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太香了,原来古诗词可以这样学,早知道,当年能省下我多少脑细胞!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3 03:26:3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太香了,原来古诗词可以这样学,早知道,当年能省下我多少脑细胞!                                                2023-10-22 12:51                                            

发布于:山东省
   

   一说到背诵古诗,一下子就把我拉到小学疯狂背古诗的记忆里,太苦逼了!
动不动背全文,当时记住过会就忘,有时张冠李戴,有时胡编乱造,不断重复,毫无兴趣的进行机械记忆,浪费的除了时间,就是我可怜的脑细胞。
后来,读了这套《语文书里的大诗人》发现,原来记忆古诗也没有那么的难。

因为人最先遗忘的是没有重要意义的、不感兴趣、不需要的东西。而不熟悉的比熟悉的遗忘的要早。
所以,要想孩子能够记忆古诗,就要让孩子熟悉并爱上这些古诗。
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从源头下手,了解古诗词背后的故事,感受诗词意境中的语言之美,领会诗人创作时的所思所想所感,身临其境,才会和诗人共鸣,沉浸到诗词里,也更容易理解记忆。
我也曾去网上查阅关于诗人的相关资料,有的太过笼统,有的太过简略,,也有文言文记载,但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而言,这些知识就晦涩难懂,因为小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的知识的方式都挺具象直观的。
所以,想让孩子积极主动去背诵古诗的方法,除了绘画、游戏、比赛,最重要的就是通过讲故事的方法。
聊到故事,不禁让我想起了《语文书里的大诗人》这套书,不是诗集,不是晦涩难懂的文言文,而是一本有诗有图有故事,风趣幽默有意思的诗人传记。
这套书共有6本,分别介绍了都是在小学语文书里出现频率最高的六位大诗人,分别是:李白、杜甫、王维、苏轼、王昌龄、白居易。

这六本书以这六位大诗人的人生故事为主线,将一首首古诗词像珍珠一样串联起来,孩子读这些古诗的时候,仿佛穿越到他们的时代,和大诗人相识、相知,在了解历史大背景的情况下,更加理解大诗人的感受,体味到诗人的情感,领略古诗词的文化魅力!

就像《李白的故事》中,为什么李白叫李白,字太白?真的是他长得白吗?

不是的,因为李白的妈妈生他的时候梦到了长庚星,就是太白星,于是,就有了他的名和字;
而又为什么号“青莲居士”呢?因为小时候在四川青莲乡居住过;
为什么李白赞美游侠的诗作很多?
李白除了读书写作以外,更喜欢的其实是剑术,相比于儒生他更喜欢游侠的称号,他说“儒生不及游侠人”(《行行游且猎篇》)。

为了施展政治抱负,李白选择游历,等待机遇,出于对名山大川的热爱,看到天门山的壮观美景,有感而发,写下了《望天门山》,还有同一时期的《望庐山瀑布》;

孤身一人,囊中羞涩,病体缠身,无人照顾的时候,他想家了,于是,就有了我们耳熟能详的《静夜思》……

在这套书中,我们不仅仅能了解诗人的生平遭遇,诗作的创作背景,还能学到很多关于记忆古诗词的方法。
记忆古诗词的方法 绘图记忆法
适用于所有写景诗。通过描绘画面,我们不仅知道诗里的景物有哪些,还能发现诗人描写景物的技巧。
像《望庐山瀑布》中李白除了描写眼前的实景,还运用了夸张、想象的手法,将实景渲染的浪漫梦幻,不愧为「诗仙」!

故事记忆法
适用于送别诗。从诗中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还有故事发生的环境以及传达的情感。

比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就可以尝试这种方法:
原文古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试着把故事里的几大要素填写在空白处:
(人物)____西辞______(地点),
(时间)烟花____下____(地点)。
(交通工具)__远影__(环境)尽,
唯见长江_____(环境)。
关键词记忆法
采用“关键词记忆法”,也就记住关键词,还原当时情景,很多古诗词就很容易背而且不会忘。
比如《早发白帝城》只要抓住形容从始发站到终点站飞速抵达的关键词进行背诵就行了。
比如距离极远——千里江陵,但所用时间极短——一日还,再比如交通工具是轻便快捷的——轻舟,一眨眼的工夫就经过了极其复杂的路段——已过万重山。

这一路上有美景相伴——白帝城的彩云,还有两岸的猿不停啼叫,仿佛也为李白被赦免而庆祝呢!
这套书里不仅可以看到有趣的诗人故事,还可以学到很多的古诗词记忆方法,有趣又有料,在诗人的成长故事中,孩子很容易产生共鸣,了解故事的背景,理解诗人的情感,让古诗记忆不再枯燥难熬,反而是一种好玩的体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0 03:10 , Processed in 0.00861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