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昔人已乘黄鹤去”,昔人是谁?这道题的答案让诗词大会评委都犯难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5 05:43:5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昔人已乘黄鹤去”,昔人是谁?这道题的答案让诗词大会评委都犯难                                                         2023-12-17 11:04                                       

    发布于:天津市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楼》
说起《黄鹤楼》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从古至今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只要有人说起第一句,必然就有人接上第二句,但是大家一般都是只读诗句不会诗意,更不会去了解其中写的究竟是何人。这不近期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的现场,选手在答题时就出现了一道题目:"昔人已乘黄鹤去",昔人是谁?此题一出,选手陷入了长久沉默中,连评委都犯了愁,因为对这位"昔人"相关的论述和探讨还是较少的,大家都面面相觑,一时间场面陷入了一阵尴尬中。
《黄鹤楼》所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情感,"昔人"是什么样的人呢
从诗句的意思来看,诗人听闻有位仙人住在黄鹤楼,便满怀着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寻找,可到了却发现仙人已驾鹤远去,此地就只有这一座再寻常不过的江楼。这两句诗句已经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美好希望和现实间的落差,在诗人心中蒙上了一层浓浓的怅然。接着写黄鹤去了不再归来,千百年只有这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汉阳的树木还依稀可见,鹦鹉洲上碧绿的芳草一片又一片,天色已晚江水悠悠,故乡在哪里呢,薄雾弥漫的江面只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此诗一出一气呵成,即使有"诗仙"之称的李白也不由得加以赞赏,自己也只能暂时停笔感叹道:"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更加使得这首诗名气大增,让不少文人墨客都赞叹于这首诗表达的情感和独特的描写手法。
从这里我们再看中国诗词大会上的这一道题,当时给了三个选项:诸葛亮、吕洞宾、姜子牙,从古至今流传了不少故事下来,可真要选出一个人,还是值得要细细考究一下的。
关于黄鹤楼的历史传说
要从年代近一点的吕洞宾来说,他是传说中的"八仙"之一,按照典籍判定原型人物应该是唐朝人全真派祖师纯阳道人。当时传说吕洞宾四处游历民间,有一天来到武昌城,感叹于这地方美景怡人、喜不自胜,便有了在此修建高楼用以修道的想法。

于是想了不少办法,甚至叫来其他七仙也没能成功,想起鲁班能工巧匠应该可以建成,结果果然不到一天的时间,一座高楼便矗立在这蛇山之上。这天,吕洞宾在此高楼中吹箫唱曲、悠然闲适地修道参法,楼中有一只木鹤听闻歌声竟活了一般地随歌起舞,吕洞宾大喜,便骑上它飞上高空化仙。后来,人们便把这座楼称为黄鹤楼,民间渐渐有了吕洞宾跨鹤飞天的传说。
然而,吕洞宾虽是唐朝人,但据相关古籍证明,他成仙的时间应该是在北宋,显然时间是搭不上的,所以说,崔颢的这位"昔人"和他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既然吕洞宾和此题无关,那么就要说说诸葛亮,我们从黄鹤楼的修建说起,此时孙权下令要修筑夏口故城:"城西临大江,江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本来修建是为了作为一个军事的基地眺望台使用的。但是从司马家一统天下后,黄鹤楼渐渐不做军用,而变成了一座观光楼。那么不禁有人要问,那这也不是诸葛亮建的啊,跟诸葛亮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真正有关系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当时和他一个阵营中有一名蜀汉的大臣叫做费祎,费祎与诸葛亮感情很好,因为其出众的大将风范被诸葛亮赏识。在诸葛亮的《出师表》中也曾有言:"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可见费祎在诸葛亮心中是忠良之臣。
事实也是如此,费祎当时屡次出使东吴,被人百般刁难,而费祎晓之以理、机智应对,不屈服于权威之下,使得孙权等人都不得不赞叹他的才华,对他以礼相待,看为贵客。诸葛亮逝世后,费祎主政时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为蜀汉的发展尽心竭力。可惜遭到降将郭循行刺身死,传说费祎死后成仙,曾经驾鹤经过武昌,在此楼进行休息,后人便称其为黄鹤楼。

古仙人游历黄鹤楼,为何不在选项中
此题最终给出的答案便是诸葛亮,其实从学术界对"昔人"的猜测更普遍认为应该是是古仙人子安。传说黄鹤仙人子安,修行出关以后,他便开始游历四方、积累功德,到过一处地界其得名鹤山被后人知晓,又有一楼名为黄鹤楼。
可以引经据典的地方也有很多,例如《南齐书·州郡志下》中说"夏口城据黄鹄矶,世传仙人子安,乘黄鹄过此上也。"又有李白《登敬亭南望怀古赠窦主薄》一诗中的"溪流琴高水,石耸麻姑坛。白龙降陵阳,黄鹤呼子安。"这样似乎比起诸葛亮、吕洞宾、费祎来说,古仙人更具有说服力一点。

所以在中国诗词大会上,选项中没有古仙人,让不少评委都提出质疑,专家学者也就此进行讨论。从另一方面来说学术界关于古仙人的传说还存在着很多有纰漏,比如姓氏就有黄姓、王姓、窦姓等等版本,从这点上看,不用古仙人做答案谜底也是合理正常的,毕竟所有的文学事实要探究起来需要有正确、扎得住脚跟的证据,体现我们研究探索文化的严谨性,所以在类似于这种比较占据大家关注的节目时更是要谨慎,要让每字每句都是尽量准确的。
现在国学已经从中国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中国的诗词歌赋也越来越代表中国的文化形象,我们在品味一首诗时也不能仅仅读出诗句,而是要去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体味诗句在表达时运用的美感和词句的绝妙之处,并培养新一代的少年不忘我们国家的优秀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

在未来的任何时刻,这些美妙的诗词还能带给人美的感受,像中国诗词大会这种节目更应该有更多人去关注,去了解许许多多我们不知道的关于中国文化精髓的地方。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6 22:42 , Processed in 0.00798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