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集雅斋】任伯年100幅精品作品集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1-9 17:57:3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123 于 2023-11-9 18:01 编辑

【集雅斋】任伯年100幅精品作品集         

2023-11-08 10:02                                            

发布于:北京市
                                           

集雅斋字画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艺术名家资讯是任伯年先生的个人经历,及其经典艺术作品欣赏。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任伯年先生的个人简介吧!(以下内容由集雅斋字画网为大家提供)

任伯年是晚清时期著名的花鸟画家和人物画家,徐悲鸿称他为“仇十洲以后中国画家第一人”。与吴昌硕、蒲华、虚谷齐名为 “清末海派四杰”。是海上画派中的佼佼者,他的杰出艺术成就受到世人瞩目。他的绘画发轫于民间艺术,技法全面,山水、花鸟、人物等无一不能。

任颐(1840—1896年),初名润,字伯年,一字次远,号小楼,(亦作晓楼),浙江山阴人,清末画家。绘画题材广泛,人物、肖像、山水、花卉、禽鸟无不擅长。代表作有藏于徐悲鸿纪念馆的《紫藤翠鸟图》轴等。对近现代花鸟画产生了巨大影响。

任伯年出生于浙江萧山农村。父亲任声鹤是民间画像师。任伯年少时受家庭的熏染,自幼善画,受民间版画影响深刻。后从任熊、任薰学画,后居上海卖画为生。任伯年重视写生,又融汇诸家法,并吸取水彩色调之长,勾皴点染,格调清新。技法全面,山水、花鸟、人物等无一不能。

十来岁时,一次家中来客,坐了片刻就告辞了,父亲回来问是谁来,伯年答不上姓名,便拿起纸来,把来访者画出,父亲看了,便知是谁了。这说明任伯年幼年就掌握了写真画技巧。

任伯年曾在十几岁青年时期,在太平天国的军中“掌大旗”,当时军旗较大,“战时麾之,以为前驱”。直到天京沦陷,任伯年才回家乡。

十五六歳时在上海卖画,模仿任熊作品沿街出卖,恰逢任熊路过,非但不怒,反而赏识其才华,招为弟子,传为逸话。后长期以卖画为生。

1864年,任伯年迁往宁波卖画为生,结识万个亭、陈朵峰、谢廉始、任薰。28歳时与任薰一共前往苏州,随任薰学画卖,结识画家胡远、沙馥。1868年冬,前往上海、此后长期在上海卖画为生、住于豫园附近的三牌楼。开设扇子店"古香室",与虚谷,张熊,高邕等画家及收藏家毛树征成为友人。

30岁到上海之后的任伯年,正如前述,他开始进入“海上画派”的文人画画家的圈子里,他通过“上法古人”与学习海上同人的文人笔墨,仿作与创作了大量的具有传统文人画品格的花鸟画。

任伯年的主要成就是在于人物画和花鸟画方面,往往寥寥数笔,便能把人物整个神态表现出来,着墨不多而意境深远。其线条简练沉着,有力潇洒。他常画钟馗,他笔下的钟馗心胸磊落,不怕鬼,不信邪。

他的花鸟画,总是把花与鸟连在一起,禽鸟显得很突出,花卉有时只作背景,整个画面充满了诗的意境。任伯年的花鸟早年以工笔见长,“仿北宋人法,纯以焦墨钩骨,赋色肥厚,近老莲派。

后吸取恽寿平的没骨法,陈淳、徐渭、朱耷的写意法,笔墨趋于简逸放纵,设色明净淡雅,形成兼工带写,明快温馨的格调,这种画法,开辟了花鸟画的新天地,对近、现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任伯年的山水画创作不多,早年师法石涛,中年以后兼学明代沈周、丁云鹏、蓝瑛、并上追元代吴镇、王蒙、以纵肆、劲真的笔法见长。

1883年,经高邕介绍结识吴昌硕。1887年,出版'任伯年先生真迹画谱',轰动上海。任伯年为人率真,不修边幅,画多而名声渐大。任氏一门中绘画杰出者亦有之,后有“三任”之说(指其叔伯辈的任薰、任熊),但成就最大的无疑当属任颐。





19世纪80年代是任伯年创作的鼎盛时期,创作题材上范围扩大了,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用隐晦的手段寄寓深情。90年代,数量很多,但从作品的思想性看似乎没有超出80年代,但艺术手法上则更加熟练,大胆、概括,特别是花鸟画,达到“炉火纯青”的佳境。

任伯年二十多年的绘画创作,留下了数以千计的遗作,是历史上少见的多产作家。最早的作品是同治四年作的,最晚的作品为光绪乙未年冬十月,去世的前一个月作的。

生命的最后阶段,任伯年深受鸦片之害。1896年,因绍兴资产丢失之心痛以及吸食鸦片损伤元气,年仅56岁的他就过早去世。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9 13:38 , Processed in 0.010413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