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词中,觅一处清凉
2024-06-21 06:21
发布于:四川省
●廉彩红 夏天虽然酷热,但也有美好的一面。夏天的蝉鸣和蛙鸣是最好的合唱,夏天的荷花和柳荫是最佳的伴侣,夏天遍地的绿色最是养眼清心。 而在诗人的眼中,夏天格外美好而有趣。在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看来,夏天是美丽的,是需要好好享受的。“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欧阳修在这首词《采桑子》中,用想象的手法,创造了一个童话般的境界。“红幢绿盖”指荷花、荷叶像红幢、绿盖的仪仗,簇拥着自己乘着船深入荷花丛中。荷花的香气氤氲在小雨中,真令人陶醉。人们在游船中丝竹齐奏、酒杯频传,好不热闹。读这首词时,不由想到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有一句“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深入人心。千年后的我,每次读这首《采桑子》和《醉翁亭记》,总不免唏嘘一番,希望欧阳公能真真正正地开心,彻底融入他每次主导的热闹里。 宋代诗人苏轼有一首写夏天的词《浣溪沙》,词中写道:“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夏季里,苏轼在乡村看到麻叶层层叠叠发出亮光,闻到煮茧的香气飘满村庄。拄着藜杖、喝得微醺的白发老翁,采下刚成熟的麦子准备炒熟、捣碎,做成食物吃。于是,苏轼走上前与老翁攀谈,问他豆叶什么时候转黄。这首词轻松自然,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诗句“捋青捣麨软饥肠”里的“捣麨”,意思是把炒熟的新麦捣碎。甘肃临夏农家人有一种“尝新”的青物叫作“碾转”,是将青稞在夏至前后采下扎成一束,用火在锅内焖熟,去壳,小孩特别爱吃。苏轼这里写的,大约和“碾转”类似吧。有景、有情、有吃、有味,苏轼的夏天是多么惬意啊! 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他的作品词风华丽,词意绵密。他在《纳凉》诗里写道:“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画桥南畔,绿树成荫,笛音明月,荷花幽香,诗人倚靠着胡床悠然自得地乘凉。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带给极大的满足。读这首诗,仿佛和诗人一起来到清幽的环境之中,现实里炎热的夏天增加了一层凉意。 读到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夏夜追凉》,诗中写道:“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这里写的环境很美,意境也很美。沉静的夏夜里,诗人打开门来到院中。站在月光下,听着竹林深处传来的夏虫声声。最后一句“时有微凉不是风”特别耐人寻味,那一刻,夏天的酷热和烦躁的情绪仿佛刹那间安静了、清凉了,表现出诗人坦然、阔达的胸襟。 杨万里喜欢用平和、欢喜的眼光看世界、看人间,因此他的诗词清新自然,格调向上,在他的作品里很少看到忧愁、哀伤的情绪。他在诗《夏至雨霁与陈履常暮行溪上二首》其二中写道:“夕凉恰恰好溪行,暮色催人底急生。半路蛙声迎步止,一荧松火隔篱明。”这首诗中的夏天,是另一番清凉景象。 午后的小雨、夜间的清风、月下的独立,诗人总是能轻易地找到炎炎夏日里的一缕“清凉”。一年四季,自然不能一直春风宜人,总会有夏天的酷热,秋天的萧瑟,冬天的严寒,正因如此,作物才会该发芽时发芽,该生长时生长,该成熟时成熟。人的一生也是如此,面对酷热和严寒,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我们先得安顿好心灵,让它安静、清凉下来,然后才能接纳自己,接纳别人,接纳天地和万物。 宋代词人李重元在一首《忆王孙》词中写道:“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沉李浮瓜冰雪凉。竹方床,针线慵拈午梦长。”读到“沉李浮瓜冰雪凉”这一句,不禁想起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大家都喜欢用井水冰镇瓜果,没想到,这个办法千年之前的古人就在用了。吃完冰镇瓜果,躺在竹床上美美地午睡,女人手里的针线活也丢在一边。多么浓厚的生活意趣,真实而自然。 让我们和古代的诗人们一起,读着诗词,追寻着诗词里的清凉密码,让我们的心灵沉浸其中。
|