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年困难时期”的一个谣言,有必要澄清一下 2024-05-25 11:03 发布于:山东省
关于“三年困难时期”,一直流传着一个谣言,说中国的领导人为了“面子”,拒绝接受西方国家的粮食援助,反而继续出口粮食,导致大量的人饿死。 其实,这就是典型的谣言,实际上,中国当时从西方国家进口了大量的粮食,极大地缓解了国内的粮食紧张。 在建国初期,中国确实是有粮食出口的,比如从1950年到1960年,每年平均出口粮食在230万吨左右。 之所以要出口粮食,是因为中国要实行工业化,需要从国外购买大量的工业原料和生产设备,所以,就要出口粮食来换取外汇。 但是,到了1960年,国内的灾情越来越严重,大量的老百姓都吃不上饭,中央就下令停止了粮食出口,而且,随着情况越来越严重,中央开始决定进口粮食。 1960年11月29日,李先念给毛主席、周总理写信,说:“面临着明年春荒的困难,必须坚决克服这个困难。克服这个临时困难的办法,除中央一系列方针政策之外,考虑进口12亿斤粮食或者更多一些的粮食是必要的。拿到这批刀口上的粮食,对争取国内粮食局势的基本稳定,渡过灾荒大有好处。” 毛主席看到后,表示同意,批示说:“完全同意。能进口二十亿斤,更好。” 1960年12月底,周总理与陈云、李先念讨论后决定,先进口150万吨粮食。 到了1961年3月20日,中央在广州召开会议,决定1961年进口粮食500万吨,第二年再进口350万吨到400万吨。 当时正是冷战时期,两大阵营的对峙仍然很激烈,但是,在中国人的争取下,很多西方国家,比如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意大利等等国家,都同意了与中国进行粮食贸易。 至于这些国家为什么会同意,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粮食贸易只是单纯的商业行为,跟政治无关,只要有钱赚就行;第二,也不排除有人道主义的因素,因为中国人遭遇困难的事已经不是秘密了,很多国际上的正义人士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帮助中国。 即使是美国总统肯尼迪,在1961年1月上任总统后,也曾经说过,基于人道主义的原则,可以考虑向中国出口粮食。 不管怎么说吧,中国从西方国家进口粮食的计划还是很顺利的,早在1961年2月,来自澳大利亚的第一船粮食就到达了天津新港。 不过,对于美国总统的主动示好,中国的领导人出于政治影响的考虑,并没有直接同意,但可以通过法国做一个中转,来进口美国的粮食,这样一来,就可以化解政治影响了。 另外,中苏关系虽然已经开始恶化,但我国还是向苏联提出了购买粮食的请求,比如周总理就曾对苏联外贸部副部长米库金说:“苏联能不能卖给我们粮食,采取我们向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资本主义国家进口粮食的办法。因为今年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都发生旱灾,明年我们需要进口的粮食数量和今年可能差不多,但是也许不可能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进口那样多数量的粮食,如果苏联能卖给我们粮食,我们提出一个办法,请苏联政府研究,数量是200万吨,包括黑麦、小麦、大麦等,主要是黑麦。” 但是,苏联当时的粮食也不多,没有能力向中国出口,就婉拒了这个请求。 不过,赫鲁晓夫专门给毛主席写信,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就是用“借用”的方式,向中国提供100万吨谷物和50万吨古巴糖。 毛主席经过讨论研究后,决定接受50万吨糖,但是那100万吨谷物只作为备用,如果不能从其他国家进口到足够的粮食,再考虑从苏联“借用”。后来,因为中国进口粮食比较顺利,苏联的这100万吨谷物就没有接受。 其实,这也是中国人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可以通过贸易的方式进口粮食,但尽量不接受“援助”。 为了能尽量多地进口粮食,中央下令暂停了很多工业项目,把更多的外汇都用在了进口粮食上面,在1961年2月,中央还规定了进口的优先顺序:“第一,粮食;第二,化肥、农药、药品、油脂;第三,用于加工成品出口的原料和化工材料;第四,政治照顾性的物资;第五,橡胶、石油、铜、铝、钢材、尖端技术和国防所需器材、工业设备。” 到了3月,外贸部又进一步规定:只订购前三类进口物资,对第四、第五类物资暂停进口。 那么,中国在1961年进口了多少粮食呢?总共是580多万吨,其中小麦就占了388万吨,极大地缓解了中国人的粮荒。 而且,通过这次进口粮食,中国也打开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窗口,对后来中国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建交,以及再后来的改革开放,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资料:《百年潮》《百姓生活》“红色文化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