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57岁大叔的血糖从15.3降到5.2,医生:他的3个习惯,值得学习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6-4 07:58: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57岁大叔的血糖从15.3降到5.2,医生:他的3个习惯,值得学习                                                           2024-06-02 15:01                                        

发布于:山东省
   
      57岁的刘大叔,一直过着忙碌而规律的生活,直到一次常规体检的结果犹如晴天霹雳般打破了平静。
他被告知,自己的血糖水平高达15.3,这个数字如同一道警戒线,警示着他的健康状况已然岌岌可危。
在此之前,刘大叔并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只是偶尔感到身体有些疲倦,口干舌燥。他从未想到,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症状,竟然与高血糖这个可怕的病魔紧密相连。
医生告诉他,这种高血糖水平如果不及时控制,可能会发展为严重的糖尿病,进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肾脏功能衰竭等。

这些可能的后果,让刘大叔和家人陷入了深深的担忧之中。医生的话语,也让他深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刘大叔下定决心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他原本是个忙碌的上班族,生活节奏紧凑,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
但现在,他开始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改变这些不良习惯。在坚持了三个好习惯之后,刘大叔的血糖水平终于有了显著的改善,从原来的15.3降到了5.2。
01
57岁大叔的血糖从15.3降到5.2,医生:他的3个习惯,值得学习
积极运动
据《糖尿病学》杂志的研究显示,下午和晚上是运动的黄金时段,刘大叔深谙此道。自从确诊糖尿病后,他养成了每天饭后半小时到一小时的运动习惯。无论是悠闲地散步,还是骑行在乡间小道,他都乐此不疲。

每周,他都会坚持4至5次的运动,这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的运动习惯,不仅让他的血糖控制得更为稳定,还让他的精神状态焕发青春。
改变饮食习惯
在饮食方面,刘大叔也有着独到的见解。他曾在确诊前放任自己的食欲,偏爱高碳水的米饭、面条等食物。但自从确诊后,他毅然调整了自己的饮食模式。
每餐主食控制在1至2两,且采用粗细粮搭配的方式,更加注重蔬菜、肉类的摄入。这样的饮食结构,既保证了营养的均衡,又避免了热量过剩。
遵医嘱服药
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用药控制的慢性病,他每天都会按时服药,从不马虎。同时,他还会定期监测自己的血糖情况,以便随时了解药物、运动和饮食对血糖的影响。

他建议在空腹、餐后两小时以及睡前或夜间这三个关键时间点进行血糖监测,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病情控制情况,为医生调整用药方案提供依据。
02
一天测几次血糖合适?一份血糖监测方案分享给您
对于广大“糖友”而言,测量血糖无疑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课。这不仅是掌握自身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更是进行有效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的关键环节。因此,对于血糖监测,有三件事是每位糖尿病患者都应当做到的。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血糖监测的时间点。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应当定期检测餐前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睡前血糖,以观察血糖的波动情况。

此外,在夜间3点这个时段,血糖水平往往处于较低状态,因此也是血糖监测的重要时刻。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如运动前后、情绪波动等,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测量点,以便更全面地了解血糖的变化。
其次,血糖监测的频率也需根据个体情况灵活调整。对于症状较重、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每周至少需要保持4~7天的全天血糖监测,每天测量4~7次,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血糖异常。
而对于血糖控制稳定、达标的患者,则可以适当减少监测频率,每周监测1~2天,每日测量2~4次即可。

最后,血糖监测的灵活应用同样重要。并不是所有糖尿病患者都需要严格按照每天多次测量的标准来进行,对于一些条件不允许的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调整。
例如,每天监测早餐前后的血糖水平,或者在闲暇时增加测量次数等。这些灵活应用的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血糖状况,但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6 07:51 , Processed in 0.00893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