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民日报推荐:养成松弛感的9个方法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2 09:21:5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人民日报推荐:养成松弛感的9个方法               

2023-11-10 21:56                                            

发布于:安徽省
   

人民日报推荐:养成松弛感的9个方法

心态松弛了,生活就顺了。

作者:洞见MK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曾在2020年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
在所有的成年人中,18-34岁的人焦虑水平最高。
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周旋在学业、工作、家庭和感情之间,压力如山大。
他们就像拉满了的弓一样,时刻紧绷着,活得焦躁不安。
也许我们无法控制自己遇到的事情,但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情。
《人民日报》给出了9个方法,学会以后,你也能养成松弛感,活得轻松,过得坦然。

1

接纳自己


作家中岛敦在《山月记》中写过一个故事:
李征少有才能,志向高远,弱冠之年就中榜,以为自己将来定能成就一番事业。
但他却不屑于在官场勾心斗角,也不能沉下心来专注于自己的文人理想。
于是庸庸碌碌,蹉跎多年,最终成了一个窘迫平庸的中年人。
现实中的大多数人,不就像李征一样吗?
年轻时,我们也曾拿着一纸文凭,发誓要混出点名堂,但最终还是找了一份普通的工作,凑合着把日子过下去。
多少人还残存着当初的理想,却又无法改变现状,于是心有不甘,难以自洽。
尼采说:“对于凡人来说,平凡就是幸福。”
这世界上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没有显赫的出身,也没有华丽的奇遇。
就像你我一样,虽然渺小,但一直在为自己的生活而努力奋斗。
虽然没有出色的事业,但也扛起了家庭的责任,照顾好了一家老小;
虽然没有非凡的能力,但内心强大,独自挺过了人生的重重难关。
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宽容一点。
当你开始接纳真实的自己,放下不切实际的幻想,便能与周遭的一切达成真正的和解。

2

感受当下


《沉思录》中写道:“每个人只能活在当下,他所能失去的也只有当下。”
一个人若沉溺在过去,就会背负毫无意义的痛苦。
在懊悔愧疚之中,错过了今天,也错过了未来。
有句话说得好:“幸福没有多么盛大,就在此刻的一呼一吸。”
活在当下,方能在每一天中挖出无尽的乐趣。
认真去品尝每一道食物,体味食物的美好;
用心去享受阳光微风,让心情舒适惬意;
努力去感受身边人的爱,生活便温暖常在。
当你全情投入,一个个瞬间就会连成永恒,在记忆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美好痕迹。
岁月很短,倏忽即逝。
愿我们都能倍加珍惜,热气腾腾地活着,享受当下的每一刻。

3

享受过程


你有没有发现,我们这一代人,都太看重结果了。
付出一点努力,就期待看到收获;经历一段感情,就渴望能维系一生。
结果越是在意结局,就越容易陷入焦虑。
林清玄在《一心一境》中说过:“人生的最大意义不在奔赴某一目的,而在于承担每个过程。”
我们来这人间一趟,是为了经历跌宕起伏的人生,体验悲欣苦乐各种滋味。
如果只盯着终点,闷头赶路,就会忽略沿途的精彩。
一次成绩即便会不如人意,但你为此付出的汗水,就是对你最好的肯定;
一段关系固然会走向终结,但那些温暖与关怀,却是真真切切存在的。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这些事,才塑造了我们每个人独一无二的人生经历。
看淡结局,不怨不求,方能在平淡中寻得欢喜。

4

敢于试错


有个网友在知乎上提问:
“为什么普通人的生活,过得这么累?”
其中有一个高赞回答写道:
“因为大多数人,都缺乏试错的勇气和能力。
对于他们来说,人生就是一条逼仄的隧道,只能越走越窄,越走越不安。”
细细想来,确实如此。
许多人都过于在乎试错成本,生怕自己投入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全部打了水漂。
于是他们左思右想,迟迟不敢做出行动。
殊不知,在自己徘徊犹豫的时候,幸福早与自己失之交臂。
《看见》中有一句话说道:“强大的人不是征服什么,而是能承受什么。”
在往后的日子里,允许自己犯错,不断尝试,就一定会换来你想要的结果。

5

拒绝内耗


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过这样的行为?
  身体上稍感不适,就各种臆测,生怕自己得了重疾;
  工作中犯了一次小错,就胡思乱想,担心领导质疑自己的能力;
  看到旁人交头接耳,便觉得他们有可能在议论自己……
如果你有这些表现,说明你陷入了深度的精神内耗。
作家岸见一郎在《不安的哲学》一书中写道:“比起与他人的磨合,人与自己的内耗,往往更加惨烈。”
内耗,是自我设置的精神牢笼。
我们可以战胜现实的对手,却无法打败脑海中无穷无尽的假想敌。
只有停止胡思乱想,敌人才会自动退去。
当你专注于眼前,把精力投入到做事上面,所有的不安,便能消解一大半。
从今天开始,保持内心清明,不多想、不空想、不乱想。
勇敢一点,洒脱一点,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难关。

6

适度休息


前两天,刷到一个词叫“休息羞耻症”。
有的人在休息的时候,无法彻底放松,甚至会因为觉得自己没干正事而感到内疚、焦虑,萌生出一种羞耻感。
这其实就反映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在很多人眼里,努力拼搏是唯一正确的追求,而休闲和玩乐意味着停滞不前。
所以,他们把自己当作机器一样使用,不允许自己停下来歇歇。
瑞士作家希尔泰说:“过多或过少的休息,都令人无法松气。”
休息不是奢侈,而是滋养身心的必需品。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看起来毫无价值,比如蒙头大睡、走神发呆,或者四处闲逛等等。
但去做这些事情的过程,本身就是为自己充电。
我们可以心无挂碍,感受无所事事的快乐,释放内心的压力和负面情绪。
人活一世,不要把自己绷得太紧。
休息的时候,就去尽情享受。
当你可以放空大脑,什么也不想,便能在无拘无束中获得一种久违的惬意和宁静。

7

积极暗示


《名人趣事》一书中,讲过作家叶圣陶的一个故事。
叶先生患有慢性失眠症,只有服用过安眠药后,才能睡得安稳。
一旦不吃药,他就会彻夜难眠。
但其实,他夫人为其提供的,一直都只是维生素片而已。
他真正需要的不是药物,而是一种积极有益的暗示。
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自证预言”:即我们相信什么,未来就会发生什么。
因为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想法和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和结果。
比如,同样是面对一次失败,思想消极的人会质疑自己的能力,变得更加自卑;
乐观的人,则会把这视为自我进步的一次机会,不会让它堵在心里。
所以很多时候,真正困扰我们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这件事的认知。
痛苦无助时,不妨换种心念。
凡事都往好处想,不断给自己加油打气,事情自然会朝着理想的方向稳步迈进。

8

放慢节奏


观察一下周围,你就会看到,很多人都把生活调到了“倍速模式”:
嫌做饭麻烦,就靠外卖、速食解决一日三餐;
觉得读书太费劲,就去看那种5分钟解读一部作品的短视频……
在这种状态下,大家都过得非常“割裂”。
生活上对自己极其敷衍,毫无品质可言,但是精神上却时时保持紧绷,不敢松懈。
对此,清华大学教授宁向东感慨道,整个社会陷入了一场“忙碌症”。
我们把每一天都安排得如此紧凑,却仍感到焦虑不安,甚至丢失了自己的快乐和初心。
作家苏芩说:“一个会布局的人,永远不会把人生塞得太满。”
人生大事,从来不是只有忙而已。
慢下来,静静地去感受一抹阳光,欣赏一朵花开,品味一缕书香。
让生命得到喘息,生活才能更好继续下去。
愿我们都能有张有弛,不疾不徐,于平凡之中享受到无尽的乐趣。

9

学做减法


你知道“三七法则”吗?
  一部手机,70%的功能几乎是没用的;
  一间房子,起码70%的空间都是闲置的;
  而屋子里的用品,70%也都不会使用第二次。
生活中真正能派得上用场的东西,往往只占少数。
曾几何时,我们以为得到越多就越快乐,所以拼了命的去获取、去争夺财富。
可到头来才发现,欲望永无止境,人心永难满足。
想要的过多,只会活成柳宗元笔下的蝜蝂,被沉重的行囊拖累,最终毁在自己的手上。
《减法》一书中写道:“少即是多。”
一个人追逐的越少,他获得的便会越多。
当我们清空了不必要的物件,远离了外界的嘈杂,也就清除了生活的负累,获得了内心的平和。

《轻松主义》里说:
“人生是一场长跑,只有放轻松。做到轻而不浮、松而不懈,才能跑完全程。”
在这世上,每个人都背负着重重压力,没有谁比谁更加幸运。
有的人之所以幸福快乐,是因为他们把心态调成了松弛模式。
心态松弛了,生活就顺了。
点个赞吧 ,不苛求,不较劲,顺其自然,当你学会哄自己开心,生活才会善待你。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6 07:52 , Processed in 0.00925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