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长城非好汉——敬读毛泽东词《清平乐 . 六盘山》
2023-10-02 21:39
发布于:海南省
作者:卢忠仁(教授) ▲毛泽东主席书写《清平乐·六盘山》手迹
毛泽东《清平乐 . 六盘山》: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伟人毛泽东词《清平乐 . 六盘山》,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中创作的8首诗词之一,也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中写的最后词章。此词是一首意象美丽、意境高华、意蕴深远、意味深赡的伟大华彩乐章。可以看成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象征。
▲陆俨少《清平乐·六盘山》纸本设色
一、毛泽东《清平乐 . 六盘山》创作的历史背景及形成过程
《清平乐 . 六盘山》,是毛泽东1935年10月7日攀登六盘山时所作。 “六盘山”位于宁夏、甘肃、陕西交界处,是陕北、陇中之界山、渭水、泾水之分水岭、河西走廊之起点,它北连北漠,西通西域。
六盘山,南北走向,长约240公里,主峰(六米岗山、又名美高山2942米、一说2928米。)在宁夏固原、隆德境内。行走六重(六盘旋)始达山顶,故名“六盘山”。
清朝有位诗人王柏心有一首很长的《登六盘山作歌》:“今之瓦亭古萧关,陇山丛错高插天。迤北直趋朔方郡,汉唐师出由其间。迤南六盘势犹雄,卓然踞地朝群峰。俯窥金城扼天水,矫若八翼排长风。……连峰积雪照天白,鸟飞荡荡不敢越。秦川东望空茫然,但闻陇头流水声呜咽。……” (见徐世昌《晚晴簃诗汇》下1097页。)
六盘山原关塞有清末民初隆德县知县、大书法家潘龄皋撰写的一副名联:“峰高华岳三千丈; 仙据秦关百二重。” 古人这些诗篇和对联已把六盘山的高峻险要说得非常清楚了。
1935年10月7日下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翻越了长征途中的最后一座高峰———六盘山主峰。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就是他登六盘山主峰时随口吟出的《长征谣》(后改为词),是毛泽东的言志咏怀之作、叙事抒情之吟。
1935年10月7日,到达宁夏的中央红军刚刚在六盘山一带的青石嘴歼灭敌人两百多人,缴获了大量战利品。 毛泽东登上六盘山时心情很好,诗兴大发。在一块石头上休息时,他对身边的人说:这里真是个好地方,天高云淡,红旗漫卷,大雁南飞,六盘山的景色多好啊!说完他随即吟出《长征谣》,后改为《清平乐 . 六盘山》。
为条理清晰起见,笔者将毛泽东此词创作、修改过程排列了一个顺序:
▲镌刻在六盘山吟诗亭石碑上的《长征谣》
a 、《长征谣》(《清平乐·六盘山》原始版):“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六盘山呀山高峰,赤旗漫卷西风。今日得着长缨,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 当时在场的张闻天、王稼祥、彭德怀听后都称赞说这是首好诗。
毛泽东这首《长征谣》在六盘山景区内的和尚铺有碑文记载, 在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里有明确的展示。毛泽东这首《长征谣》,是《清平乐·六盘山》原始版本,后来到最终定稿,又经历了作者7次修改。
b、有资料记载,毛泽东在六盘山上作《长征谣》后下山,便在彭阳县河阳村一个回民居住的窑洞里记下了《长征谣》。
c、两个月后,毛泽东在陕西瓦窑堡又用铅笔作了修改。
d 、1941年12月5日,地下党主办的文学刊物《奔流新集之二》横楣刊登了毛泽东这篇《长征谣》,题目是《毛泽东先生词(长征时作)》
e 、1942年8月1日,新四军主办的《淮海报》副刊《文艺习作》再次刊登,但用的是《清平乐》词牌。
f 、1949年8月1日《解放日报》上发表时,毛泽东作了较大改动,正式定名为《清平乐·六盘山》。将歌谣体变成了规范的词体。
g 、1957年1月《诗刊》再次发表《清平乐·六盘山》时,毛泽东将原词中的“旌头漫卷西风”改为“红旗漫卷西风”。(“旌jin 头”、又叫“旄mao 头”,古代战旗上顶端的牦牛尾装饰。)
h 、1961年人民大会堂布置宁夏厅时,宁夏同志们想把《清平乐·六盘山》放进厅中,就托董必武转告毛泽东,当时毛泽东正在庐山开会。1961年9月8日毛泽东就在庐山亲笔抄写了此词、并加上落款、年月日,后让董必武转交于宁夏同志。
词在宁夏传开,立即形成“万户歌”的盛况:“领袖诗篇万户歌。” 见马季康《读毛主席亲书《清平乐·六盘山》,载《宁夏文艺》1961年11期》。)
▲六盘山上的红军小道
(宁夏人认为六盘山是宁夏的“脊梁”。2016年7月27日,宁夏自治区党委11届8次全会将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中的词句“不到长城非好汉”,正式确定为“宁夏精神”。)
二、《清平乐 . 六盘山》赏析
词上阙:“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作者站在山峰仰望,只见:天空高迥,碧落无际,秋阳朗照,金风送爽; 晴空秋云,澄澈清淡,飘逸缥缈,自由纷飞。这词让我们想起唐代著名诗人郑谷写秦云的诗句:“漠漠秦云淡淡天。(《中年》)(郑谷写的“秦云”正是陇山、六盘山(古代属秦地)一带的秋空淡云。) 伟人仰望北方高空的秋云,神思无限,思绪无穷,真乃是“望秋云,神飞扬。”(王微(唐)《叙画》)
“望断”,即目尽,类似于杜甫《望岳》中的“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秋天的的大雁,在天上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排成“人”字,向南方天际飞去,那么从容、那么自由、那么飘逸、那么悠远,引发了作者遥望南方秋空的无限遐想。
“南飞雁”、“望断南飞雁”,是中国诗词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在历史上有多人书写,如:唐代王维《寄荆州张丞相》诗:“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 宋代范仲淹名词《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宋代大词人秦观《调笑令·六盘山风景 . 回顾》 “未央宫殿知何处?目送征鸿南去。” 宋代词人史可堂词《蓦山溪》:“思往事,看孤云。目断征鸿去。” 宋代诗人陈深《济南赵君成南使羁留三纪得还其独子录其遗事》:“三十六回秋月明,年年望断雁征。” ……
秋天的大西北,天空辽阔高远,鸿雁南翔,渐行渐远,又有几分苍凉萧寥。毛泽东的词句准确地表现了大西北高天云际的阔大而苍凉的意境。
接着,词的笔势一转:“屈指行程二万”。古人云:“路可屈指计。”(宋 陈造《赤水滩》) 伟人弯着手指回忆计算红军长征历程,啊!去年从江西出发,已走过了10个省份、二万多里历程,多么艰难、多么惊险、多么漫长啊!现在已胜利在望了。这是一声心情欣慰的感慨、胜利豪情的抒发。
接着,笔势陡起:“不到长城非好汉!” “长城”,是双关,既指红军前进目的地北临长城的陕北革命根据地; 又指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最终胜利目标。 伟人这一大气宏声的词句,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毅力、意志、决心、志气、目标、理想……是钢铁的誓言、响亮的号角、雄劲的战鼓。
词人诗情纵横,由近及远,从高到低,动静结合,色彩鲜明,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意境宏大的塞上行军图。又表现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壮志、决心和勇气,声大气雄,响彻寰宇。读之让人荡气回肠、斗志昂扬。
下阙:“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六盘山的2942米的高峻山峰上,秋风凛冽,劲吹不息,漫卷红旗。那革命的红旗自由舒展、潇洒飘扬、映照群山、辉耀碧空…… “红旗”又叫“红旌”,毛泽东词最初句叫“旌头”。“红旗漫卷西风”,与《诗经·车攻》中的“悠悠旆旌”(战旗在风中悠悠飘扬)画面相似。
在高高的六盘山上,红旗招展,翻飞卷动苍凉的西风;或是那劲吹的秋风卷动猎猎红旗。与他的词句“山上山下,风展红旗如画”(《如梦令·元旦》)、“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等意境类似。 “红旗漫卷西风”,这一句写的西风漫卷红旗或红旗漫卷西风,其形象宏大壮美,其意境高华雄丽,读之让人神往无限。
“长缨”,本义是羁马的革带,通俗说就是套马的绳索,也指长带子。“苍龙”,义项很多,这里取苍龙即“太岁”义即凶神恶煞的妖龙,代指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作者自注:“苍龙:蒋介石。”) 词说,今天,绑缚妖龙的长缨已经掌握在红军和人民之手,何时才能缚住苍龙呢? 有探问、有期待、也包含信心和希望。
▲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中的壁雕
词句既深沉又昂扬,可谓意味深长。一种无坚不摧、英勇顽强、奋发有为的革命豪情在作者胸中不禁油然升腾。 (毛泽东“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化用南宋刘克庄《贺新郎》词句:“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 刘克庄词中“戎主”指金人首领。古代汉族对非华夏的少数民族有这样的称谓:东方曰夷,南方曰蛮,西方曰戎,北方曰狄。)
三、《清平乐 . 六盘山》的审美特色。
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李泽厚说毛泽东诗词是:在“激烈艰苦的现代战斗生活的体验中,他所创造的如此壮丽的意境,正是这个时代革命事业的壮丽生活境界的集中反映。”(《美学论集》338页,上海文艺出版社)
天高、云淡、飞雁、长城等意象,表现了宏大、壮阔、苍凉、雄莽的美学意境。有人说毛泽东的《清平乐·六盘山》是新时代的最雄健苍凉的“边塞诗”。 的确,毛泽东的《清平乐·六盘山》慷慨豪迈、昂扬激越,可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杜甫的“渭水逶迤白日净,陇山萧瑟秋云高”比美。(王维《使至塞上》。 杜甫《近闻》)
宁夏民间口头文学《花儿》,其中有一首歌词唱到:“花里开花数牡丹,宁夏有个六盘山。当年毛主席走过六盘山,革命光辉照遍宁夏川。”(见《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2年8期104页。) 六盘山,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是胜利之山、是红色之山、革命之山。
毛泽东诗词具有革命性、人民性、战斗性、史诗性、艺术性、民族性,它是引领我们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中华文艺精神的伟大旗帜。从此首《清平乐·六盘山》看,我们可以见到如下具体审美特点:
a、伟人此词,场景恢弘,气势磅礴,意象雄奇,辞藻瑰丽。 它光照日月,辉映天地。
b 、伟人此词,语言精练,情感丰沛,意象美丽,意境高华,意蕴深赡,……辞以景生,景由情抒,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C 、伟人此词,言志、抒情、叙事、说理等面面俱到,把诗词的功能表现得淋漓尽致。 真不愧为是诗词的“天下第一作手。”(柳亚子评毛泽东诗词语。)
d 、伟人此词,是一首是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浪漫主义、革命现实主义融合而成的中国革命的史诗。
参考文献:
①、参见《毛泽东诗词集》65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北京。
②、参见庄电一《我心依旧》,宁夏人民出版社。
编辑:严京平《白浪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