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乾隆对瓷器的审美真的那么差吗?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0-6 06:32:2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乾隆对瓷器的审美真的那么差吗?                              2023-10-02 09:07                                            

发布于:天津市
   
        乾隆的品味真的那么差吗?前两年有一档和文物有关的节目叫国家宝藏非常火,实在是文物领域里面的一股清流,其中有一期拿来开涮的是乾隆皇帝和他的各色釉大瓶,也叫瓷母,因为它在一个瓶子上集合了历史上几乎所有的重要制瓷工艺,那期节目人们印象最深的是乾隆皇帝的品位,节目里他爹就是雍正皇帝,都气活过来了,从坟里爬出来骂他,其实说乾隆皇帝品位差,已经不是第1回了。

之前有公号做过一期节目,对比雍正和乾隆的品味刷了屏,大家纷纷被乾隆的农家乐审美情趣惊到了,感叹为什么这时候人类的遗传基因就失了效呢?比起他的爸爸还有他爸爸的爸爸的品位差了不是一点点,里面举了很多例子做了很详细的剖析,但是基本上都是说雍正的审美品位简约高雅,而他儿子的就繁复低俗,这里我也举两个例子来做对比,让大家感受一下,图片里面面4件作品,两件是乾隆的,两件是雍正的,大家猜一猜,当然大家知道这是一道送分题,但是还是可以试着做一下集体羞辱一下乾隆的品味,你是不是已经有答案了,你是不是选了1和2雍正年代的,3和4是乾隆年代的,恭喜你全部答错了,正确的答案刚好相反,大家不是都在说的乾隆品位差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很多主要说三个。

首先是大家容易把审美这件事简单化了,把简约等同于高品位,把繁复等同于差品位,这其实是个很大的误解,拿节目中出场的黄公望来说,他同时代有4位最著名的画家,后世称为元4家,主要都是画山水,从繁简的角度来看倪云林最简,王蒙最繁,黄公望在中间,你说谁的格调更高,化品更高呢?说不上,放在世界艺术史上来看,这样简单的观念更是完全不成立的,比如把文艺复兴三杰的作品拿到现在的简约性,冷淡风面前,那真是太复杂了,瞬间就没有了逼格,但你就能说文艺复兴三杰格调不高吗?其实简约仅仅是当代审美的流行趋势之一而已,繁与简本身谈不上哪个更高级,而事实上乾隆其实也有简约,雍正也有繁复。

第2个原因是不能区分功能和品位,具体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陶瓷这种材料适用的范围非常的广,可以满足多方面的需求,所以不同的瓷器烧造的目的和满足的需求并不相同,比如我们今天的建筑瓷砖你不能单独拿一块出来跟一幅瓷画来比哪个更好看?反过来也不能拿一幅瓷板画来跟瓷砖比谁更耐用,陶瓷在古代也是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而烧造的,哪些需要呢?最基本的层面是日常使用的需要,所以古代传世的瓷器中无论中外,最多的就是盘碗之类的餐具和杯壶之类的茶具,前两年拍卖的斗彩鸡缸杯就是皇帝的酒杯拿来用的,第2层需要是审美的需要,漂亮好看,赏心悦目,桌上摆的墙上挂的,有些完全没有实用性,就是图个好看,美其名曰雅玩,第3个方面的需要跟普通百姓就没啥关系,对皇帝来说就很重要,那就是政治的需要,比如雍正乾隆时期开始流行的一种平行叫赏瓶,据说是皇帝赏赐大臣的,画面主体一定是青花缠枝莲,你不要以为这是并蒂莲花处处开的优雅浪漫,皇帝表达的意思其实简单粗暴,莲花的莲与清廉的廉同音,所以青花缠枝莲意思就是清廉。

朕知道爱清廉继续保持赏个官窑的瓶子可以当饭吃的,又比如龙纹,皇帝是真龙天子,吃饭的所使用的碗,装菜使用的盘子都需要画龙纹,而且九五之尊少了也不行,这就更和品味无关了,前面看到那件青花矾红龙纹盘是雍正时期的作品,乾隆朝也有,你说它代表父子俩审美上的遗传基因吗?而这件瓷母也有这方面的动机,节目里其实也没有一味地取笑乾隆,多少还是帮他说了几句,皇帝的用意并不只在于好不好看,而是炫技扬我国威,王凯在这一段拿捏的很好,先贤先父百般嘲笑,仍是不卑不亢,自信满满,我炫的是景德镇的匠人,我炫的是大清的盛世,审美这点小事牺牲一点算什么?

第3个原因是我们容易看到外在,不容易看到内心,有一次跟一位朋友聊天说起消费,他说其实他自己的消费都比较节省,但送人就不一样,花起钱来非常大方也不心疼,因为送出去都是有目的的,当然也会有回报,他身边的很多朋友呢,也都是这样,但是如果你光是看他买东西,可能就会觉得他穷奢极欲,这种经验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你朋友过生日要买件礼物,朋友喜欢大红大绿,你喜欢简约性冷淡,但只要你的情商不是负数,都肯定会买大红大绿,所以最能代表一个人品位的,不能只是看他拥有什么,而还要看他最珍视什么,但这种内心的活动有时候我们很难判断,好比雍正也许内心是喜爱农家乐的,但他不说,他让你看到的是他现在那副高冷的样子,皇帝的世界我们不懂,而乾隆可能相反,但这种猜测当然没有什么说服力,不过倒是有一个例子看起来还比较有说服力。

前些年台北故宫举办了一个特展的佳趣,展品刚好都是瓷器跟清代的一位皇帝有关,把范围再给大家缩小一点,具体是跟清三代中的一位有关,就是康熙雍正和乾隆,听道得佳趣这个名字,你脑子里想到的是哪位皇帝呢?雍正,不过很遗憾,这道送分题你又答错了,展览的副标题叫乾隆皇帝的陶瓷品位,这个展览非常有趣,虽然说的是陶瓷品位,但展品并不都是瓷器,而是一件瓷器对应有一副这件瓷器的画,画风是这样的,这些话是哪里来的呢?是乾隆皇帝让宫廷画师画的,每一件他喜爱的瓷器,画一幅画,再配一段文字,做成了一本画册,妥妥的一本手绘版的收藏图录,这件事发生在乾隆50年之后,已经是乾隆的晚年,比较能代表他一生所爱。



这里面有没有慈母呢?有没有转心瓶呢?没有,基本上都是宋瓷和单色釉瓷器,青花都极少见,所以这组瓷器充分代表了乾隆皇帝真正的品味,应该是没有太大争议的,而台北故宫的这个展览当然也是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因此当我们纯粹从审美来看瓷器,然后再来评价皇帝,当然就会得出农家乐的结论,但是如果我们站在皇帝的角度来看瓷器,再来看审美,得出的结论可能就大不相同了,毕竟对皇帝而言,当个牛x的艺术家肯定不是他的首要目标,当个牛x的皇帝才是,所以如果我们能站在皇帝的角度来看待瓷器,看待整个瓷业的发展,再把它放到整个瓷器史的角度去重新审视,你就会发现真的是大大的低估了乾隆皇帝在陶瓷史上的地位。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 00:08 , Processed in 0.00734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