而且在金条上面还刻着字,看样子应该是古文。
大概了解过后,工作人员的脑海中产生了一个想法,这个老汉很有可能是盗墓贼。
工作人员的猜想也不是没有道理,那个时候不知道有多少墓穴被人挖出,无数金银珠宝被他们盗走,严重影响到了科学家的钻研和探讨。

为了稳住老汉,工作人员将他带来的金条拿去鉴定,还对老汉说要去通知经理,这样的情况银行工作人员也没法确定,只能先询问具体情况。
在问老汉这些是那来的时候,杨老汉紧张地表示是自家祖传的,言语之间有些紧张和慌乱。
这不得不让经理猜测他的盗墓贼,金条的古文,外加不明的来历,越想越不对劲,最终还是决定选择了报警。

警方接到电话听说有盗墓贼,立即派人来到了银行,此时的杨老汉还在等待着对方拿钱出现,没想到却等来了一群民警。
民警走到杨老汉的面前表示,有些事需要他配合一下,带着他就要走,老汉一看这样的场面,立马慌了神,颤抖着嘴唇的说到,自己就是一个老百姓,为什么要带自己走啊。
民警看到老汉还在隐瞒,还不承认自己的罪行,立即拿出他的两块金条给他看,这是你的金子吗?

赵老汉看金子,急忙回应这是祖传的,如果不能兑换那就不换了,赵老汉虽然很紧张,但是依然还在辩解,希望能有机会逃脱。
可是这些话怎么能够瞒过民警呢,直接给带到了审讯室进行询问。
找出了金条的幕后主人
杨老汉虽然做足了准备,可是到了警局,心理防线彻底就崩塌了,在民警的询问之后,直接说出了全部的事实。

老汉一直跟警察辩解,这些金子都是在自己门口山上的山洞里,减到的,而且在里面还发现了很多,现在都已经搬回家了,全放在地窖里面。
杨老汉一边跟民警道歉,一边诉说着自己如果搬金子回家的过程,果不其然民警在他家地窖中,发现了这些金子,高达一百多斤。
杨老汉带着民警找到了那个山洞,并且发现了金条的痕迹,杨老汉说得确实不假,随着专家的到来进行调查。
专家看到金条就发觉它的制作很粗糙,不是专业的人做的,就是古人的陪葬品。

而且这些金条和金砖纯度根本不高,一块当中也就含金60%,其中还有许多杂质没有提炼出来。
专家根据金条上的字体,还有山洞的痕迹进行调查,最终推算出了金条上的古文是什么意思了,“柱国魏国公臣张通儒进”。
查阅史书一番过后,发现上面写的柱国,也是一种官名,而且官位也不低,甚至还是朝中重臣。

他为什么没有记录在史书上,很有可能是因为这个朝代或者国家太小了,所有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在专家的一番调查下,发现张通儒曾在安史之乱出现过,还是安禄山的心腹大将,在安史之乱之前,张通儒并不是柱国或者魏国公。
这应该是在战乱过后,安禄山觉得大势已定,就将自己的身边人,全部嘉奖了一边,还给大家升了官。
这些钱很有可能就是在叛乱之后制作的,之后因为种种原因埋藏了起来,等待着东山再起。

可是在张通儒在保护史朝清的时候去世了,在一场战乱中离开了人世,他藏的这些东西,也成为了谜团。
涉嫌刑法
在金条上还写了一个“进”字,很明显这是进奉给皇帝的,可是在乾元年间,安禄山已经死了,很有可能这些金子后来被史思明父子拿到手了。
这些金条经过多年的战乱、迁途最终在一场大雨中冲刷了出来了,被村民杨老汉发现了。
按照正常情况下,如果提前上缴肯定是有奖励的,可他却知情不报,还妄想要倒卖金条,很有可能会涉及刑法,将会有牢狱之灾。

杨老汉本以为自己发现的就是自己的,没曾想这些东西都需要上交,因为没有文化,不知道这方面的知识,所有才酿成大错。
如果这些文物流入到市场当中,不知道会造成多大的影响,这些金条虽然含金量不高,也并不值什么钱,但是考古的历史价值非常高。
万幸银行人员多了个心眼,将这件事告诉了民警,要不然安史之乱的历史资料,还会缺少很多。

杨老汉在这件事上,可以说是经历了大起大落,辛苦了一辈子好不容易等来了好日子,一分钱也没花就被民警收走了。
民警看到老人岁数大了,也积极将黄金全部上缴了,并没有对他处罚,只是进行了一番批评教育,就让他回家了。
在此,希望杨老汉能够平安度日,早日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好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7 02:00 , Processed in 0.00796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