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农村丧事讲究:丧不报,孝不吊,不烧纸钱不谢孝,啥意思?要了解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8 04:24:3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农村丧事讲究:丧不报,孝不吊,不烧纸钱不谢孝,啥意思?要了解                                                         2023-12-29 12:24                                         

   发布于:山西省
   
     导读:老人说“丧不报,孝不吊,不烧纸钱不谢孝”,啥意思?丧事规矩要了解
老话常说:死者为大,它的意思是说当一个人去世了以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给他办丧事,这是对逝者最大的尊重,而其他的无关事情都应该要让路。

也确实是这样,在我国民间对丧事是最为重视的。丧事也叫白喜事,它是相较于红喜事而言的,而且一般重视程度,办理的规模都要比红喜事更大。
也是因为丧事是大事,自古以来老祖宗也传下来了不少的习俗和规矩,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对这些习俗和规矩不怎么了解了,有些也不讲究了。但是老祖宗的很多规矩,还是有其道理的,要不然也不会代代相传了。

今天要和大家探讨的话题,就是标题所言:“丧不报,孝不吊,不烧纸钱不谢孝”,你知道它说的是什么意思吗?在你的家乡还有这样的规矩吗?年轻人还是有必要了解下的,老祖宗的规矩还是不能忘的,一起来看看吧!
丧不报,孝不吊!
从“丧”、“孝”就可以看得出来,这是和丧事有关的,其字面的意思是说,当家里有老人去世了,就要去给亲戚们报丧,然后就要去吊唁逝去的老人。但如果对方没有来报丧,那么即便是你知道了这个事情,也是不宜直接去吊唁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即便是到了今天,如今在农村里丧事也是大事情,一般谁家的老人去世了,那么村里人都会第一时间知道的。之后村民还会陆续赶来吊唁,并且主动去帮忙。这个也叫“白事到,红事叫”。

即如果是白喜事的话,那村民都会主动来帮忙,如果被邀请去帮忙,那就更不能推辞了。而红喜事则不同了,一般是对方邀请帮忙了才去。
可是对于亲朋好友来说,那就需要去报丧了。而且这个报丧也是有说法的,一般都是安排至亲的人帮忙去报丧,也就是和逝者有血缘关系的人,比如是儿子,如果儿子抽不开身的话,那至少也要是侄子。
听村里的老人们跟我们年轻人说,报丧的时候也有讲究,第一个是报丧的顺序不能乱,第一家去的必须是舅舅,或者是姑姑这些有直系亲属家里,然后才是其他的亲朋好友。

第二个是在报丧的时候,是不能直接进入到亲戚的家里去的,只能是站在门口。传统的做法是见到亲戚了,先要双膝跪地,然后告诉对方哪个老人在什么时候去世了,并告诉祭奠时间、地点,之后就要径直回家了,而不能在亲戚家里停留的。
在报丧的时候还要主要,就是不能直接说“死”字,只能是说“老了”、“走了”等隐晦一点的词语,这个也是禁忌。
有时候亲戚比较多,而丧事期间的事情也比较繁琐,如果不小心有一些亲戚,或者是好友遗漏掉了,也就是没有通知到对方,那么就不需要去吊唁了。

即便是你被他人告知了,但是却没有人来报丧,也是不需要去参加吊唁的,而这就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丧不报,孝不吊”。
之前小编还好几次在网上刷视频,看到有人去报丧,就是采用最传统的方法,见到亲人就先下跪、磕头,被人扶起来以后,再告知对方有老人去世了。一般这样,对方也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只是如今时代不同了,通讯也发达了,多数地方也没有这个规矩了,一般都是通过打电话,或者是发短信等方式了。但对于一些比较传统的地方,还是有这个规矩的。
不烧纸钱不谢孝。
字面的意思是说,当报丧以后,亲戚朋友来吊唁了,就会给逝者上香、烧纸,或者是磕头的。这个时候孝子就要在一旁接待的,并且也要磕头答谢的。

但是如果来吊唁的亲戚、朋友们却没有烧纸钱或者是上香,那么孝子们就不用磕头谢礼,这就是“不烧纸钱不谢孝”的规矩。
老话也说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我国地域辽阔,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但是这个“丧不报,孝不吊,不烧纸钱不谢孝”的规矩,对于绝大多数地方都有的,是一个广泛流传的习俗了。
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农村的很多丧事规矩也逐渐简化了。而且在丧事上,一般都会请一个“明白人”来当总管,他就对于丧事的各种规矩、习俗都是比较清楚的,会告诉孝子们该怎么做。

#2023翻篇吧#而且别看年轻人对此不怎么重视,可是许多老人还是十分看重这些的,因此即便是现在的很多丧事习俗都简洁化了,但客套与礼数还都是遵从的,也就是说老祖宗的规矩还是不能忘的,不然还是容易招来闲话的。
在你的家乡还有这习俗吗?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7 10:15 , Processed in 0.00777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