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淮海战役,毛主席数次“微操”,让陷入困境的粟裕犹如拨云见日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2-4 04:46:1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淮海战役,毛主席数次“微操”,让陷入困境的粟裕犹如拨云见日                                                         2023-11-23 10:45                                         

   发布于:河南省
   
                                

老覃在前天写了《粟裕请陈邓统一指挥淮海战役,他却在战役中多次指挥陈毅和邓小平》一文,老覃在文中说,整个淮海战役都充斥着浓郁的粟氏色彩。也就是说,在大家的印象里,淮海战役的指挥者就是粟裕。
有读者不服,留言嘲弄说,粟裕不过是一个野战军司令员,他有什么资格同时指挥华野、中野两支大军?淮海战役又怎么可能是粟裕指挥的?
其实,老覃在文中已经交代得相当清楚了,所有的官方资料都表明,淮海战役是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央军委在宏观上把控,由总前委书记直接指挥所完成的。
至于粟裕,他本人一直都有自知之明。战前提议由陈毅、邓小平统一指挥;战后也从未以淮海战役的指挥者自居。甚至,他在写回忆录时,曾一度想回避写淮海战役。
但是,不管粟裕本人如何谦逊,他在淮海战役中的表现有目共睹。
淮海战役共分为围歼黄伯韬兵团、围歼黄维兵团、围歼杜聿明集团三个阶段。
黄伯韬兵团和杜聿明集团都是由华野一口口“吃”下来的。黄维的第十二兵团原定由中野单独歼灭,但中野缺乏重武器,战力太弱,不得不依靠华野的协助才完成了任务。
第十二兵团的副司令胡琏,晚年在台湾无限感慨地说:“土木一系,不及一粟。”
可以这样说,淮海战役是由我军前线千千万万将士和后方千千千万万民众齐心协力打出来的,但是,没有粟裕,就不会有淮海战役。
老覃在多年前写的《淮海战役,杜聿明为摆脱老蒋的指挥怒砸电台,但终究还是身不由己》一文中说了,蒋介石的疑心病很严重,时刻怀疑部下的忠诚度,轻易不肯授权给部下,牢牢地抓住兵权;其次,他自视甚高,认为他麾下的将领素质低劣和无能。这两个原因,使他养成了对正在进行的战役进行“微操”的习惯。
粟裕认为,蒋介石为人太小气了。

他是这样评论淮海战役的,说,蒋介石很小气,他呢,鼠目寸光,只看重眼前的得失。如果你要他一点,他连半点也不给你;如果你拿下了他的大的,他连小的也不要了。这次淮海战役,他一开始舍不得丢第44军,让黄百韬在新安镇等待连云港撤来的第44军;结果,黄百韬陷入了我军的重围之中。黄百韬有危险了,他不在乎第44军了,一心想捞黄百韬,不但派邱清泉、李弥来捞,还派黄维来捞。结果,黄百韬没有捞上,又搭上了一个黄维被包围。得,他又让杜聿明来捞黄维。最终,黄维完蛋了,杜聿明的三个兵团也完蛋了。
李宗仁对蒋介石的军事水平的评价是:“最多只可说是偏将之才。”
白崇禧甚至认为蒋介石的军事能力就是一个步兵营长的水平。
杜聿明晚年在《淮海战役始末》一书中明确总结出了蒋介石喜欢瞎指挥的特点:喜欢越俎代庖地对军队进行独裁指挥,想到一出就是一出,乱下手谕、决策动不动就变。
与蒋介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毛主席统揽全局,运筹帷幄,从容调度,一般不会对前线将士进行“微操”。
老覃在大前天写的《粟裕被批无视“无纪律无政府状态”,仍顶压力改毛主席审定的计划》中说了,毛主席写给刘伯承、林彪、粟裕等人的电报,经常提到的一句话就是:“机断专行,不要事事请示”。
淮海战役的发起时间,原计划是定在1948年11月8日的。粟裕在11月5日觉察到江北的国民党军有向徐州收缩的趋向,马上“机断专行”,把战役时间提前了两天,即在11月6日就对黄百韬兵团进攻了追击。
毛主席在 11月7日致电粟裕,表示完全赞成提前攻击,并且再一次强调:
  “在此方针下,由你们机断专行,不要事事请示。”
不过,话说回来,一般情况下,毛主席不会对前线指战员进行“微操”,但每到关键时刻,尤其是前线指战员焦头烂额、一筹莫展的时候,他的“微操”就会适时而至,让前线指战员的思路豁然开朗。
粟裕是其中的得益者之一,在淮海战役初期,他多次遇上了难题,颇感心力交瘁。这时候,毛主席恰到好处的“微操”,让他犹如拨云雾见天日。
话说,在新安镇等待44军的黄百韬,终于在11月7日早上等到了44军。他什么话也顾不上说,马上组织第七兵团全速向徐州撤退。
尽管粟裕已经在提前了行动,华东野战军全体将士已经在11月6日出发,鲁中南纵队在11月6日当晚包围了郯城的保安部队,粟裕、陶勇指挥的两支兵团也已杀到了新安镇的东西两侧。
但黄百韬的逃跑速度实在快了,华野9纵先头部队于11月7日晚抵达新安镇时,新安镇已经是一座空城。
抓不到黄百韬,整个淮海战役的计划就泡汤了。
粟裕真是急啊,他下令华野全体部队立刻转向徐州方向,全速追击黄百韬。
他也相当清楚,无论怎么追,华野都难以对黄百韬形成包围态势了。
当下的局势,只能是尽量多地包围黄百韬走在后面的部队,能包围多少是多少。
我们可以想象得到粟裕当时的心情:焦灼、郁闷、愧悔、失望……
这时候,毛主席在淮海战役中的“微操”出现了。
他让周恩来电告华东局,要求镇守在徐州东北的第三绥靖区冯治安部队两位副司令何基沣、张克侠配合华野发动起义。
何基沣、张克侠是我党潜伏在国民党军队中有着多年党龄的地下党员,他们早已为起义做好了充分准备。
1948年11月8日,何基沣、张克侠率领国民党第三绥靖区所属第59军38师、180师,第77军之132师和37师111团,共2.3万人在贾汪、台儿庄起义。
谭震林、王建安率领的华野7、10、13纵得以直接穿越冯治安部队的防区,如同神兵天降一般,当头斩断了黄百韬返回徐州的路。
粟裕指挥的大军因此成功地包围住了黄百韬兵团。
老覃在前些天写的《粟裕请陈邓统一指挥淮海战役,他却在战役中多次指挥陈毅和邓小平》一文中说,11月7日,粟裕感觉到当前的战局无论如何发展,都必须先孤立徐州,截断徐州敌人在陆上的退路。他因此起草了一封电报给“陈邓并报军委,告谭”,要求中野“立即对徐蚌段破击”。
提议发出后,他又长考了一夜,形成了在江北与中原国民党军进行决战的战略思想。
次日,他把这一战略思想写成电报,十万火急地发给毛主席和陈邓。
这封电报,就是著名的“齐辰电”。
粟裕只是一个野战军代司令员,他酝酿出来的这个战略目标只能由毛主席来拍板。
毛主席的反应很快,11月9日,就作出了答复:“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华东、华北、中原三方面应用全力保证我军的供给”。
粟裕晚年回忆毛主席这封电报,说:“这封电报虽短,却是字字千钧。”

11月11日,完成了包围的华野对黄百韬兵团驻守的碾庄圩地区发起猛攻。
粟裕原先的计划是4至5天吃掉黄兵团。
但是,敌人的火力很猛,我军的伤亡很大,进展很微。
粟裕急得不行,背脊梁上的冷汗出了一层又一层。
关键时刻,毛主席发来了一封电报,称:
  “此战役为我南线空前大战役,时间可能要打两个月左右,伤员可能在十万以上,弹药、民工需要极巨,请华东局、中原局用全力组织支援工作。”
粟裕读后,心神大定。
毛主席都说了,这是一场“空前大战役”,战斗时间“可能要打两个月左右”,伤员可能高达“十万以上”。现在嘛,战役才刚刚开始。
粟裕制定了新的战斗部署,把“野战攻击”转为“近迫作业”,稳稳地掌控着战场上的主动权。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2 21:55 , Processed in 0.00754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