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全经联携手润土咨询,共同发布《2014中国城市养老居住模式研究报告》。此报告缘起于2011年,历时4年,样本采集共涉及全国十个城市,累积近万样本量。本报告持续关注全国重点城市老人居住模式、养老观念、养老需求的变化,每年累积上千样本,并对“中国城市养老居住模式”、“中国城市老人幸福感”、“旅居养老”等热点话题开展专项课题研究,与社会各界共享研究成果。
2014年的数据采集自北京、上海、武汉、昆明、青岛五个城市,共计1560个老人样本,年龄大于60岁。
“独立养老”是目前养老市场的主旋律
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线城市,老人们的养老观念正在悄然转变,从“养儿防老”转变为“独立养老”,从数据来看,北京、上海、武汉、青岛倾向“独立养老”的老人比例均超过50%,昆明老人则相对保守,依然倾向于“养儿防老”的观念。
社会财富沉淀在老人手中,有一定财产和收入的老人比例越来越大,对于养老,老人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从数据来看,超过半数的老人对自己的养老资金有所准备,北京、上海的老人未雨绸缪,养老金准备情况分别为63.6%及61.7%,高居五城市榜首,其次是青岛为59.8%,再次是武汉为55.9%,最后是昆明为53%。而且,对于居住模式,老人们或者已经独立居住,或者倾向独立居住。
而且,这些独立老人,对于未来有很多期待和构想,他们的心态相对要比“真实年龄”更年轻,希望有更多的时间用于休闲、旅游等,照顾第三代的意愿度也在逐年下降,他们希望追求更自由的晚年生活。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独立老人都将是养老需求的主力军。
“异地养老”的老年客群接受度在逐年提升
异地养老借鉴于分时度假的理念,近年来饱受追捧与争议。如果仅仅从老人接受度的角度去阐述,自2012年至2014年,接受度的数据曲线呈缓速上升的态势,由8.2%攀升至10.9%。分城市来看,一线城市接受度较高,上海以16.6%的比例再次高居榜首,其次是北京为12.6%,而青岛、昆明等旅游城市接受度则较低。
接受异地度假养老的老人,心目中最青睐的度假圣地是三亚(42.5%),其次是杭州(39.2%)、青岛(29.8%)等。在度假地的居住方式,从2014年的数据来看,老人们开始日趋理性化,首选为租住养老公寓,比例为46.4%,其次为租住普通住宅,比例为30.9%,再次为酒店,比例为29.3%,选择在当地置业的老人比例仅仅占17.1%。
理想的养老居住模式:混合社区(亲情社区)+ 社区照料中心/养老院
2014年,居家养老依然占社会主流需求,老人与子女的理想居住距离是在同一个小区或者临近小区,倘若是居住在同一小区更愿意生活在不同的楼里。但居家养老,必须以社区照料作为支撑。从数据来看,目前选择居家保姆照料的比例约为38.6%,选择社区养老机构的比例约为24%,选择日托的老人比例约为21.5%,选择社会机构养老的比例约为18.6%。居家老人对于周边机构提供的上门做家务、上门看病、康复治疗、上门护理等服务接受度较高。
家政服务。56.8%的老人明确表示会考虑购买上门服务,26.9%的老人则持模糊的态度,他们主要担心门户安全,其次担心上门服务不能满足需要,再次担心上门服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需求。
医疗服务。62.1%的老人愿意购买上门医疗服务,不愿意购买的原因主要是担心服务不能满足需要,其次是担心服务人员不够专业。
餐饮服务。27.2%的老人对社区食堂有明确需求,他们一餐能够承受的人均消费均值为13.4元,最希望社区食堂能做到荤素搭配和干稀搭配。
社区活动。老人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包括慢走、读书、种花、旅游、摄影等,但是由于供其活动的场所分布不均衡,老人的需求不能得到完全满足;对于感兴趣的社区活动,即便是需要收费,老人参与意愿度依然较高,均值可达到41.7%。
“心理空巢”与“家庭空巢”的双重隐忧
空巢老人一直是个社会性问题,2014年的调研数据依然触目惊心,上海的空巢老人比例高达50%,北京空巢老人比例为45.6%,武汉的空巢老人比例为48.8%,青岛的空巢老人比例为46.5%,昆明的空巢老人比例为36.7%,而且部分70岁以上的老人除了自身的养老问题外,子女本身也面临养老问题。
心理空巢。这是目前社区养老比较缺失的环节,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一年内,28.5%的老人曾经出现过精神不安、情绪低落的情况,25.2%的老人曾经有过孤独、失落的负面情绪,两者同时出现的比例为19.7%。但是,仅19.7%的老人愿意购买上门心理慰藉服务,不愿意购买的原因首先是自身认为没有必要,其次是对服务的价位考虑。所以老人普遍更希望子女在情感上给予更多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