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唯一被当作反面教材选入《唐诗三百首》的诗,贻害后世一千多年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4 03:00:4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唯一被当作反面教材选入《唐诗三百首》的诗,贻害后世一千多年                                                        2023-10-21 11:55                                            

发布于:天津市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第一个“吟”字是品鉴、赏析之意,第二个“吟”字则是吟诵的意思。这句俗语旨在透露熟能生巧,只要将《唐诗三百首》这本诗集了熟于心,那么吟风弄月便不再是难事。《唐诗三百首》之所以能成为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的入门选本,就在于其对选诗标准的把握,共收录杜甫、李白、王维、李商隐等77位诗人的311首经典作品,每一首都灌溉了作者的创作心血,每一首都蕴含着生活的深刻哲理,能够为初学者提供广泛的知识。按道理讲,能被《唐诗三百首》选中的都应该是正能量的具有积极意义的诗,然而有一首却唯独例外,它是其中唯一一首反面教材。

《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是清朝文学家蘅塘退士,首先我们来看看他遴选诗作的有意。开篇第一首是唐朝宰相张九龄的《感遇》,是张九龄遭遇谗言被贬后而写下的一首感慨之作,虽被冤枉,可全诗去透露出一股昂扬之气,表现了作者的理想操守。全本最后一首则是杜秋娘的《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那么蘅塘退士是什么意思呢?
开头是歌颂文人的道德标准,最后是劝诫文人爱惜时光、加倍努力,可见《唐诗三百首》的整体风格就是以引导向善为主,使读者越变越好。然而小解在选集中却发现了这一首堪称负能量爆棚的诗作,数千年来贻害无数人。

《烈女操》唐·孟郊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贞女贵徇夫,舍生亦如此。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
这是一首很简单的五言乐府诗作品,孟郊营造了一位烈女形象,什么样的烈女呢?孟郊开篇就点明主题:古老的梧桐总是相生相长,彼此相待到老,而河中的鸳鸯也是同生共死,绝不独生。看似这是歌颂了爱情的伟大,但下一句就暴露了孟郊的野心:“贞女贵徇夫,舍生亦如此。”
原来,孟郊这是在写一位敢为丈夫守节的烈女,歌咏她守住了女人的操守。“贞妇”是指在丈夫死后绝不改嫁的女子,“徇”不是殉情的意思,而是以死相从,一旦嫁给丈夫,就必须完全跟随丈夫的意志,即便是舍弃生命也在所不惜。

最后两句,孟郊再将守节之事强调一番,女人的心就应当和井中的水一样,波澜不惊,始终如一。看起来这是一首颇具正义的爱情力作,但仔细推想起来却没那么简单。我们想象一下:丈夫去世,妻子不仅不能改嫁,必要时还要殉夫,这样的爱情真的可贵吗?小解认为不是,这明明是扼杀了人的天性与自由,在封建礼教之下,多少无辜的女子成为牺牲品,只能依附于夫家生活,完全没有独立的地位,这样的“传统美德”并不可取。“烈女之操”看似大义凛然,也获得了时人冰清玉洁的赞美,然而正是这种文化糟粕的代代相传,才在无形之中贻害了中国妇女数千年!

封建社会的“三从四德”是对女子行为处世的标准,也是禁锢女子的隐形道德牢笼。“三从”是指: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没有她自己能做主的时候,在任何时候都要听从男人的摆布,这很明显是不符合人性的。当然,深处于这种社会体制下的孟郊自然难以逃脱此思想,虽然他的文笔斐然,但他所传达的内容却实在令人难以恭维。或许蘅塘退士的初意并非如此,但现如今看来,我们必须将这首《烈女操》视为《唐诗三百首》中的反面教材。懂得尊重女子,懂得照顾他人,才能真正成为强大的人。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3 01:55 , Processed in 0.00795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