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诗仙李白告诉你,为什么好朋友会慢慢变淡?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31 03:32:2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让诗仙李白告诉你,为什么好朋友会慢慢变淡?                  2024-01-25 12:17                                            

发布于:天津市
   
袛应瘴乡老,难答故人情。
朋友是人生中最难得的意外惊喜,友谊是最珍贵的岁月礼物。可身边时不时地听到一些人长叹:“越长大,越孤单”,为什么那个曾经你认为坚不可摧的感情,在时光的侵染下慢慢变淡?快乐开心不在,只留下一番伤怀。

历史的发展似乎也总有那么多巧合,“新朋友你好,老朋友再见”,我们似乎每天在重复着这个过程。即便你再执着,但你还是要经历“淡如水”的结局,甚至“各自飞”。在我看来,对此感触最深的应该就是古代的诗人了,把浓浓的感情藏匿于字里行间,直到最后的一字不提。从李白到孟浩然、再到高适、再到杜甫……在唐朝这个大世纪,他们似乎都生活在同一时期,又似乎是同一个圈子的人。每个人都在在不断遇见、不断相交,不断告别的过程中,真的是友情过于新鲜又过于脆弱吗?

为了证实自己独特的出名方式,李白开始周游之旅。川蜀游玩之际,李白还结识了和自己相差12岁的孟浩然。当时的孟浩然已经声名在外,洒脱超然,正是李白认为的“志同道合”之人。二者同游论诗,算得上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忘年交”。唐朝的盛世之下,许多有志之士也都开始了自己的“仕途之旅”。比如王昌龄、崔颢等等,李白的心志根本不在此,此时的他一心寄情山水,毕竟我还年轻。可年近40的孟浩然则不同,难道一生就这样碌碌无为吗?

一番思虑之后,孟浩然决定到长安参加科考,赌一把自己的官运,他也将这样的打算告诉了李白。分别之际,李白写下了著名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故人”孟浩然的船在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虽心有不舍,但此时的分别或许是为了更好地团聚,二者也只能分别。殊不知孟浩然在接下来的考试中落榜,而李白则动了入仕之心。在受到唐玄宗的赏识之后,也踏上了自己的仕途之旅。

天宝三年,李白因为得罪了杨贵妃和高力士,最终被“赐金还山”。当时他的名声也已经大红大紫,杜甫则是李白的“小迷弟”。在一路东行的过程中,李白和杜甫得以相识,两人相约同游汴州。在到达此地之后,他们又遇见了另一位边塞诗人高适。三者自然都喜欢结交天下英豪,他们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从此也结为好友。这一年李白43岁,高适40岁,杜甫32岁,他们在一起结伴旅游,评文论诗,纵论天下大势。这在世人看来,应该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可在安史之乱爆发后,高适身处官场,自然也是站到了唐玄宗的队伍中。而策划谋反的李璘三顾茅庐李白,最终他也出山并表示了对李璘的支持。二者就这样站到了对立面,李白背上了“叛贼”的名号,并因此差点丢了自己的性命。名义上虽然说是政治因素,其实更是为了各自的利益。杜甫也因为二哥对大哥这样的态度,决定与其断交。杜甫渐渐也发现了自己和大哥之间的“代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解决。他们三人所有的诗作中也不再提及,从此也没有了交集。

人生路漫漫,或许生命中出现的人也不过是“过客”。追问开始,惋惜结局始终难过的是自己,我们为何不去开心这个相处的过程呢?还是那句话:天下的朋友没有永恒的友谊,只不过还没有碰到过非做不可的伤害感情的事情罢了,你认为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6 06:56 , Processed in 0.00743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